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复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1.但当涉猎。(应当) 2.卿今当涂掌事。(掌管)
•10
重点语句
四、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是孤单、孤独。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
2.见往事耳
古义指历史;
今义指过去的事。
毫无冗繁之处 , 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
有序。
•5
重点字词
1.谓 告诉
2.当涂 当道、当权
3.若 象
4.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5.益 收获、好处 6.涉猎 粗略的阅读
7.遂 于是
8.见事 认清事物
•6
重点语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 地的(那个)阿蒙了!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 博士吗?
刮目相待( )
肃遂拜蒙母( )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
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见往事耳(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6
当堂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
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 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 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 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 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 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 为朋友才分别。
•4
艺术特色
1.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
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
2.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
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
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3.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
•13
思考探究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的语句是哪
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
思考探究
用自己话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7
当堂练习
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 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18
拓展积累
古代的“劝学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7
重点语句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后分别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志士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 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情这么晚哪!
•8
文言现象
关于孙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
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关于吕蒙: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
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
一注音、解释。
一、通假现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 语气词,表反问
二、课内成语
1.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
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
事物。
2.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
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9
重点语句
三、一词多义
见: 1.见往事耳。(了解)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
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
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
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
才能学有所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当堂练习
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 )
•3
人物知识
关于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
四卷。全书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计1362年,取材广博,除十七史以外,还有稗
官野史、传状碑志、总集别集和百家谱录等322种。史料取舍谨慎,考证翔实,文字
质朴,叙事清晰,文笔流畅。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辑到成书,历时十九年。
3.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指重;
今义指更加。 •11
重点语句
五、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动词作名词,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名
词作动词,推辞。)
2.见往事耳:
耳,名词作语气词,罢了。
•12
人物性格
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 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吕蒙:吴国名将 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吴国谋士 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 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复 习 课
•1
原文呈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 1.但当涉猎。(应当) 2.卿今当涂掌事。(掌管)
•10
重点语句
四、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是孤单、孤独。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
2.见往事耳
古义指历史;
今义指过去的事。
毫无冗繁之处 , 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
有序。
•5
重点字词
1.谓 告诉
2.当涂 当道、当权
3.若 象
4.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5.益 收获、好处 6.涉猎 粗略的阅读
7.遂 于是
8.见事 认清事物
•6
重点语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 地的(那个)阿蒙了!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 博士吗?
刮目相待( )
肃遂拜蒙母( )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
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见往事耳(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6
当堂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
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 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 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 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 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 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 为朋友才分别。
•4
艺术特色
1.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
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
2.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
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
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3.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
•13
思考探究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的语句是哪
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
思考探究
用自己话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7
当堂练习
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 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18
拓展积累
古代的“劝学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7
重点语句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后分别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志士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 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情这么晚哪!
•8
文言现象
关于孙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
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关于吕蒙: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
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
一注音、解释。
一、通假现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 语气词,表反问
二、课内成语
1.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
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
事物。
2.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
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9
重点语句
三、一词多义
见: 1.见往事耳。(了解)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
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
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
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
才能学有所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当堂练习
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 )
•3
人物知识
关于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
四卷。全书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计1362年,取材广博,除十七史以外,还有稗
官野史、传状碑志、总集别集和百家谱录等322种。史料取舍谨慎,考证翔实,文字
质朴,叙事清晰,文笔流畅。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辑到成书,历时十九年。
3.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指重;
今义指更加。 •11
重点语句
五、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动词作名词,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名
词作动词,推辞。)
2.见往事耳:
耳,名词作语气词,罢了。
•12
人物性格
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 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吕蒙:吴国名将 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吴国谋士 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 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复 习 课
•1
原文呈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