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宋树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特约审稿专家,北京大学博士,博士后。

长期从事GIS 数据模型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国防报告10余篇,参与国家标准撰写1项,参与专著撰写2部,获国家专利6项。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据中国年鉴数据,在1990—2009年的20年期间,我国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8%。

因此,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应急救灾和公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例如在“九五”期间,我国初步建成了两市一省(北京、天津、河北)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十五”期间基本形成了国家、区域、城市三级地震应急指挥体系;2006年中国地震局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提出“须了解各地所面临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未来地震的可能影响和损失”的防震
减灾目标。

在地质灾害方面,于1993年、1999
年和2005年分别开展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约2000个县1:10万丘陵山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和1:5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详细调查。

在气象灾害方面,截至2017年,完成了全国所有区县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数据入库,建立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的预警信息具有85.8%公众覆盖率。

在水旱灾方面,2009年修订颁发了《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2012年在93个试点县收集了60581条风险普查数据;2014年完成了1704个县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录入,以及8个试点省(县)的暴雨洪涝、干旱和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

在森林火灾方面,调查多为森林资源,只有少数地方开展森林虫病监测普查。

浅析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法
宋树华 张敏
* 陈东 刘远刚 王曼曼 吕新生 苏洪梅
30
总的来说,目前自然灾害信息多由各部门根据自己业务需要各自调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灾害灾情统计工作,但由于各部门的业务侧重点不同,导致各部门灾害灾情普查统计存在差异,综合风险普查非常少,几乎完全没有开展。

 
因此,为了摸清全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我国于2017年5月启动了全国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试点工作,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20个(区)县作为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试点,确定北京房山区和山东岚山区作为“大会战”试点,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召开普查试点工作推进会,开展试点实施。

2020年笔者所在公司参与北京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项目,为北京市房山“大会战”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本文将就房山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

综合风险普查内容
根据《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大会战”工作方案》《北京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工作包括:对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主要致灾孕灾要素普查(图1);对主要房屋、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人口与经济、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普查;对年度自然灾害、历史一般/重大自然灾害等历史灾害灾情普查;对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基层等有关单位进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开展地震、地质、水旱、森林火灾等致灾孕灾重点隐患排查,以及自然灾害次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点隐患排查,形成综合隐患清单;根据各类灾害普查成果,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灾害普查数据库;根据各类灾害普查成果数据库,开展单灾种和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并按照行政区划开展多灾种、多要素的综合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

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法
(一)实施原则
房山区在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时,以行政区为调查基本单元,按照“在地统计、并行调查、内外业相结合”的普查原则,采用“先清查后普查、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依靠各个部门共享的成果资料,利用国家下发的典型要素成果,采用遥感解译、站点观测、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建模仿真、地图绘制、抽查核查等手段,对涉及自然灾害风险的各要素进行专项平行调查、主要自然灾害单灾种致灾要素调查、承
灾体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调查、历史自然灾害调查。

与此同时,并行开展调查对象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调查,获得空间覆盖完整的各类自然灾害信息和城乡房屋建筑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信息,实现自然灾害普查信息的全面空间化,并建立自然灾害库。

(二)实施流程
风险普查实施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调查对象清查、调查底图制备、内外业调查和成果质检核查等环节。

其中,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组建立、人员准备、方案设计、技术准备、软硬件准备、行政区划核实工作、数据准备、宣传培训等。

在房山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准备时,依据不同灾
图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内容
灾害风险要素调查
致灾孕灾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能力
主要灾害
次生衍生灾害
综合隐患
隐患调查评估与区划(单灾种、综合)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防治区划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害类型的特点,时间范围有所不同。

致灾因子调查收集30年以上长时间连续序列的数据资料(表 1),相关信息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

承灾体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及重点隐患排查的年度时段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近三年时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为1978年至2020年,重大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为1949年至2020年。

此外,还收集整理了高分辨率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现有的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气象观测成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工作形成的调查、普查、监测成果等数据。

表1 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内容
31
32
图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流程
调查对象清查则是基于收集的数据资料对房山主要自然灾害的致灾孕灾、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历史灾害等调查和主要隐患点排查。

调查底图制备是在收集整理的数据基础上,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底图,提取房屋建筑面积矢量图斑数据,获取房屋建筑单体要素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占地面积等基础空间信息,完成房屋建筑地图制备。

内外业调查则是在制备调查底图的基础上,对致灾孕灾、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历史灾害等进行内业和外业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去重和关联,形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数据。

成果质检核查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调查的成果数据进行质量核查,保障数据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

普查的具体流程见图2。

项目组建立
人员准备
技术准备
软硬件准备
准备工作方案设计
行政区划核实工作
前期工作
宣传培训
33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综合风险普查主要成果
项目团队经过将近1年的调查,于2020年12月底完成了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11个大项的调查(表2)。

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地震、地质、气象、水旱灾、森林火灾等单灾种风险要素调查数据、隐患数据等,初步建立了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

此外,该数据库还包含普查过程中各类空间数据(图3)、统计数据以及外业调查数据和照片等。

结语
本文对房山区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内容、实施方法与流程及普查工作主要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房山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情况总结了如下特点:
(1)涉及范围广。

房山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辖区内的致灾孕灾、承灾体、减灾能力、风险隐患等调查,以及在调查数据基础上的风险区划和风险防治区划等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调查要素多且涉及多个灾种多个行业。

(2)综合难度大。

房山区自然灾
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地震、地质、气象、水旱灾、森林火灾等多个灾种,不同灾种调查要素不一致,而在开展灾害综合风险减灾调查、重点隐患综合、综合风险评估以及综合风险防治区划等工作时,需涉及其他所有灾种,导致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难度巨大。

(3)参与部门多。

与其他普查项目相比,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气象、地震、林业和草原等多个部门,数量明显较多,使得在普查过程中部门间的协调难度有所增加。

(4)统筹要求高。

因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而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须建立在普查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过程中,必须确保调查普查数据全面和准确,因此在普查调查组织实施工作的各阶段、技术流程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把质量关。

(5)协同任务重。

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是从致灾危险性评估向风险评估、灾害区划和防治区划转变,涉及多灾种
多行业部门间的协调,协同任务艰巨。

图3 承灾体(房屋建筑)调查分布示意图
表 2 房山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统计表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537)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