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励志创业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尔盖茨的励志创业史(7)
推荐文章
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故事热度:中国首善曹德旺的创业故事热度:翠华餐厅老板李远康:从外卖仔到上市公司老板热度:马化腾的创业之路热度:低调首富梁稳根的创业经历热度:
两人决定为这种计算机开发软件,以让它能够得到应用。

他们开始向各大公司写信,说明他们可以编写一种新的BASIC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叫计算机语言,BASIC只是其中一种)。

然而所有的信都如泥牛入海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

,没有回音。

转眼到了12月。

这一天艾伦去哈佛大学找盖茨。

走到哈佛大学书报亭的时候,艾伦突然停住了脚步,他被一本《大众电子》杂子吸引住。

原来这期杂志的封面上刊载了一台计算机的照片,它只有电烤箱那么大。

艾伦赶紧买下了这本杂志,他仔细地读了起来。

这正是使用8080微处理器的计算机,叫阿尔塔,是艾德.罗伯茨开发的产品。

可是因为没有软件,这台计算机不能运行。

比尔盖茨的励志创业史: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艾伦马上找到盖茨,把这件事说给他听,两个人立刻决定打电话给罗伯茨。

“罗伯茨先生,我们是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代表,我们研究了《大众电子》上的那篇文章,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BASIC语言,它完全可以应用到你的计算机上,我们可以就这件事详细谈谈吗?”盖茨焦急地说。

罗伯茨一听就是小孩子的声音,他根本不相信盖茨他们的话。

“小伙子,你不要再谈了,已经有50个人和我谈过类似的话,我都不会相信的。

我只相信结果,如果谁能提供最成熟的语言,我就和谁合作。

”罗伯茨简短地结束了通话。

盖茨和艾伦并没有灰心,他们又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说明了他们研制的成果,并再三保证这种BASIC语言完全司以在8080微处理器
上使用,每套售价只要0.5美元。

罗伯茨收到信后,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按照信上的电话号码挂了个电话,但是电话号码是湖滨中学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罗伯茨认为这不过是有人开玩笑而已。

又过了几天,有人向罗伯茨说起了交通数据公司。

罗伯茨便与他们取得联系,这真是值得庆幸!盖茨和艾伦没有想到罗伯茨会找上门来。

两个人决定利用哈佛大学实验室的计算机来模拟阿尔塔微处理器进行研究。

四个星期后,BASIC语言的编写已基本完成,于是他们再次给罗伯茨打电话,说他们已经成功地在阿尔塔上应用了BASIC。

而实际上,他们从未见过阿尔塔计算机。

罗伯茨听到这个消息后,半信半疑,“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们就来我这里,给我演示一下。

”罗伯茨和他们约定在3个星期后见面。

这一天,同罗伯茨约定的日子到了,盖茨决定让艾伦一个人去。

盖茨为了万无一失,仔细地把程序检查了一遍,然后交给艾伦。

在艾伦的想像中,罗伯茨的办公室一定在市区的大厦里,宽敝明亮,气派豪华。

可是他坐在罗伯茨的卡车里,拐来拐去的竞在一家洗衣店旁停了下来。

罗伯茨指着旁边的一个店铺说:这就是我的办公室。

”大大出乎艾伦的意料,想不到阿尔塔这样一台微型计算机竟出自这里。

第二天,开始测试,决定性的时刻到了。

艾伦把程序装入计算机,等着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艾伦的心里像是装着小鹿,怦怦地跳个不停。

突然,计算机打出了准备好了”的字样。

这意味着计算机接受了他们的程序。

罗伯茨高兴地叫起来:“天啊!它开始工作了!”
艾伦如释重负,他奔向电话机,把成功的消息告诉了正在哈佛耐心等待着的盖茨。

盖茨听到这个好消息,真是欣喜若狂,别提有多高兴了。

BASIC语言的适用,对阿尔塔计算机来说,意义非常,而且对计算机产业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从此,微型计算机才算真正具有实用价值。

