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
技能教学标准(试⾏)
⼀、性质与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专业学⽣的专业技能学习是学⽣学习数控加⼯技术的初始阶段,是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定的数控加⼯技术思维和能具有⾼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的加⼯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未来在数控加⼯⾏业中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作基础性作⽤。
为指导和规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专业技能教学与质量评价,制定本教学标准。
针对机械制造⾏业发展对数控加⼯基础性技术技能⼈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的技能教学定位于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才的培养,通过数控机床操作规范、识读⼯艺规程、基础加⼯等技能训练,使学⽣具备胜任本专业相关岗位⼯作和发展的技术技能,为其跨⼊⾏业直接就业或进⼊⾼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进⼀步技能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编制思路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指导性⼈才培养⽅案》,结合机械制造⾏业数控技术技能⼈才需求的趋势及中等职业教育本专业技能培养的定位,整合相关专业课程中的技能教学内容,着眼于学⽣就业能⼒及技能继续提升,按照基于⼯作过程、⾼于⼯作过程的原则,将⾏业企业典型⼯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确定技能教学内容;参照⾏业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规范,结合学⽣⾝⼼发展特点,确定技能学习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2.遵循技术技能型⼈才成长规律,注重技能学习的通⽤性、专业性、发展性,将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划分为通⽤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三个学习模块;以学⽣综合职业能⼒发展为主线,本着教学价值相关、具体内容独⽴的原则,将每个技能学习模块设计成若⼲技能学习领域。
3.按照保障有⼒、教学有效的要求,以提升技能教学质量为⽬标,对教师队伍、设备场地等实施条件提出⼀定要求,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对教学安排、教学⽅式、教学评价等提出建议。
突出学校综合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作⽤和地位,确保为社会培养⾼素质技术技能型⼈才。
三、技能教学⽬标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使学⽣全⾯掌握通⽤技能,熟练掌握⼀项专项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达到相关⼯种中级⼯技能⽔平,能胜任数控技术相关岗位⼯作。
具体教学⽬标为:
1.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向和岗位类别,熟悉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数控加⼯领域的新产品、新⼯艺、新设备、新技术。
2.能结合零件特点合理制定加⼯⽅案,编制典型零件的加⼯⼯艺,具有扎实的⼿动加⼯和普通机械加⼯能⼒,能正确选⽤检测⼯具检测零件,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具备基础性编程能⼒。
3.掌握较精密零件数控车的编程与加⼯,掌握较精密零件数控铣的编程与加⼯,具备数控机床装调和维护的能⼒。
4.能顶岗完成企业的⽣产任务并符合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熟悉企业的单件、批量⽣产流程和管理模式,能在企业精益⽣产的理念下,参与班组的技术交流,能够⽤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作问题。
5.形成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专注专业的职业素养,并养成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教学要求
1.通⽤技能
(⼆)岗位实践
五、实施条件
1.师资条件
(1)根据技能教学需要,通过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式,建有涵盖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各⼯种、各有所长、能持续进⾏教学改⾰创新的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占技能教学专业教师的⽐例为20%~30%。
(2)专任教师应具有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级⼯以上相关职业资格,30%以上的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每2年应下企业锻炼2个⽉,企业在当地应具有⼀定的⾏业代表性,锻炼岗位应具有⼀定的数控技术⽔平和加⼯难度;具有先进的技能教学理念,能刻苦钻研和改进技能教学⽅法,有⾼度的责任⼼和精益求精的⼯作态度;具有⼀定的课程开发能⼒,能将⾏业企业典型⽣产项⽬转化成技能教学案例,能依据技能教学需求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3)兼职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本专业相关的⽣产⼯作经验,是⾏业企业技术⾻⼲,热⼼于数控技术岗位的技能⼈才培养,具有较好的教学能⼒,能协同专业专任教师开发教学资源。
2.设备与场地
(1)依据本专业指导性⼈才培养⽅案,结合本专业提⾼技能教学质量和⽔平的需要,配齐配⾜本专业技能教学所必须的实训设备,整合钳⼯实训、机械加⼯实训、数控车实训、数控铣实训、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实训、数控加⼯仿真实训等的实训场所,形成集多岗位、多技能、多项⽬技能教学为⼀体的技能教学⼯场。
(2)选⽤符合⼈体⼯程学要求的实训设备,创造⼈性化的实训场所;根据理实⼀体化教学和分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优化技能教学环境,提升技能教学效能;合理分配教学⼯位,提⾼⽣均设备台套数和设备利⽤率。
(3)引⼊企业⽂化,推⾏全员参与企业质量管理和5S管理,贯通产学要素,创设企业⽣产的真实情景;按照虚实结合教学的要求,引⼊数控加⼯模拟编程及
