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核心考点练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考点练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2024·四川内江三模)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赢蓝天保卫战,2024年底,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如下图)首趟常态化班列搭载50个标准箱的物资抵达平谷,实现了海运、铁路与马路的无缝连接,打通服务首都、辐射京津冀的才智绿色物流新通道。

据此完成1~3题。

1.实现该班列常态化运行,主要是为了( )
A.削减运输费用
B.改善运输结构
C.发挥交通特长
D.增加货物运量
2.该班列常态化运行能( )
A.削减集装箱货车上路
B.实现班列运用新能源
C.提高交通沿线绿化
D.缩短汽车运输路程
3.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成为绿色物流通道的根本缘由是( )
A.提高天津港运力
B.便利人们出行
C.促进平谷发展
D.实现节能减排
(2024·陕西汉中二模)苏州北站是京沪高铁和沿海大通道“通苏嘉甬”高铁的交会点,京沪高铁与“通苏嘉甬”高铁均为国家高铁干线,苏州北站也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和“苏锡常”城际铁路的交会点。

据此完成4~6题。

4.京沪高铁沿线站点不宜过密的主要缘由是( )
A.有利于高铁速度优势的发挥
B.满意沿线城市交通运输需求
C.有利于削减铁路的管理风险
D.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的范围
5.苏州北站设立在苏州主城区边缘的最主要缘由是( )
A.便利苏州城区居民出行
B.削减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C.边缘区备用土地面积大
D.边缘区地形地势起伏小
6.对苏州地区而言,“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成后,将( )
A.提高苏州地区各市的城市等级
B.加快融入“苏锡常”都市圈
C.增大苏州地区各市运输需求量
D.完善长江三角洲高速铁路网
(2024·河北唐山二模)下图为某城市的一个地铁站开通前及开通后邻近街区的商业空间演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在地铁站开通之前,该街区( )
A.位于城市中心
B.商业规模浩大
C.位于城市边缘
D.商业活动多样
8.在地铁站开通之初,该街区建材网点的主要目标消费客户最可能为( )
A.汽修餐饮网点
B.地铁施工方
C.休闲消遣网点
D.新入住居民
9.(2024·江西南昌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山区修建马路,有粗放式与集约式两种理念。

粗放式理念主见线路大致沿等高线延长,以降低路面坡度;集约式理念主见通过工程措施克服自然障碍,以更好地改善行车条件。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掘低路基、填高路基、开挖隧道、架设桥梁四种方式。

下图是某马路段规划简图,线路采纳集约式理念设计,路面高度为798米,图中等高线是马路开工前的状态。

(1)若图示马路采纳粗放式理念修建,分析其对区域交通运输效率的不利影响。

(2)简述若图示马路路面高度提高到810米,推断由此对桥梁长度、隧道长度带来的改变。

(3)简述甲处架设桥梁对当地生物资源爱护的主动意义。

(4)指出乙处马路修建宜采纳的工程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1~3.1.B 2.A 3.D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实现该班列常态化运行,
一次就可以用铁路运输完成50个标准箱的物资运输。

因此,实现该班列常态化运行,主要是为了改善运输结构,B正确。

第2题,据材料可知,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能削减集装箱货车上路,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赢蓝天保卫战,A正确。

第3题,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一次就可以用铁路运输完成50个标准箱的物资运输。

因此,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成为绿色物流通道的根本缘由是实现节能减排,D正确。

4~6.4.A 5.C 6.B 解析第4题,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记之一,各国都在不断提高
列车的运行速度。

站点过密会导致火车停滞的时间延长,不利于高铁速度优势的发挥,A正确;与站
点稀疏相比,站点密集更能满意沿线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更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的范围,B、D错误;
站点疏密对铁路管理风险影响不大,C错误。

第5题,分析材料可知,苏州北站是京沪高铁和沿海大
通道“通苏嘉甬”高铁的交会点,苏州北站是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占地面积广袤。

苏州北站
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便利苏州城区居民出行,A错误;削减对城市交通的干扰不是苏州北站设立在苏州主城区边缘的最主要缘由,B错误;为削减占地成本,应选址在备用土地面积大的城市边缘区,C正确;边缘区和市区的地形地势差别小,D错误。

第6题,“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成后可能对沿线城市的等级和运输量产生影响,但不是对苏州地区各市的影响,A、C错误;题干要求的是“对苏州地区而言”,D与题干要求不符合,D错误;苏州北站也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和“苏锡常”城际铁路的
交会点,说明“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成后有助于加快苏州地区融入“苏锡常”都市圈,B正确。

7~8.7.C 8.D 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可知,在地铁站开通之前,该街区居民仅有当地居民,商业需求形式单一,以餐饮、汽修为主,规模较小,B、D错误;城市中心商业规模大,类型多样,A错误;据图可知,在地铁开通之前,该街区位于交通线上,主要服务于交通运输,由此推想,其应当位于城市边缘,C正确。

第8题,地铁站开通之初,已形成小规模商业街,周边交通便利吸引了居民入住,须要建
材建立房屋、装修房屋,因此,建材网点的主要目标消费客户是新入住居民,D正确。

9.答案(1)线路曲折,行车速度慢;路程长(滑坡风险大),行车耗时多。

(2)桥梁长度变长,隧道长度变短。

(3)削减路基对植被的破坏,为动物供应活动通道。

(4)掘低路基。

地面海拔超出798米,超出量不大,掘低工程量小。

解析第(1)题,选择粗放式理念修建,大致沿等高线延长会使交通运输线路延长,且线路更加曲折,会导致运输时间延长,运输效率降低。

第(2)题,由图可知,集约式理念主见通过工程措施克服自然障碍,因此图中马路采纳集约式理念设计,建设了一段桥梁和一段隧道,当前的路面高度为798米,若路面高度提高到810米,桥梁高度提高了,依据河谷下窄上宽的特征,桥梁高度提高应当会使桥梁长度延长;而隧道高度也提高了,依据山脊下宽上窄的特征,隧道高度提高应当会使隧道长度变短。

第(3)题,生物资源从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角度思索,甲处架设桥梁可以削减对地面的破坏,因此可以减轻路基对植被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的动物供应活动通道。

第(4)题,乙处的海拔为800~820米,路面高度为798米,高度相差不大。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掘低路基、填高路基、开挖隧道、架设桥梁四种方式,乙地比路面高度高,不须要填高路基和架设桥梁,高度相差不大,开挖隧道成本太高,掘低路基较为相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