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现状及改进构想的论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中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现状及改良设想的论文近年来,由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现行救治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模式的现状,导致在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后送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管理和传递救治信息,不利于及时救治和事件处置后期对伤病员救治、后送情况进行分析汇总。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无线通讯技术数据汇总、分析功能,搭建伤病员救治信息和伤情评估信息化平台是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必须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1.1分级救治又称阶梯治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俄罗斯军事医学科学院奥别里教授结合俄军士兵伤员救治过程提出的[1],是战时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分工救治的总称。

1.2医疗后送是指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的全部工作。

其目的是提高伤病员治愈率和归队率,减低致死率和残废率。

1.5创伤死亡曲线因创伤及创伤并发症造成死亡的时间变化曲线即为创伤死亡曲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创伤死亡曲线从三峰模式转变为单峰模式。

2.1分级救治模式形成主要是医疗后送模式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就地治疗到后送治疗,直至不同阶段和梯次的分级救治。

该模式最早应用于军事救援任务,20世纪末期,随着区域性军事冲突减少,突发性事件比例上升,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分级救治体系,例如美军和俄军均采取5级阶梯救治,我军沿用3级阶梯救治,并且也都将其应用于非战争伤病员救治过程[4'5]。

3.1总体设想在传统分级救治体系根底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信息化救治信息载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有效加强伤病员在特殊条件
下的创伤救治情况评估,推动医疗救援演练和研究,改变原有的分级救治中伤病员信息无记录、记录困难、缺失以及信息无法有效传递、查询、留存、统计等现实困难。

3.2具体目标
3.2.1建立数据信息平台采取甲骨文公司Oracle数据库的分布式处理功能,设计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系统平台,作为区域分级救治指挥中心聚集、分析、调配伤病员数据信息平台;充分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研究分级救治数据库架构组成,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形成该数据库建立方法,到达数据平安可靠的目的。

3.2.2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特点,作为记录伤情和救治信息的电子载体,建立与数据库信息平台交互通信,并编制标准化操作规程。

同时,现有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建立完善,无需独立建立网络通信基站,建立本钱低廉。

3.2.3羊持终端程序开发使用开发工具在技术相对成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持终端机开发界面友好的WindowsCE6.0应用程序,并通过开发工具设计器进行实时反映数据变更,强化伤情记录的数据程度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终端程序开发过程中,预留Web 应用和软件升级接口,保证手持终端机及其配套软件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3.3远景规划通过数字化救治信息载体的初步应用和区域性伤情救治信息平台的搭建,逐步完善分级救治理论体系,从数据集成、信息交互、统计分析的角度,解决现有创伤救治体系中伤情信息报告失准、登记杂乱、记录粗糖等现实问题,开展极端气候和暂
无网络信号覆盖等特殊条件下伤病员创伤情况评估,逐步建立一个军地通用、平安稳定、准确有效的分级救治数字化系统平台。

[1]Gunderson,E.K.E.etal.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fLeetmarineforcebatcasualtyinformationsystemheldatsan diego[J].Califomiaon,1984(4).133-135.
[2]Sheesley,D.Thequickfirstresponderreferencesystem[M ed,xx,167(l):19-21.
[3]GarlandFC.Medicalsituationalawarenessintheateradvancedco ncepttechnologydemonstrationprojectproposal[R].ADA433641.
[4]季玉峰,刘松君,连平.美军战场卫勤信息系统建立成就与缺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xx,13(7):615-616.
[5]马兴,谭映军,李运明,等.后送方式对芦山地震伤病员诊疗的影响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xx,9(8):706-708.
[6]AshkenaziI,lsakoviehB,KlugerY?etal.Prehpitalma-nagenlerltofearthquakecasualtiesburiedunderrubble[J].Prehos pDisMed,xx,20(1):122-133.
[7]梁华平,王正国.战伤分级救治体系对灾害医学救援的启示[J].医学救援系统建立与管理,xx,3(1):34-35.
[8]张雁灵.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行动及战略思考[J].解放军医学杂志,xx,34(1):1-6.
[9]张琴,宛云英.深圳市xx~xx年突发事件院外急救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xx,9(10):866-868.
[10]辛阔林,徐昕明.军队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xx,16(4):338-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