经过无数次的改进,盖茨研制的BASIC语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用者一旦出错,它就会产生提示,告诉使用者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

盖茨和艾伦预测到一个软件市场将要来临,他们坚信可以通过出售软件赚一大笔钱。

这个时候,哈佛大学对盖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甚至还以开除相威胁。

原因是盖茨和艾伦长期使用校方的学术计算机开发商用软件。

盖茨为这事很恼火,他据理力争:“教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著书立说赚取稿费,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计算机搞商业研究呢?而且,学校并没有规定如何使用学校的计算机。

”学校无言以对。

这时的盖茨越来越感到需要创办一个公司,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学校的矛盾。

1975年,比尔.盖茨和艾伦成立了微软公司。

公司的大部分产权归属盖茨所有,艾伦拥有小部分。

盖茨想靠这个公司来自己赚钱,而不动用父母给他留下的大量的信托基金。

当年夏天,微软与艾德.罗伯茨正式签署了许可协议。

申明了关于8080计算机的配套软件BASIC的使用权利。

协议规定每卖一份BASIC,如果是随着硬件一起卖出的,微软公司收取30美元。

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么他还得为源代码付钱,微软将收取其中一半。

几个月下来,盖茨和艾伦挣到了18万美元。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们满足。

比尔.盖茨还在这次贸易中开创了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的软件转让方法。

此时的微软公司势力单薄,还远远不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

于是,盖茨开始招兵买马,四处物色人选。

先后有拉森、蒙蒂.戴维多弗和其他几位。

他们大都是哈佛的或者是湖滨中学的那一帮电子迷,都是工作的狂热分子。

一段时间以后,拉森和蒙蒂.戴维多弗又跑回学校去了。

只剩下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与微型仪器公司打交道了。

1975年末,微型仪器公司决定发行软磁盘阿尔塔8800存储系统。

这就要求保罗.艾伦迅速开发出磁盘BASIC。

比尔.盖茨在艾伦的要求下,花了五天时间就把它写好了。

他满以为市场前景相当看好,并已准备好了大捞一把。

但是,他们等来的仅有一些小钱,后来干脆就一点儿也没有了,盖茨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人们都去使用盗版的BASIC了。

比尔.盖茨知道是一帮可耻的贼偷了他的软件,让他赚不到钱。

他勃然大怒,发誓要与盗版者斗争到底。

1975年,微软公司得到了整个BASIC的版税1.6万美元。

微软公司的班子是在1976年春形成的,他们被称为“微软小子”,对其电脑的痴迷使他们超越了自身能力和耐力的极限,使软件空间得到了延伸。

当时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在筹备一个BASIC标准,比尔.盖茨莽撞地建议委员会看一下微软公司的BASIC的特点,并采用其标准,委员会极为恼怒。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太短视了,缺乏对计算机世界的前瞻性。

最终,还是比尔.盖茨建立了BASIC标准。

微软公司收到了纷纷而来的订货合同。

其中包括英特尔、加州数据终端公司(DTC)以及全国现金出纳公司(NCK)。

这时,微软有了第一个雇员马克.麦克唐纳,接着是里克.威兰,他从斯坦福大学提前毕业,返回阿尔伯克基当了微软公司的总经理。

比尔知道,就目前来说,每个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计算机的计划可以晚些实现,而应该把让所有的机子都运行微软公司的软件放在首位。

比尔盖茨的励志创业史:从此,微软的广告开始不断的出现,广告的口号是
微软!没有微软,微处理器算什么?这个广告非常专业化,它含有微软公司最早的标志:大写的“微软”。

谁能知道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实际上是只有4个人的一个店!他们住在阿尔伯克基一个没有什么家具的房子里,而且只有两个人是常驻的,另外两个一个在跑来跑去地上学,另一个服务于微型仪器公司。

