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专访——“迎难而上”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难而上”的宝安治水经验
作为深圳市水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市委书记王伟中八次调研宝安区水污染治理,并提出“治水是政治工程”“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不分建成区和非建成区,都要全口径落实截污分流”的治水“五大原则”;市长陈如桂强调治水是头号工程,要抓紧推进、特事急办。

上级领导的高位推动,转化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水污染治理成为宝安区的“一号工程”,并在治水方面实现了众多突破。

来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洋涌桥大闸上游茅洲河河滩上的燕罗湿地,只见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更有一些候鸟选择在此处过冬。

因为风景好、水景佳的缘故,不少游人专门至此拍照留念。

谁也
没有想到,燕罗湿地是因着茅洲河整治
而“大翻身”的河岸公园,如今更成了
深圳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之地,堪
称深圳市治河造景典范。

茅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流经深
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
全长41.6公里(上游石岩河10.3公里,
干流31.3公里)。

其中,在宝安境内有
18条支流,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


30年来,城中村、小工厂集聚在茅洲河
两岸,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
水从两岸村民的饮用水源迅速恶化为黑
臭水体。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
和统一部署下,宝安区委区政府抓住关
键环节、创新有效举措,经过4年的不
懈治理,茅洲河(宝安段)不少干支流
河段如今水质清澈。

茅洲河也从过去的
“广东省污染最严重河流”成为了“深
圳河流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

臭气熏天、垃圾遍布,这是从前的
茅洲河;水清岸绿、激情赛舟,这是现
在的茅洲河。

“能有如此之大的改变,
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宝安区委、
区政府的治水决心。

”宝安区水务局党
组书记、局长李育基说。

茅洲河的成功治理是宝安水务工作
的一个重要体现。

作为工业、人口大区,
宝安在治水方面实现了众多“大突破”,
给其他地区带来了可复制、可参考的经
验。

就此,《小康》记者近日采访了宝
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探
讨水务工作的“宝安样本”。

黑臭之殇 短板之痛
《小康》·中国小康网:茅洲河是深
作为工业、人口大区,深圳市宝安区在治水方面实现了众多突破。

《小康》记者近日专访了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宝安区委区政府在全国首创“隧洞+生态库”水务工程以及宝安特色治水的"1.3.3.8" 工作路线,打造水务工作的“宝安样本”。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专访——《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62 小康 INSIGHT CHINA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育基
圳第一大河,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

茅洲河也是宝安水环境的一个缩影。

那么,宝安整体的水环境是怎样的?在水环境治理上难度如何?
李育基:过去在深圳宝安的基层工作时,我也一定程度接触过水务方面的工作,但是并不多。

当真正开始宝安的水务工作时,我终于了解到此地的水系是如此发达并复杂。

所以说,宝安水环境的治理难度较大,治理力度也要非常强。

从自然原因来讲,宝安地处滨海地带,总体地势低洼,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860毫米。

在降雨和潮汐的影响下,宝安形成自然河涌66条,总长271公里。

河流都是雨源型河流,意思就是无上游水源补充,缺乏生态基流,丰水季节水量集中,枯水季节水量少,甚至河床干枯。

而且,
全区66条河流中有50条为感潮型河流,
也就是受潮汐顶托影响大,河水每天要
涨退两次,污染物难以扩散。

如果遇上
台风等极端天气,还会有风暴增水。

从人文原因来讲,宝安是人口大区,
也是工业大区,污染负荷大。

2019年全
区管理人口573万人,常住人口325.8
万人,日均产生污水约100万吨。

工业
企业多,全区共有工业企业4.6万余家,
涉水重点污染源企业637家,小废水企
业高达2500多家。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
沿河建筑侵占、压覆河道及暗渠暗涵现
象严重。

宝安水环境治理起步晚,基础设施
建设滞后。

2008年,宝安才有了第一座
污水处理厂,末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至2017年污水处理能力仅66.5万吨/
日,而当时的供水则超过120万吨/日。

深圳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大,按照
“十三五”规划,全市市政雨污分流管
网缺口达4260公里,其中宝安为2345
公里,占比55%,“十二五”期间,全区
仅建市政雨污分流管网399公里。

