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河南省周口市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河南省周口市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天,即一个恒星日
B.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都相等
C.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公转速度不变
D.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其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天,即一个太阳日,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都相等,B错误;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C错误;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其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D正确。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正圆
B.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
C.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D.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A错误;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B正确;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错误。

3.下列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白昼时间均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B.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均相等
D.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答案:B
解析: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但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A错误;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一年中的最小值,B正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但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相等,C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大气、生物的主要来源
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C. 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
D. 太阳辐射能巨大且集中,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大气、生物运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而不是主要来源,A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B正确;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但不是全部,C错误;太阳辐射能巨大
但分散,不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D错误。

5.下列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 昼夜更替
C. 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
D. 产生地转偏向力
答案:A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A正确;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B错误;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C错误;产生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D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错选不
得分)
A.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是因为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差异
B. 热量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唯一自然条件
C. 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D. 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没有影响
答案:AC
解析: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差异,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多种因素,A项正确;热量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B项错误;光照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直接
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C项正确;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现代农业中,便捷的交通有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工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错选不
得分)
A.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
B.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
C. 市场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
D. 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选择没有影响
答案:AC
解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A项正确;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而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B项错误;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市场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C项正确;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便捷的交通有助于工业原料的运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D项错误。

3.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错选不
得分)
A. 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B. 地形平坦的城市发展往往较快
C. 气候对城市的区位选择没有影响
D. 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选择没有影响
答案:AB
解析: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地形平坦的城市发展往往较快,B项正确;气候对城市的区位选择有一定影响,如寒冷地区城市的分布往往集中在河谷地区,C项错误;政治因素如政策、战争等都会影响城市的区位选择,D项错误。

4.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错选不得分)
A. 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B. 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C. 探亲访友属于人口迁移
D.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答案:BD
解析: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长期或永久性的居住地变动,A项错误,B项正确;探亲访友属于人口流动中的短期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C项错误;人口迁移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

5.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每选对一项得2分,错选不得分)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 区域之间的特性差异明显
D. 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答案:BC
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A项错误;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B 项正确;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C项正确;区域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划分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D项错误。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答案:错误。

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2.黄河的下游是地上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正确。

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其源头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3.中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正确。

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实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4.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洛阳。

答案:错误。

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郑州,而不是洛阳。

5.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它只发生在冬季。

答案:错误。

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虽然多发生在冬季,但在其他季节如春秋季也有可能发生。

6.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正确。

温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7.黄河、长江和珠江都流经我国南方地区。

答案:错误。

黄河主要流经我国的北方地区,而长江和珠江主要流经南方地区。

8.我国的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正确。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9.河南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答案:错误。

虽然河南省人口众多,但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

10.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答案:错误。

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 ,周期为________ 小时,自转的角速度约为
________/小时,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________ 。

答案:自西向东;24;15°;减小
2.枣庄市(约北纬35°)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冬至日时正午
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

答案:73°26′;29°34′
3.在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其中,
________ 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表面温度很高,没有液态水存在;
________ 星则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由于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很低。

答案:金星;火星;水;木
4.枣庄地区位于________(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 。

该地区的粮食
作物主要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答案: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
5.枣庄市位于________ 平原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东北向西南的倾斜状。


流密布,主要有________ 河、________ 河等,均属于________ 水系。

答案:鲁南;沂;沭;淮河
五、问答题(每题5分)
题目1(5分)
简述山东省枣庄市的主要地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
枣庄市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山间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河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南部地区受地壳抬升影响,形成低山丘陵;北部地区则相对沉降,形成山间平原。

同时,河流的长期侵蚀和搬运作用也塑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题目2(5分)
分析枣庄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并简述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2:
枣庄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枣庄市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

然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也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题目3(5分)
说明枣庄市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3:
枣庄市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显著(夏秋多,冬春少)、含沙量小等。

这些水文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河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另一方面,河流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同时,河流的景观价值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然而,河流的季节性变化也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的威胁。

题目4(5分)
简述枣庄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答案4:
枣庄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人才流失等。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四是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枣庄市的优势,弥补不足,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