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学术研讨会”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学术研讨会”综述
会议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包括学科定位、科学研究、教学研究、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重要议题。
现就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的意义和学科定位的认识
国务院学位办李军副主任指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助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党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深入认识,是一项总体性、综合性理论研究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科学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其他学科建设的指导和统帅,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学科支撑。
要通过强有力的建设措施,逐步形成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与风格的学科。
与会专家学者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和内涵问题,具体深入探讨了如下两方面问题:
1.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这个学科建设得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四个二级学科建设,也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
由此,她提出搞好该学科建设要确立四种意识:一是学科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一门课程上升为一门学科,要求我们打破过去的课程意识,确立起学科意识,进一步探讨它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内涵、体系、内容及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是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究竟要研究什么,怎么进行研究,这是推进这个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首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首先是文本研究,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又不能仅限于文本研究,必须从文本研究走向现实,包括社会经济实践和思想实际。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贯通性研究意识。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所进行的研究和建设,必须以整体性、综合性为视角,反映马克思主义这个严密整体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地位意识。
这个学科是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拓展和深化的重要支撑。
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核心地位主要有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这个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性所决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在理论层位、范畴层位上具有原本意义;其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本质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决定和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其他二级学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构成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学科。
2.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研究。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指出,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五个二级学科,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性的学科,是贯穿于其他几个学科的一根红线,是纲领,是核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创造性的应用,是我们研究和教学的重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点;国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五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王威孚教授认为,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内涵,尤其应当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实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是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的稳定性和面向现实的开放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统一;是解构和建构的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加深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的认识,认识到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态度,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建设的整体性即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和二级学科之间的整体性;学科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应用、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性。
湖北大学郭大俊教授认为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和学科建设的整体性,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具体的总体性。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应该按其本来面目进行具体应用。
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贯通性研究意识。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力量支撑。
学者
们提出: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强调,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切实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强调,学科建设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学科点的拓展;学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学科的基本范畴体系建设,特别是学科的核心范畴建设,它是学科建设的“理论硬核”。
第二,要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
李军副主任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科研队伍建设是核心,要造就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贯中西、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要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要培养一批中青年理论骨干。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真正用心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这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强调,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把入口关,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上下功夫。
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就此也提出:培养博士生的口径要宽,方向要宽:论文质量要高要严,要从各个环节抓起;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兴奋点放宽实践口径。
郭大俊教授也认为在博士生的培养上要侧重加强两个能力的培养,即研读原著的能力和调研能力。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副司长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应当建立起新型或紧密型联系,这将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不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受益,而且这种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也会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徐司长希望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呼吁各位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更多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其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作用的要求来看,为理论教育服务是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使理论得到发展,使理论更好地为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服务。
其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一级学科的建设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
徐司长指出,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首先需要的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高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它提供更扎实、更宽广的理论基础。
同时,就目前展开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来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都需要一级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
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专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首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是紧密相联的重要事情。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举措。
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来说,应该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搞得好坏的一条重要考核标准。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学科建设的平台。
学科意识不强、科学研究投入不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普遍弱点。
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明确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要求。
最后,他还强调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尽快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分工意识和奉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