宝安的排水小区正本清源达标率
低,而且大部分没有经过排水许可。

2017年以前,全区4681个排水小区,
仅88个达到正本清源标准,这是因为
很多小区是城中村或者工业小区,过去
规划建设不严谨,也没有排水审核。


导致了污水和雨水都是混流的,并且就
近入河。

宝安河道和支汊流暗涵占比大。


区66条河流长271公里,暗涵长达58
公里,占比20%;在574个小微水体中,
有466
条排水渠涵及108个小湖塘库,
63 小康 INSIGHT CHINA
466条排水渠涵长388.5公里,全暗涵长达185公里,占比56%。

暗涵成为非法排污的“天堂”。

所以概括起来就是“黑臭之殇,短板之痛”两大块。

全国首创“隧洞+生态库”水务工程《小康》·中国小康网:“黑臭之殇,短板之痛”总结得很贴切。

针对上述宝安水环境的状况,宝安区水务局的具体工作包括哪一些?
李育基:水务工作比较广泛,首先是河道、河流。

如今河流突出的问题是污染严重,黑臭水体。

另外,河流还需要防洪潮、排内涝。

所以河道的行洪能力要达标,就是河道宣泄洪水流量的能力要达标。

过去的河道在没有被侵占之前开口比较大,所以行洪能力可以达标。

而且过去很多地方属于开发区,所以对防洪的要求也不高。

过去小河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部分是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城市越建越密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防洪标准比过去更高。

如今,小河流要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河流要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另外,因为宝安的河流大部分是感潮河流,所以也需要防潮。

小河流要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干流和海堤要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

而这些100年、200年一遇的标准也叫重现期,是根据多年的历史数据统计出来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水务工作的第二大块是饮用水源保护。

饮用水源保护包括饮用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宝安主要有三大“水缸”,也就是三大水库——铁岗水库9950万m³、石岩水库3154万m³、罗
田水库2913.5m³。

宝安每年大概消耗引
水4.2亿m³,其中有3.5-3.8亿m³是东
江引水。

所以,宝安人的饮水主要靠东
江水,而东江的水又通过铁岗水库、石
岩水库中转,供应出去。

但是,铁岗水库、石岩水库都在建
成区包围之内,所以有不少入库支流容
易造成内源污染。

而且东江水先天水质
也比较差,只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水的
水质,这是饮用水的最低标准。

为了改
善这些情况,宝安如今制定饮用水源水
库物理隔离模式,启动建设铁石水源水
质保障工程,将饮用水水源与生态水水
源全面隔离,实现水资源总量不变前提
下“多水统筹”,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和
标准管控饮用水水质。

如何将饮用水水源与生态水水源
全面隔离呢?工程采用了“两库两湿
地——调蓄兼净化、联通联排线——引
洪加补水、一库一主题——营水又筑景”
的实施方案,利用应人石河口、九围河
口的库尾空间建设两个生态库,并在库
里建设两个各具特色的人工湿地;两个
生态库之间以隧洞连通,再建一段隧洞
连接西乡河。

工程完工后,山地的初期
雨水和应人石河、九围河的入河雨水将
首先进入人工湿地净化,通过隧洞,未
达入库标准的雨水将在两个生态库内调
蓄,并能进入西乡河进行生态补水。


到入库标准的水就能进入水库,为铁岗-
石岩水库达到III类水水质标准提供有
力保障,以更高标准保护水库水资源,
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饮用水源。