通讯软件,建有数控加⼯仿真实训室,配备集教学、评价于⼀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平台。
六、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教学安排
按照统分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本专业⼈才培养⽅案中的专业技能课程进程安排,对技能教学内容进⾏统筹考虑,编制贯通衔接、技能递进的由技能教学点转化⽽成的教学项⽬,嵌⼊到相关课程中实施。
本标准中通⽤技能的所有技能内容和要求应得到全部落实,专项技能教学应根据学校开设专业⽅向选择性完成,通⽤技能和专项技能在前5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岗位技能教学原则上在第5-6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
职业学校在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才培养⽅案过程中,依据本标准制定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计划和系列化技能教学项⽬设计书,技能教学计划包括技能教学⽬标、教学内容及学时、教学安排、实施条件等,单个技能教学项⽬设计书包括教学项⽬名称、学习任务、教学要求、任务⼯作页、技能考核评分表及记录表、⼯量刃具清单等。
教学安排表的样式可参照本专业指导性⼈才培养⽅案中的教学时间安排表。
(2)教学实施
合理编制技能教学内容。
技能学习领域的内容要求,应对接企业⽣产技术规范和职业资格要求,吸纳国家和省职业学校技能⼤赛成果,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出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由单⼀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化技能教学项⽬;按照数控加⼯要素复合化、加⼯⼯件功能化和部件化的要求,引⼊企业产品典型案例进⾏教学化改造,开发综合性技能教学项⽬,来提⾼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灵活选⽤教学⽅法。
推⾏⼯作过程导向和理实⼀体化教学⽅式,根据不同的
教学项⽬的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法,如加⼯类教学项⽬主要采⽤“讲解、⽰范、模仿、练习”四步教学法,装调维护教学项⽬主要采⽤“虚拟仿真和真实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岗位技能培养采⽤“识岗、轮岗、适岗、顶岗”的实践⽅式。
建⽴教学过程中师徒式的教学关系,创设真实的技能学习情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精⼼组织技能教学。
统筹安排设备场地,保证⾜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为了提⾼学⽣技能学习成效,应从学⽣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由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使学⽣的技能⽔平成递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为主体,通过⼩组合作、⽐学赶帮和优秀成果展⽰,促进学⽣共同提⾼技能⽔平。
(3)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注重⽹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通过线上及线下教学,提⾼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学习的能⼒;将数控操作⾯板和虚拟仿真软件进⾏融合,构建虚拟⽣产环境,实现⽣产加⼯的虚拟仿真,并通过通讯软件向数控机床实时传输数据,再由学⽣操控数控机床完成真实⽣产,增强技能教学效能。
2.评价建议
(1)常规教学评价
制定主体多元、内容多元、⽅式多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按照企业⽣产现场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安全⽂明⽣产、零件质量意识、企业5S管理作为评价要点,制作科学规范的记录表和评分表。
现场记录表中的“安全⽂明⽣产”可包括劳保⽤品穿戴规范、⼯量刃具使⽤及摆放规范、设备保养、安全操作等,现场记录表中的“规范操作”可依据各⼯种设备操作规范制定等,对于操作发⽣重⼤安全事故者采取⼀票否决制。
评分表应包括尺⼨精度、形位公差、表⾯质量等。
评分表的使⽤中还应在主要尺⼨中选择5个以上核⼼尺⼨,通过中间公差偏离来分析学⽣加⼯质量控制的能⼒,深度诊断学⽣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
表1 现场记录表(10分)
学⽣姓名:学号:
表2 零件检测评分表(90分)
顶岗实习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执⾏⼯作规范、安全⽣产、师徒交流、班组活动、⼈际关系、⼯作态度、⼯作能⼒等环节进⾏评价。
(2)结业评价
开展技能教学结业评价考核,涵盖通⽤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通过学业⽔平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综合性⼤作
业、典型项⽬、岗位实践报告等⽅式,编制结业评价量表,形成有⾏业⼈员参与的、具有鉴定意义的综合评价结果。
(3)学业⽔平技能考试
依据本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专业学业⽔平技能考试⼤纲,以数控技术应⽤专业通⽤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读图、机械加⼯⼯艺分析和制定、数控编程、合理使⽤加⼯⼑具、合理选择加⼯⼯艺参数、零件加⼯质量控制,同时兼顾考查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命题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或应⽤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技能测试的特点,⼒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七、编写说明
1.编写依据
本教学技能标准编写的主要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指导性⼈才培养⽅案》,参考《车⼯》《铣⼯》《装配钳⼯》《数控车⼯》《数控铣⼯》《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参考部分数控加⼯⾏业企业的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
2.适⽤范围: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