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七)文综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七)
文综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周朝建立,大肆分封。

如封功臣姜尚于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
都丹阳(今河南淅川县);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与巩固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据刘响《旧唐书》记载:(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甫镈)以
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

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事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
B.给事中有审议权
C.给事中有否决权
D.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
26.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
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
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27.徽商是明着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
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①商品经济较为繁荣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图
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微商影响很深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
材料费由用船方拟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洋务企业遇到了经费问题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下表为某时期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全国田赋总额越来越少 B 政府提高了关税税率
C.民族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极大阻碍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30.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对敌人经济斗争的指示》,明确规定不放
任和禁绝日货输入及土货输出,各抗日根据地必须以抗战的利益为贸易政策的出发点,反对只图目前或局部利益。

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凡对于抗战必需品准许入口
B.凡抗战非必需品收重税或禁止入口
C.准许一些适当的土产品出口
D.商人可自由进行进出口贸易
31.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
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

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
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

”最终伯利克里被废期和罚款。

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
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
32.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33.学者亨廷顿认为:美国是个将都铎式(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
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等)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的国家;
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

该学者意作表明
A.美国现代政治制度深受英国的影响
B.欧美的政治制度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C.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欧洲国家
D.现代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34.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
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人现代社会。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导致欧洲初步踏入工业社会
B.价格低廉的餐馆在城市越来越多
C.政府经常为工人的游行示威问题烦恼
D.产生了某些“巨无霸”的企业
35.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迹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并未给世界经济带来福音
B.加快了全球资本流动
C.加速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
D.并本使全球经济平衡发展
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 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 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

1924 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大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

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

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

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变,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

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

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规协定权。

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 分析废除不平
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15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根据中国近代史就世界近代现代史》等整理表格为20世纪部分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

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首次提出把“地处沿海前沿”和“靠近前沿”
的兵工厂内迁,并立即付诸实施。

1937年7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由何应钦主持召集有关各部会议,讨论内迁总动员、组成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在内迁法律政策上,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工业奖励法以《工矿业赞助条例》等。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这场内迁被誉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1910年,共内迁工厂450家,机器材料近12万吨。

其中以钢铁业、机械工业、电力及电气工业、煤矿业等行业之器材为最多。

到1940年夏,后方已形成8个新工业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敦刻尔克人撤退”的意义。

(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国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

……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次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
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

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国者何? 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 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

敌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七)
文综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24-25:AC 26-30:BDBDD 31-35:BCBAD
41.(1)原因:利用一战、二战的契机;利用国际会议列强之间的矛盾;抓住苏联急需获得承认
而放弃在华特权的机会;民族主义情绪和国人的支持;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和英美为鼓励中国人民继续抗战。

(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10分)
(2)不同:中国废约持续时间长,日本时间短;中国先关税主权,后治外祛权(领事裁判权),
日本先治外法权,后关税主权。

(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4分) 相同:中日两国政府的修约努力;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修约;两国人民的斗争迫使政府重视修约。

(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6分)
意义:收回了国家主权,洗刷两国近代的耻辱,提高国家地位;对两国民族工商业有一定保护作用,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两国人民的自信心,更加融入国际社会;领事裁判权的收回也促进了两国司法改革。

(5分,每点2分,任答3点给满分)
42.论题:20 世纪早期.中西方都出现了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趋势。

阐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社会矛盾加剧,为了缓解危机,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面对经济危机,1933 年上台的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为了巩固统治,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一发行“法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但也加快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总之,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深刻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经济走向。

其他参考论题:
(1)20世纪早期,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席卷中外的世界潮流。

(2)20世纪早期,中西方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3)20世纪早期,科技发展迅速,深刻改造了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4)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国力增长迅速,对中国政局和世界格局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45.(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列度的变革。

(每点2分,共6分)
(2)促进了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轮了对农民的人身
束缚;推动了中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

(每点3分共9分)
46.(1)特点:政府主导,有计划:有专门机构负责;颁布法规鼓励工商业内迁;时间短促、任
务艰巨重工业所占比重大;迁移区域目标明确等。

(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共9分)
(2)意义: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耐;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民族工业有所
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西部现代化进程。

(每点2分共6分)
47.(1)法治思想: 为民立法:必须坚持实行法治;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

司法独立。

(每点2分共6分)
(2)民主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

(3分)
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每点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