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

方法:66例符合非酒精性
脂肪肝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静点硫普罗宁、丹参,静推
维生素C,对照组静点丹参,静推维生素C,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各项指标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加用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较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关键词】硫普罗宁;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
【中图分类号】R63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37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
相对滞后,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1]。

因此非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越来越重要,我院从2010年2012年应用硫普罗宁治疗非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我们随机抽取了2010年2012年的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病
人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人的一般情况:32例病人中,男24例,女8例。

年龄3060岁,平均4325岁。

对照组病例34例中,男29例,女5例,
年龄2958岁,平均445岁。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史无明显差异。

具有
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

②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修订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提出的诊断标准[2],且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伴有肝肿大。

③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转氨酶升高,并以谷丙转氨
酶增加为主;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④患者意识清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②严重的其他躯体疾患如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缺氧性疾病等。

③妊娠和哺乳妇女。

④有饮酒史和饮酒折含乙醇量每周>40g,且近2 周内服用
降酶、保肝和降血脂类药物者[3]。

⑤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5%葡萄糖150ml+硫普罗宁02克每日一次静点,5%葡萄糖
200ml+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点,25%葡萄糖20ml+125%维生素C20ml
每日一次静推。

对照组:采取传统疗法,补充维生素C,静点丹参等治疗。

非药
物治疗措施: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以及告知其适当运动锻炼、减轻体重对于本病
治疗的重要性。

14材料:硫普罗宁的厂家: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
字 H20066258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体征消失,彩超无脂肪肝表现,生化检测ALT、AST、GGT均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体征好转,彩超示脂肪肝减轻,生化检测ALT、AST、GGT较入院
时下降一半以上。

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彩超无变化,生化检测ALT、AST、GGT下降未超过
治疗前的一半。

2结果
21症状体征:乏力、腹胀、肝区不适改变情况: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2%。

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706%。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22血液生化检测:ALT、AST、GGT检测情况: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

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412%。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肝、胆、脾彩超情况: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937%。

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94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所谓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脂类,特别是三酰甘油(甘油
三脂)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而形成,正常人肝的总脂量,占肝重量的5%若总脂
量超过肝重量的5%即称脂肪肝,其中25%可发展成肝纤维化,15%8%可
发展为肝硬化[4]。

因此及早诊治,阻断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硫普罗宁为含硫基类药物,在参与生化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具有较强
的防治由四氯化碳,硫代己酰胺及乙醇所致的肝损害,对这些化学物质所致的肝
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蛋白比值倒置等均有明显的纠正作用,对慢
性肝损伤引起的甘油三脂的蓄积,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胆
固醇的提高[5]。

本组资料表明,加用硫普罗宁较传统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人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方面有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98
[2]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06107
[3]王颖,王炳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 (21):1668
[4]曾民德.脂肪肝发病机制及其“二次打击”假设.中华消化杂志,2002,22(3):167168
[5]钟利.硫普罗宁预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
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7,8(122):5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