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四:碳和碳的化合物(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四:碳和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
1.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香色,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可燃性 B.都有导电性 C.都是黑色固体 D.都有滑腻感
5.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
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6.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考点二:碳的化合物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4.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6.下列有关 CO 与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 与 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 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 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 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8.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9.下列实验现象只能
..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10.“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11.化学反应C+H2O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C B.H2O C.H2D.CO
1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
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13.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4.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15.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理由是。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3)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可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17.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g。

(2)10g稀盐酸能与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_____;
(4)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四:碳和碳的化合物参考答案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
1.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答案】D
【解析】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石墨导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

故选D。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香色,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
【解析】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D。

4.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可燃性 B.都有导电性 C.都是黑色固体 D.都有滑腻感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墨有滑腻感,金刚石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
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B、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错误。

C、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1)吸附;疏松多孔;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C+O2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解析】(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因为需要长期保存,说明碳的性质稳定,具体描述为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考点二:碳的化合物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正确;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答案】D
【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错误;
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故正确。

故选A。

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 CO 与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 与 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 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 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 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污染环境,故错误;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4,不相同,故错误;
C、CO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D、CO2中混有少量的CO,不能点燃,所以不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故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 不可选;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

故选D。

8.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

故选D。

9.下列实验现象只能
..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可以引起温室效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制汽水。

故选A。

11.化学反应C+H2O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C B.H2O C.H2D.CO
【答案】A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
C+H2O H2+CO中,C得氧被氧化是还原剂,水失氧被还原是氧化剂。

1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
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稀盐酸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A。

13.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故选:C。

14.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2CO+O22CO2;(2)CuO+CO Cu+CO2。

【解析】(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放出了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
(2)作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 Cu+CO2。

15.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理由是。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3)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O2.否;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CO+NaOH HCOONa。

【解析】(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aOH HCOONa
1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可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答案】(1)水;(2)石蕊纸花变红色;CO2+H2O═H2CO3;(3)④;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由图示可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
①先变红,通过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17.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g。

(2)10g稀盐酸能与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答案】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3.4g;
(2)10g稀盐酸能与 1.0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前三次每加入10g盐酸固体减少1.0g,也就是每10g盐酸恰好和1.0g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第四次只减少了0.4g,说明剩余物质不能和盐酸反应,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 4.0g﹣0.6g=3.4g。

设1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73100=x
g 0.1 x=0.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g
g 1073.0×100%=7.3%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下列关于CO 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该实验方 案不合理。

故选A 。

2.下列有关CO 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 .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 错误;
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 错误;
C .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 错误;
D .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 正确。

故选:D 。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