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前最后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 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 寞)。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和意 境所在。 (4)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 种修辞)。 (5)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揣摩形象 的象征意味。 (6)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 歌的感情基调。 (7)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 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一、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 读(9分,每小题3分)(1-3题)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 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 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 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 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 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 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 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 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 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 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 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 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 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按照老师演示的思路来解答文言文各题,一 定要在高考前使用灵活,题文同时进行,互 相提醒。定会收获满分。 一、可以先读第六题,了解文本大体内容及 传主品格等相关信心。 二、题文同时进行。熟悉出题方式“﹏ —加 点”等要同时解题。
三、翻译:回归语境,理解大意,补充省略成分
画出得分点,翻译后读一遍,确保通顺。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8选6或者 6选 6 )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 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 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 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 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 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 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 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 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 思考。
调整心态策略





1、强化信心。(1)积极自我暗示。 (2)不要攀比。 (3)挺胸抬头,步伐加快。 2、优化情绪。 (1)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2)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 (3)深呼吸。 3、进入状态。(1)考前还要做做题(指中档题)。 (2)进考场前可以再看看该科目内容, 及早进入学科状态。 (3)6月6日晚睡觉时间不要过早。
二、应试策略
(一)、平衡情绪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二)、答题常规

1、强化审题意识 (1)、审试卷本身 (2)、审命题者 (3)、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枝枝叶叶”
(三)强化答题策略

1、科学答题 (1)时间分配要合理 (2)答题顺序要科学 2、常规要求 (1)答题卷禁用铅笔、红色水笔答题 (2)不乱涂乱画

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 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 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 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 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 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 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 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 前后通顺。
2016年6月
一、调节心态
丹心已共高考碎,大考常沾冷静光。 不作寻常惊慌状,我辈含笑上考场。
最美的风景在那登上山巅后的回首一瞥 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天生我材必有用,沉着冷静定成功 。
考试中常见的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 2、犹豫心态 3、烦躁心态 4、固执心态 5、懊丧心态 6、冲动心态



【断句】 答题技巧:
【文化常识】答题技巧:

【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 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全文把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 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注意联系全文。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 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 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 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带着选择题的常见错误去分析试 题,一定要认真比对信息,综合考虑选择,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 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 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 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 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 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 用。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
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 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 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 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 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 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 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 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3)作文中坚决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 (4)字迹清晰,文面整洁
3、强化规范意识

(1)选择题。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到“清 晰”“到位”“规范”。 (2)作文。做到“五脏俱全”:有题目,结 构完整,有层次,字数合乎要求,等等。






5、树立解题思维的规范性、科学性。 (1)树立语境意识,从题目中寻找答题的已 知条件。 (2)从内容入手思考形式。主要指语言应用 题。 (3)明确要求,符合目的。 (4)相对调整,避免先入为主。 (5)寻找错误。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1.写景型。:总点一笔(如何描写)+根据句意对景色作 铺陈描写+总结:用什么手法(修辞技巧等) 12.诗评型: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抓住诗句具 体分析一句一句说+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 点 13.综述型: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 问)写了什么+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 明观点。如何写+揭示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的妙处。 14.对比型:比照异同+扣住词、句分析阐述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 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 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 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 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 (意象、形象),写出了(意象、形象)的 (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 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 质朴等 。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思路结构类试题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 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 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 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 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特别注意】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 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 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 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 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 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 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 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 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 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 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 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 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 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 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 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 其余二道题。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 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等问 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依据对文 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 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 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 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 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 +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 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 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 情(作用效果)
没有最错,只有更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 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 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 不甚俗。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 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 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 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