1976年底,微软公司已经搬到了中央大厦,紧接着里克.威兰又租下了房子。

当时,微软公司的资金情况很紧张,而做这个BASIC的合同又是交货付款,这意味着一直到1977年才会有钱。

如果不能按计算完成任务,来钱的日子还要往后推。

就在这命运攸关的时刻,通用电器公司意外地与微软签了一份6.5万美元的合同。

微软公司用一半解决了赤字,在另一半中再付出一半缴了税,最后剩下一万多美元。

1976年底,个人计算机市场显示出它可以支撑一个成熟的工业。

专家估计说,计算机市场总额大致为2700万美元,而微软的BASIC只是满足了不到四分之一的软件供应,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比尔.盖茨此时还只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外围人员,在公司和学校之间跑来跑去,到了秋季,他又回到了学校,玩他最爱玩的扑克游戏。

在秋季这学期,比尔.盖茨正式的课程是数学、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和研究生读的微观经济学。

比尔.盖茨还是保持着他很怪的学习习惯,只参加第一次班会,只听第一节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比尔.盖茨不得不和史蒂夫制定了一个深夜学习计划,研究期中考试以来的习题,但是他们一个也做不出来。

不过他们还有别的办法,这些办法很容易被聪明人想出来,那就是把那些样题死记硬背下来。

到期末考试时,对于这引起概念性、理解性的试题,盖茨考了第一,史蒂文考了第二。

事业和学业两者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了,盖茨深深地感到了无聊的课程对他的束缚。

于是,在大学第六个星期六,比尔.盖茨再也没有拾起他那本笔试时用的蓝皮本,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乘飞机离开波士顿,离开了哈佛大学。

20岁的比尔.盖茨没有管理公司的经验,但是他有许多不能这样那样的原则。

想为盖茨工作,至少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精通业务;二是愿意昼夜不停地工作。

所以微软公司很容易形成一种风气和精神:工作是
第一位的,吃饭和睡觉是次要的。

在阿尔伯克基,只有工作,吃饭,键盘,睡觉,接着又是工作,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事。

到后来,员工越来越多了,超过工作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逐渐从个人爱好加班变成了纪律。

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还导致了一些人的离开。

但是,微软并不为此而对初衷有所改动,比尔.盖茨宁可让他们另谋高就,也不愿意使微软公司的作风变得四平八稳起来。

1978年,比尔.盖茨的工资是每年1.6万美元。

这在微软公司中是最低的,但是盖茨毫无怨言,仍然勤勤恳恳地苦干,俨然一个劳动模范。

在微软,人们很快就学会了坚守岗位,做事讲究尺度。

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大,小伙子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公司里总是一片繁忙景象,有时甚至让人感到混乱。

这时,他们不得不雇用一个女秘书来管理杂务。

卢堡是一个40多岁的家庭妇女,可是她不甘于呆在家里过寂寞单调的日子,想出来干点有意义的工作。

这一天,盖茨不在公司里,伍德来面试这位应聘者。

伍德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盖茨的朋友,他自称是总经理,对卢堡说:“这样吧,我们考虑一下,一个星期后会给你通知的。


卢堡不知道人家会不会聘用像她这个年纪的女秘书,心里忐忑不安地走了。

可是,一个星期后,卢堡竟接到了录用通知。

她很快就到公司上班了。

她发现公司里只有几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几间房里全是计算机,人们干的活就是从早到晚在键盘上敲个不停。

卢堡在那里干了几天活,对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仍是没有概念。

有一天,一位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办公室,她立刻去报告给伍德。

因为公司规定,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有计算机的房间。

“伍德,有一个小孩闯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

”卢堡慌慌张张地说。

“噢!没事没事。

”伍德抬起了头看了一眼办公室,“那个小孩就是董事长。

”卢堡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请问,董事长多大了?”卢堡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21岁了。

