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父亲、树林和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黎、凝”等5 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感受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心,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心,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四、学习“会写字”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中,“蒙、鼻”横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要先仔细观察字形再写,注意多个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边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下边部分是“丌”不是“井”。
“雾、蒙、吸、翅”等字要把撇和捺写舒展,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撇画和捺画。
其中,“翅”是半包围结构,要重点指导写好向右舒展的捺。
)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雾、蒙”和左右结构的字“朝、膀”,学生练写。
朝:上边的“十”要窄小,下边的宽大,两个横都稍向右上拉。
雾:“雨”要扁,“”变为“冖”,“夂”的撇和捺要舒展。
蒙:“艹”下边是“冖”,再下边有一短横,“豕”左边三撇要逐渐变长。
鼻:整体偏窄,上边是“自”,最下边是一长横,左边是撇,右边是竖,上边不出头。
抖:“扌”的横要短,靠上,“斗”的横要长,靠下。
露:“雨”要扁宽,“冖”的横要长,下边四点要匀称,“路”要写紧凑。
湿:“显”上下两部分都要扁,下边是“业”不是“亚”,中间两竖分开,下横要长。
吸:“及”左边横折折撇的第二个折的横要短。
捺在左边撇的中间位置起笔。
猎:“犭”首撇与弯钩交叉,第二撇在左边,右不出头。
翅:“支”上边“十”要扁小,“又”的撇要短捺要长,“羽”要写紧凑。
膀:“月”窄长,“方”的撇写舒展。
重:首撇要短、平,第二笔的横要长,中间的竖上下为一笔。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重视学生交流和相机指导,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同时也保证了写字的质量,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做到把字写正确、端正、漂亮。
】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黎明滹沱河鼻子黎明羽翎露水湿气猎人翅(
()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心。
(重点)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把这样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称
作中心句。
那么作者是凭借哪些事来说明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呢?
3.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看看树叶在动就知道树林里有鸟;听到鸟儿歌唱最高兴;担心鸟儿受到伤害。
三、品读释疑
(一)熟悉树林。
1.课件出示: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小组交流:作者描写父亲时,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仿写:“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太精彩了,一个动作反复多次,突出了特点。
我要照样子仿写句子。
(神奇的机器人令我惊诧不已!我上上下下地找了又找,用手摸了又摸,就是看不到开关。
)
(3)从“幽深的雾蒙蒙的”你感受到什么?(透过“幽深的雾蒙蒙的”,我感受到黎明时雾气弥漫的这片树林十分安静,模模糊糊中感觉树林很大,树木茂密,充满神秘色彩。
)
2.“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我却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这时“我”有什么表现?(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写出了父亲神态。
我“茫茫然地望着”更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
)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
4.指名朗读课文2-6自然段。
(二)看叶知鸟。
1.课件出示: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1)从问话中你了解到什么?(问话说明父亲观察仔细,对鸟的生活习性比较了解。
)(5)(6)
(7)(8)(9)(10)
(2)父亲看叶动便知道有鸟,“我”知道了吗?(“我”不知道)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
(3)父亲和儿子这么一对比,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对鸟很熟悉。
)父亲为什么会这么了解鸟呢?(因为父亲对鸟儿充满了喜欢。
)
2.指名朗读课文7-9,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三)闻味知鸟。
1.课件出示:“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1)“生怕惊动了鸟”说明了什么?(“生怕惊动了鸟”说明父亲特别关爱鸟,闻到鸟味更说明父亲对鸟的了解。
)
(2)我能闻到鸟味吗?(不能)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3)“浓浓的苦苦的”描写出了什么?(“浓浓的苦苦的”,形象地描写出周围空气中弥漫的来自树林中的植物的气味。
)
(3)对于我的疑问,父亲是怎样解释的?(“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
(4)在这里父亲和儿子又形成了对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对鸟很熟悉。
)父亲为什么会这么了解鸟呢?(因为父亲是一个真正爱鸟的人。
)
2.指名朗读课文10-1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3.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
(四)听鸟儿唱歌最快活。
1. 鸟唱歌时显得怎样?(快活)这时,父亲也跟着怎样?(快活)从哪个句子知道?(课件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
(1)“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指的是什么时刻?(清晨鸟儿鸣叫的时刻。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父亲十分喜爱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了解极深和爱鸟的程度很深。
)
(3)两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
(4)原来鸟的快活就是父亲的快活。
“快活”是什么意思?(愉快,快乐。
)谁能试着用“快活”来说一个句话,并且配上“快活”的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11)(12)(13)
父亲和鸟一起这么快活,更加说明了什么?(父亲更加喜欢鸟。
)
2.指名朗读课文16-19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读出快活的语气。
3.通过以上学习,你又了解到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学生发言,教师评议
并小结。
)
方法指导: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特点: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要求: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方法:从人物的身份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着手,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力求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五)担忧鸟遇到危险。
1.鸟儿正处在危险关头,这时父亲会显得怎样?(担忧鸟的危险。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在担忧着鸟儿的危险,从这里我们再次体会到什么呢?(父亲很爱鸟,担心鸟儿受到伤害。
)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带着父亲的这份担忧读一读第20-22自然段。
(六)释题理解重点句,升华情感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觉得如果将题目中的“、”换成一个字,可以换成哪个字?(“爱”:父亲爱树林和鸟)学生齐读:父亲爱树林和鸟
2.课文的结尾只有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父亲不是猎人就不会伤害小鸟,我也喜爱小鸟,所以我很高兴。
)引导学生一起高兴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3.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
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很多。
)
4.小结:是啊,父亲经常来树林,和鸟儿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那么懂鸟,爱鸟,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
让我们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与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们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吧!
(七)读一读,演一演:
1.谈话激趣: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间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的赞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
2.分角色朗读: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小朋友,练习对话。
3.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小朋友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课文,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14)(15)
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旨,进一步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式。
)
本文作者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然后从父亲看到树叶动知道林中有鸟、闻到鸟味、听鸟叫最快活、担忧鸟被打中这几方面,具体写父亲是怎样喜欢树林和鸟的。
记叙具体,层次清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举例:
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
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看到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
这段话先概括介绍山村的美丽,然后从树林茂密、河水清澈、鸟叫婉转、鱼游快活几方面具体体现山村美丽的。
3.练一练:请以“我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为开头,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段话。
注意选择的内容要体现出活动的多样。
六、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运用优美语句进行形象描写。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读了本文,我们对小鸟那快活的歌唱更加热爱向往,我要用手中的笔描摹出曾经听到的鸟儿的歌。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鸟儿们就会准时的开起“演唱会”。
“唧--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委婉中带着娇气。
“唧唧啾啾”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听起来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像演奏家在吹悠扬悦耳的笛子。
“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地欢愉声,似乎在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鸟的天堂》《鸟语》
(一)阅读《鸟的天堂》思考:(17)(18)
(19)
(20)(21)
(22)
(23-28)
板书设计
父
鸟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读课文,例如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解词、感悟、想象、积累,在读中想象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读的过程发现美、感受美。
在指导阅读中,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使学生逐渐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因此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
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媒体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