大通县山洪灾害统计分析及山洪灾害防御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通县山洪灾害统计分析及山洪灾害防御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15T05:48:46.451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9月上17期作者:阿怀祖
[导读] 本文利用1959~2016年大通县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等信息,使用数理统计法对山洪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山洪灾害防御对策,以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危害。

青海省大通县水利局阿怀祖 810100
摘要:本文利用1959~2016年大通县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等信息,使用数理统计法对山洪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山洪灾害防御对策,以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山洪灾害统计分析防御对策大通县
引言
山洪是一种因为强降雨而在山丘区的小流域中引起的暴涨暴落、突发性的地表径流。

山洪灾害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啊安全,阻碍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通县位于湟水以北,祁连山麓之南,县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育,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形成局部地域的强降雨,山洪灾害类型主要为溪河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近年来的灾害损失统计表明,山洪灾害造成的危害愈来愈重,损失愈来愈大,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对大通县山洪灾害和防御对策进行分析,可却山洪灾害区划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资料和方法
调查统计1959~2016年大通县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等,数据来源于大通县民政、防汛等部门,应用数理统计分析大通县山洪灾害。

2、山洪灾害统计分析
2.1山洪灾害成因
(1)地形地质影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280~4622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起伏较大,坡陡谷深,且山区的土壤极容易饱和,一旦降水量较大,土抗减小,受到重力和暴雨形成山洪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引起泥石流、滑坡、山体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

(2)气候及降雨影响
大通县年内降水大都出现在4~9月份,尤其是主汛期暴雨天气频繁出现。

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大通县山区很容易出现暴涨暴落的山洪,进而诱发山洪灾害。

结合山洪灾害出现时间,大通县山洪灾害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份,且以7~8月份最为集中。

(3)人类活动影响
近些年来,因人们过渡乱砍滥伐、开发土地和自然资源,对水土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较为严重,进而降低整体的生态系统防护功能,使得表土、表岩的风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的危害强度也随之增大。

2.2山洪灾害特点
1959~2016年大通县共出现13次山洪灾害,平均每4年半出现一次,其中1998年和2001年分别有两次山洪灾害出现。

结合山洪灾害出现时间,大通县山洪灾害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份,且以7~8月份最为集中,这段时间大通县降水量较大,出现山洪灾害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大通县山洪灾害出现最早的时间为5月4日,出现在2003年,其中东峡镇境内的那隆如寺小流域、克麻尔小流域以及青林乡的泉家湾小流域出现了山洪灾害;最晚时间为9月3日,出现在2005年,其中青林乡的棉格勒小流域、石头滩小流域出现了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发生的过程中,除了与地理特性有关,同暴雨形成的洪水特性关系也较为密切。

大通县山区小流域山高陡徒,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时,若是汇流过快,峰高量大,最大洪峰模数将近平均洪峰模数的数十倍,受到重要和冲力的共同作用,其来势较为凶猛,很容易席卷整个下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山洪灾难;若是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者是遭遇土壤地质松散的区域,山洪将会携带大量山石或山体流下,进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来势凶猛、成灾快,且破坏力加大,预测预报中存在较大难度。

大通县暴雨洪水主要在汛期较为集中,特别是汛期,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大都出现在极易成为暴雨中心的小流域。

2.3山洪灾害的危害性
近58年大通县山洪灾害主要涉及8镇12乡。

其中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30人,失踪人数则有4人,房屋共损坏2913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833.622万元,平均每次山洪灾害损失达到了307.5万元,山洪灾害出现时对当地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1967年7月31日北川河、东峡河、黑林河流域涉及城关镇、后子河乡发生山洪,此次洪峰流量376m3/s.冲毁农田3万多亩、损失大小牲畜100?多头、冲毁宁张公路10?多公里、冲毁桥梁50座,桥头、克麻儿、小业坝冲毁住房180多间、5人丧生。

2001年7月5日23时24--30分新庄、药草、塔尔、东峡、桦林、朔北等6个乡镇39个村农作物遭受风雹、洪涝灾害袭击,农作物成灾面积达22926亩,其中:粮食面积达14905.5亩,油料面积达8020.5亩,粮油绝收面积达9312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87.3万元,成灾人口达3711户、17761人。

受灾死亡1人,冲毁(坏)房屋102间,桥梁12座,乡村道路23km,防洪坝680m,涵洞7处;冲毁(坏)粮食6650斤,面粉1050斤,洋芋800斤,冲毁(坏)摩托车1辆,自行车1辆:死亡牛2头,羊2只,鸡86只;冲毁(坏)大小树木12330棵,云杉185000株,苗圃3亩;冲毁(坏)外地养蜂场7处,(造成经济损失19.5万元)。

总之,此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3.1万元(不包括树木、云杉、沙棘、苗圃等)。

7月8日21--24时,宝库乡发生洪涝灾害,洪水造成该乡五个村委会农作物及察汗河森林公园设施不同程度的损失。

农作物受害面积达256.5亩,其中粮食作物69亩,油料作物187.5亩。

受灾人口784户,3716人。

农业直接损失9.6万元。

冲毁草原网围栏300m,桥3座,拦洪坝50m,村间道路1240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

察汗河森林公园内各类餐厅、小卖部共19家不同程度的受灾,冲毁帐篷、电视机、冰柜、各类烟酒,停车场和部分道路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3.1万元。

洪水致使4人死亡。

3、山洪灾害防御对策
3.1工程性防御对策
对山洪沟、泥石流沟进行河道疏浚、泄洪道开辟、修建堤防、建库拦蓄等;可以通过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措施来防治山洪滑坡;针对存在病险水利工程需做好出险加固,确保安全程度同设计标准相符;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山坡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保土耕作措施进行结合。

3.2非工程防御对策
(1)构建气象、水文监测系统
为了对水源观测、泥石流体观测、物源观测和灾情等进行监测,需在泥石流和滑坡重点地区布设降雨和水文观测站点,以分析降水强度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程度。

(2)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为了对流域内的降水、流量、水位等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对采集、传输和预警预报系统积极进行构建,以建立起多模型的水文、地质预报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能查询水雨情方面的信息,实现强降雨预报预警、泥石流、滑坡灾害预报预警等功能。

(3)提升公众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
在山洪易发区活动的过程中,需始终绷紧防御山洪这根弦。

山洪区内的监测责任人或第一时间发现灾害的村民能否在山洪灾害出现时准确快速报警极其重要。

在劳动和中途歇息中,需对周围异常变化和可能选择的退路、自救办法等进行关注,若是有异常情况出现,需快速脱离现场。

平时需对山洪防御加强宣传,确保人民群众对报警信号和应对办法进行熟练掌握;若是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锣、放铳、打电话、拉警报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知道的信号向下游人员报警,并第一时间报告给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方便将警报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山洪灾害防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应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特点、规律以及山丘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对防灾减灾的基本思路、目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规划,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朱恒槺,李虎星.河南省历史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9(6):40-45.
[2]熊俊楠,赵云亮,程维明,等.四川省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20(10):1443-1456.
作者简介;阿怀祖(1974.12)男,蒙古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人,大专学历,职称:助理工程师,从事山洪预警平台,防御方面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