”伍德回答。

后来,在微软公司呆久了,卢堡渐渐地懂了许多计算机知识,有时还亲自去请教盖茨。

她发现,比尔.盖茨虽然年轻,却非同凡响,具有一个杰出人物必备的优秀素质。

他记忆力惊人,卢堡问他任何一个电话号码,他都能随口说出来。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大,美国不少赫赫有名的公司老板,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家小公司,会见这个只有2l岁的小董事长。

这些老板来之前,总要打电话问卢堡到机场如何知道前来迎接的人是盖茨。

卢堡几乎千篇一律地回答:“简单极了,如果你看见戴眼镜的金发孩子,模样只有16岁左右,各方面都有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他。


这一天,盖茨和艾伦看着街头的冷落景象,不禁深有感触。

“艾伦,我觉得我们应该搬家了,这里死气沉沉,像与世隔绝一样。

”盖茨看着艾伦说。

艾伦当然知道盖茨的用意,他不是嫌这里的清静,而是要追赶计算机革命的潮头,生怕自己孤军作战被淘汰下去。

“是啊!”艾伦说。

“可是哪里更合适呢?”
“西雅图。

”盖茨说。

“看来,西雅图是合适的,”艾伦说,“那里有华盛顿大学,有我们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有幽雅的环境和温和的气候,还有我们过去的身影。

”艾伦若有所思地说。

迁回西雅图的方案就这样在两个年轻人的轻松谈话中确定了。

他们像两个在路边聊天的朋友一样,把这个重大的决定定在了半年后实施。

西雅图的东郊贝尔维尤正在迅速地兴建,它的旁边就是碧波荡漾的华盛顿湖。

微软公司就在这里扎下了营寨,租下了气派的国家银行8楼的一部分,房子比过去大了许多,装修也相当豪华。

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在8楼的一角,是一个很大的办公室,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盖茨都会站到窗前,俯瞰华盛顿湖的全景,湖面是平静的,但盖茨的心里却汹涌
着更大的激情。

在盖茨的带领下,大家依旧像过去那样不分昼夜地工作,业务和客户也越来越多,比以前增加了两倍。

这一天,盖茨办公桌上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

“喂,是盖茨先生吗?我是一个日本青年,我叫西胜彦,对贵公司的软件我已研究了很久,非常感兴趣,我盛情邀请你来日本。


这个电话令盖茨感到莫名其妙。

日本?日本也在用我的BASIC语言吗?
盖茨很快知道这个西胜彦原来是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学生,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的著名大学。

父母希望他学成后回家经营一所私立学校,可是西胜彦却迷上了计算机,并退学创办了自己的计算机公司,销售计算机和软件。

原来两个人竟有相似之处,而且年龄都是22岁。

盖茨立刻对西胜彦有了好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因为盖茨一直没有时间去日本,过了几个月西胜彦来到了美国,一见面,两个人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一气就谈了足足8个小时,两个人对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各抒己见,他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个人计算机将像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器一样,逐渐进入每一个家庭,而计算机软件的需求必将成为一股滚滚洪流。

于是,西胜彦成了微软公司在日本的代理人。

就是受微软公司的委托,在日本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销售等活动。

为了推销微软公司而做的电视广告,西胜彦费尽了心思。

不是难以制作,而是如何花最多的钱去制作。

这大概是他特有的一种思路,就是喜欢花钱。

他想来想去,决定用100万美元造一个电子恐龙,大小和真的一样,看上去栩栩如生。

后来,西胜彦屡屡不听盖茨的劝阻,也不打算遵照微软公司的路子走下去。

微软公司于是在日本建立了一家分公司,他们的关系也出现了难以弥合的危机。

比尔.盖茨后来说:“西胜彦是我遇到的最像我的人,可是,他走
过了头。


1980年7月21日,比尔.盖茨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坚持第二天一定要会见他。

他哪里想得到,这个电话竟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
这个客人就是IBM公司的代表,大名鼎鼎的萨姆斯。

他这样急迫地赶来,使比尔.盖茨预感到有什么大事要降临。

IBM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然而当RadioSback、苹果公司和Commodore抢占了计算机市场,大发其财的时候,他们竟连设计和销售自己低档机的能力也没有。