另外,宝安在山体和建成区之间建
清水截留沟。

因为下雨的时候山区的水
其实是清水,但是这些雨水流到建成区
之后就会受到污染。

因此,宝安用清水
截留沟把山区的水直接引到水库里,从
而有效增加了饮用水水资源。

水务工作的第三块是水库管理,包
括刚才所提到的3座饮用水水库,还有
其他9座非饮用水水库。

水务工作的第四块是水土保持,第
五块则是排水管理。

其中,排水管理和
水污染治理是紧密相关的。

过去,宝安的排水是混流系统,不
管雨水还是污水都在同一条管。

然后,
雨水和污水都是就近入河处理。

那么,
后面进入污水处理厂,也是雨水、污水
混流进去。

所以整个排水系统的管理,
首先要做到雨污分流,源头截污。

其中,管网的梳理、建设和重新组
合搭配是一项大而复杂的工程。

因为,
如今不是在一个全新的地方修建管道,
而是要把过去的旧管道也利用起来。


些部分需要新建污水管、有些部分是需
要新建雨水管,要重新把管网进行梳理
组合。

如今,宝安要建成以污水处理厂
为中心的五大污水收集,做到点状收集、
逐级汇流、集中进厂的污水处理。

而雨
水则是要分散收集、逐级汇流、就近入河。

那么,雨水和污水就是“咫尺天涯,
今生不见,来世再会”的关系。

什么意
思呢?“今生不见”就是雨污分流的意
思,不要混流。

“来世再会”的意思则
是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之后,会被
补充到河流的上游,让河流能有清水流
淌。

这个时候,经过处理的污水就和雨
水在河道里再会了。

管网的梳理还远远不止这么简
单。

如今宝安的雨污管网长度已经达
到14125公里,超过了地球赤道的长
度。

宝安有这么多的管网,但是都是在
地下。

因此只有通过打开井盖来观察管
网。

而宝安就有超过42万个井盖。


64 小康 INSIGHT CHINA
盖有多少就代表我们管理管网的工作量有多少。

2019年来,每个井盖平均被打开过3-4次,有的更是被打开过10-20次,总的加起来1年要开100多万次井盖来检查。

可想而知,这些管理的工作量有多重。

宝安特色“1.3.3.8”工作路线《小康》·中国小康网:从刚刚的描述中可见,宝安的水务工作可谓是“迎难而上”。

在治水的过程中,宝安提出了哪些特别模式?可以给其它地区提供怎样的经验?
李育基:近年来,按照“一个巴掌大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工作要求,宝安首创具有特色的“1.3.3.8”工作路线——即“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的水污染治理“宝安模式”。

宝安落实“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全区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在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
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
企”的EPC治理模式。

打破 “岸上岸下、
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老路,
引进中电建、中交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
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
治理方案,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

“三全治理”则是坚持“全面截污、
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
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
路线,基本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治理目标。

在全面截污、雨污分流方面,2019年宝
安新建雨污管网3976公里,累计完成排
水小区正本清源工程3779项,共改造
4681个排水小区,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
完整意义的雨污分流。

全面清淤、修复
生态方面,宝安全面开展环保及防洪清
淤、河流二次清淤工作,累计完成河流
环保及防洪清淤约281万m³、暗涵及
支汊流清淤120万m³。

完成126公里河
道景观提升及生态护岸改造,新建湿地
公园2座、滨河公园2座,累计打通巡
河道54条,重点对“三面光”河流进
行生态修复。

“三全达标”是指力争实现“从明
渠达标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从干流
达标到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从晴天达
标到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治理目标。

2019年6月,宝安在深圳率先实施“溯
源纳污、消灭总口”行动,通过末端排
查和精准溯源,全面纠治各种错接乱接、
乱排污水、雨污混流问题,彻底消除污
水入河(涵/渠),坚决打开各种截污总
口,释放上游清洁基流。

累计完成干流
暗涵整治25公里,完成支汊流暗涵整
治146公里,157个截污总口,120个已
消除,574个小微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八大举措”是全面实施“建管纳
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
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
以引导”,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目标。

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巩固
提升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宝安将紧紧围绕“长制久清、水清岸绿”
的目标,继续按照“1.3.3.8”治理模
式及策略,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

到2020年底,宝安将严格执行河湖长制,
全面加强非涉水企业监管,严厉打击偷
排、直排、乱排行为;加强排水管网养
护改造,排查、纠治错接乱接;持续开
展溯源纳污,全面消除截污总口,全面
实施“排水管理进小区”,重拳整治农
贸市场、餐饮、汽修等面源污染;开工
建设40公里碧道,打造航港湿地、铁
岗排洪渠碧道、应人石河碧道、蚝乡湖
公园等精品项目,重构水岸议题的河流
生态廊道,营造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流
自净能力和沿河产业生态、人居环境。

编辑
/余弘阳李育基同志深入河道暗涵一线研究水污染治理工作
65 小康 INSIGHT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