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范例(四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范例目的
为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与警示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业病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范围。

组织管理
一、职业危害检查与隐患整改工作遵循“分级监管,各负其责”的基本原则。

二、在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由安全员具体负责职业危害检查与隐患整改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整改方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议隐患整改方案,监督重大隐患消除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整改资金的充足到位。

四、安全员承担职业健康防护装置、设施、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任务,并负责隐患整改的汇总、复查与反馈工作。

隐患检查
一、检查时间安排
1. 安全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的职业危害检查。

2. 各班组需每日进行职业危害的日常巡查。

二、检查人员构成
1. 公司层面的隐患检查由总经理与安全员共同参与。

2. 部门隐患检查则由部门负责人与安全员联合进行。

3. 班组隐患检查由班长及兼职安全员负责。

4. 岗位隐患检查则由本岗位的操作人员直接负责。

三、检查内容涵盖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

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与使用状况。

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防护用品的维护、保养与检查记录,以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记录。

有害作业岗位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作业现场有害与无害作业的分离情况。

内部通风、除尘设施的运行状况。

应急处理设施(如洗眼器、应急防范装备、医疗药箱)的完好性。

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抽查作业人员对职业健康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

隐患整改
一、对于一般隐患,整改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确保整改工作在三天内完成。

二、对于较大隐患,确认后需下达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内容、措施及期限,并监督整改工作的按时完成。

三、对于重大隐患,隐患单位需及时上报至总公司安全管理部及相关单位,经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确认后,制定详尽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间,并严格监督整改工作的落实。

四、隐患整改单位需建立完整的整改档案,安全管理部将根据整改时限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与彻底性。

考核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由安全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作为评估与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范例(二)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业病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及人员。

3. 组织管理
3.1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遵循“分级监管,各负其责”的原则,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3.2 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的总体领导,安全员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检查管理和隐患整改措施,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3.3 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审查隐患整改的治理方案,督促落实消除重大隐患的措施,并确保整改资金到位,为隐患整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4 安全员负责职业健康防护装置、设施、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日常检查,以及隐患整改的检查汇总和复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隐患检查
4.1 检查时间
4.1.1 安全员需每季度对公司进行全面的职业危害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1.2 班组需每天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查,确保工作现场的安全与健康。

4.2 检查人员
4.2.1 公司级隐患检查由总经理和安全员共同组成检查组进行。

4.2.2 部门级隐患检查由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共同负责。

4.2.3 班组级隐患检查由班长及兼职安全员组织实施。

4.2.4 各岗位隐患检查由本岗位操作人员自行负责,确保岗位安全。

4.3 检查内容
职业危害检查需涵盖以下内容: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
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与使用情况;
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的维护、保养和检查记录,以及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有害作业岗位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作业现场生产有害与无害区域的分隔情况;
内部通风、除尘设施的运行状况;
应急处理设施如洗眼器、应急防范装备、医疗药箱等是否完好可用;
防护用品的发放与正确使用情况;
抽查作业人员是否了解相关职业健康防护知识。

4.4 隐患整改
4.4.1 对于一般隐患,整改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并确保在三天内完成。

4.4.2 对于较大隐患,经确认后需下达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并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4.4.3 对于重大隐患,隐患单位需及时上报至总公司安全管理部及相关单位,经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确认后制定可行性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并按时完成整改工作。

4.4.4 隐患整改单位需建立整改档案,安全管理部将根据整改时限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 考核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由安全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作为公司安全管理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范例(三)
1. 目的
为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与警示流程,有效预防、控制并消除职业病的发生,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____颁布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范围。

3. 管理机制
3.1 职业危害检查与隐患整改工作遵循“分级监管,各负其责”的基本原则。

3.2 在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由安全员具体负责职业危害检查与隐患整改工作的组织实施,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检查管理制度及隐患整改措施。

3.3 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隐患整改方案,监督并确保重大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同时保障整改资金的充足到位。

3.4 安全员承担职业健康防护装置、设施、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职责,并负责隐患整改的汇总、复查工作。

4. 隐患检查
4.1 明确检查时间周期,确保检查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4.2 指定具备资质的检查人员,确保检查工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4.3 检查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各公司、部门、班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的制定与执行;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与使用情况;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用品的维护、保养、检查及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作业现场有害与无害作业的分离情况;内部通风、除尘设施的运行状况;应急处理设施(如洗眼器、应急防范装备、医疗药箱)的可用性;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情况;以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等。

4.4 隐患整改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5. 考核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由安全员负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制度的持续有效执行。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范例(四)为了有效监控和应对职业危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以下职业危害检查与整改制度。

一、职业危害检查的任务与要求
1.1 任务:职业危害检查旨在发现和识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推动整改措施的实施,以确保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

1.2 要求:检查工作需具备详细计划,明确目的、内容及要求,坚持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并积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职业危害检查方式
2.1 检查方式应融合领导检查与职工自查,包括日常、季节性、节假日前后、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等多种形式。

2.2 具体安排:日常检查每日执行;季节性检查定于每季度首月;节假日前后检查分别在节假日前一天及节后首日上午进行;专业检查则定于每年特定月份实施。

三、职业危害检查内容
3.1 思想意识:评估员工对职业危害防治的认识水平、责任心及斗争忽视行为的态度。

3.2 制度管理:审查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3.3 现场环境:检查生产作业环境是否符合标准,是否遵循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要求。

3.4 危害标志:确认生产场所是否设置齐全的职业危害标志,检查其位置、完整性与清晰度。

3.5 防治设施:评估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的完备性、运行状况及附件完整性。

3.6 隐患整改:分析工艺、电气、设备、仪表的合理性,检查防患措施及隐患整改的及时性。

四、检查记录管理
4.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查记录体系,确保记录详细、时间连贯、无遗漏。

4.2 定期对记录进行整理并存档,确保记录保存完好。

五、隐患查处与整改
5.1 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遵循“三定”原则(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时间)及“三不推”原则(班组、车间、厂部逐级解决,不推诿)实施整改。

5.2 职业危害防治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下达详尽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整改进度。

对整改不力者,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5.3 在隐患消除前,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如悬挂警示牌、设置围栏或暂停使用等,并确保相关人员知晓并记录。

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重大隐患,需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