1978年到1979年的时候,IBM的博卡拉顿和亚特兰大实验室的人,只摆弄尽可能高级的机子,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家用计算机计划,也做出了样机,他们所差的只有一步,那就是把机器成批量地投入生产,然后进行销售。

但是,尽管IBM的程序员非常优秀,尽管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用于IBM的个人计算机应用程序的BASIC还是没有搞出来,而市场上的BASIC早已价格飞涨,远远超过了微软公司当时索要的全部费用。

IBM终于知道了,最好和最快的方式应该是与他人合作。

于是,IBM 决心放下架子,向小学生请教。

他们找到了由几个毛头小伙组建的微软公司。

比尔.盖茨认识萨姆斯,他早就非常想与IBM打交道,但是IBM专门负责软件的人杰克.萨姆斯曾告诉比尔.盖茨:不要再期望什么,也许会有IBM的消息,也许没有。

现在,他们马上就要会面了。

会议于第二日上午10点召开,目的是最终确立IBM公司是否同微软公司进行合作。

两个月来,两家公司进行了多次前所未有的秘密会谈。

在人称“蓝色巨人”的IBM公司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家局外企业在开发其电脑上扮演过如此重要的角色。

现在轮到盖茨向IBM公司的官员们提交那份他们正翘首以待的咨询报告。

IBM公司计划开发的个人电脑须在10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像微软这么一家小型计算机软件公司能达到IBM公司的严格要求吗?
盖茨经历了长达两天的时间听取来自IBM公司工作组提出的尖刻
问题。

萨姆斯没有想到微软公司已经有了40名雇员和一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他相信微软公司能够成功地为IBM搞出软件,而且能够按照IBM提出的日子交货。

在整个会谈中,比尔.盖茨表现得热情、坦诚、精明而又思想开阔,对IBM的内幕也很有兴趣,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萨姆斯。

于是,萨姆斯毅然决定和微软公司合作。

对于微软公司来说,这笔生意来得迅猛匆忙而又出乎意料。

比尔.盖茨对IBM的主动合作既感激又惊讶。

这是最大的一个客户,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能够同它做成生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IBM,果然与众不同,从管理到程序,从资金到背景,从对市场的控制到影响,没有哪一样叫不响,尤其是它的深谋远虑。

合作项目是确定了,但有一件事还没有做,那就是由IBM出资15000美元,由微软公司做一个月的研究,为IBM的系统搞出一个软件要求,定出精确的规格。

事情定下来后,IBM第一次对微软公司披露了自己计划的全部技术上的细节。

日子一天天地逼近了,IBM的操作系统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到9月底,微软公司就应该在博卡拉顿交出正式提议。

为了迎接IBM指定的最后日期,在9月21日,微软公司在这个星期日的深夜召开了会议,研究微软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

那一段时间,微软公司内忙得像发了疯一般。

他们做出的承诺太多了,业务急得处理不过来。

程序员增加了很多,一些日本来的工程师只好睡在地板上,吃方便面。

比尔.盖茨清楚地知道几天后博卡拉顿的IBM项目对微软公司意味着什么,为此,他制定了繁重而艰苦的计划。

能够支撑比尔.盖茨信心的,是微软公司已经为此奠定的几年的基础,和微软员工齐心向上的闯劲,所需要做的,是调动所有的力量向前走一步。

但是,这一步的走过,要受到IBM的调整和控制。

9月30日,新一轮的会谈博卡拉顿会议正在召开。

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告诉IBM,原来报价的固定费用不再实行了。

原因是IBM想得到在未来各种机器上使用编码的权力,而不是只在一种机器上,所以IBM必须付出更多的钱和使用费。

IBM对微软公司的胆识表示吃惊,因为除了微软公司以外,谁也没敢向财大气粗的IBM要过那么多钱,包括一些很大的公司。

在这个合同中,微软公司得到了10万美元的预付款,而微软公司用四种语言编程:PASCAL、COBOL、FOR—TRAN和BASIC。

每种每份的费用约50美元。

1980年11月6日,合同终于签订了。

微软公司进入了自己的新的时期。

经过近一年的夜以继日的工作,MS-DOS的第一版终于在1981年6月出笼了。

MS是微软的英文缩写,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英文缩写。

IBM对这个产品非常满意。

1981年8月,IBM公司正式宣布它的第一台计算机问世。

它所使用的软件就是MS-DOS,美国几乎所有的刊物都发表了这个消息。

一下子,微软公司名声大噪,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微软公司。

两个月后,IBM的微型计算机在商店正式出售,它的价格并不贵。

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

这一年,美国有名的《金钱》杂志,用比尔.盖茨的照片做了封面。

卢堡见了后,简直高兴极了,她把这一期杂志发给微软公司的每一位雇员,并且对盖茨说:“他们给你拍的照片真是太好了!”
“是吗?你也这样认为?”盖茨笑了笑,反问道。

“可是看起来太年轻了。

”“你本来就很年轻嘛,才不过27岁。

”卢堡说。

盖茨因为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有时经常会遇到麻烦。

为了庆贺软件开发的成功,他同几名雇名去餐馆吃饭。

盖茨平时是很少喝酒的,这一次,他要了一杯啤酒。

“可是,先生,您到喝酒的年龄了吗?”女招待不安地问。

在美国,20岁以下的人是不许饮酒的。

女招待怀疑他不够法定的饮酒年龄,所以执意要他出示身份证。

这件事让微软的员工也有些好笑,原来他们没有意识到盖茨的长相竟然如此的显小,现在看来,他们的董事长,更像是个大男孩。

比尔盖茨的励志创业史:美国最富有的人
1989年10月,全美国到处都传播着比尔.盖茨的轶事。

各种报刊、
杂志把比尔.盖茨炒得沸沸扬扬。

盖茨顿时成了举世瞩目的风云人物。

那一阶段,比尔.盖茨学了生物学,他的脑子里有许多奇怪的念头。

他一直想把生物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在一起。

他相信那才是人类真正改变自己的开始。

“真是本惊人的书!太惊人的书!”比尔.盖茨读了《发明的天才》这本书后说:“关于信息革命与生物学结合起来,是一种趋势。


比尔.盖茨推断这种趋势在下一个50年至100年里,会出现可能性。

事实上,比尔的预测保守了一些。

在1996年初,日本的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为蛋白质加电的技术,将来可能使一个蛋白分子的存储储在于1万张目前的光盘。

比尔.盖茨还与牛津的动物学家们一起讨论了书中的提出的一些问题。

比尔说他们的想法是想法中的想法,是优秀的人类的头脑,是优秀想法的主人。

这些想法应该变成种子,然后传播给其他类人。

比尔.盖茨认为,这些人能加速和促进了人类自我了解。

“我们是谁?”,这是生物学中心的一大难题。

比尔.盖茨同样为此着迷。

对于许多外界人来说,微软公司好像一块巨石,是世界的主宰,它占美国每年贸易中的15亿美元。

微软在世界各地的热度(创业网:/) ,远比在国内高。

它在25个国家设办事处,并且每年还在增加,在东京和台湾,都有微软公司的发展部,在波多黎各和爱尔兰,有微软公司的制造工厂,一个国际网络从挪威到新加坡连接起来,直至罗马。

比尔.盖茨成了1992年度美国最富有的人。

他的股票大约值60亿美元。

这个数字不包括他价值4.5亿美元的汽车、房子、财产等。

1992年6月22日,布什总统颁给他国家诺贝尔技术奖。

这是美国的最高荣誉。

比尔.盖茨圆了他的美国梦。

微软的股票价格继续扶摇直上,使公司的高级雇员也囤积居奇,还使公司独树一帜,产生了三个亿万富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