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安阳市健康路小学王小玲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是我前段学习朱永新教授关于“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一系列文章中看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那年赴吉林参加“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践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期间令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同时,更是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对新教育实践感悟最深刻、以及今后努力去做时将提出最响的一句话。

说起来很惭愧,早在2003年记得我曾在省会一个学术研讨会上聆听过朱永新教授激情洋溢的讲话,会后还买了朱教授的两本书,捧着《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我被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充满美好理想所感动,书中所阐述的“十大领域”即:理想的德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使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拥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不断探索的教育家。

回来后我激动的连夜阅读起来,并做了学习笔记,还准备打印发给当时所在的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学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繁琐的日常性事务工作逐渐淡化了我那起初的激情和感动,我没有及时的付之于行动,只是留下了几篇学习笔记,留下了我今天的遗憾。

2005年12月下旬,我又一次有缘聆听了朱永新教授在“北国
之春”开幕式上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成果、反思和展望》的讲话,尤其是参加学习了以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主的新教育实验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倍受鼓舞,心潮澎湃,为自己又一次感受新教育而庆幸,为自己的学校能与全国的新教育实验链接而庆幸,更为自己和身边的教师一起加入到全国新教育实验的课题中来,与这么多热爱教育、拥有角与理想的追梦人一道同行而庆幸!
带着对新教育实验的向往和追随,带着对新教育实验先行者的崇敬和感激,带着对我校新教育实验的执著于憧憬,我乘上了返程的列车,走进了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开始了对新教育实验的追求与探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短短的一个月,除了忙于紧张的期末事务性工作,留下的时间我便像如饥似渴的学习起来。

白天上班之前,我早早的来到学校,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坐上10分钟,将“教育在线”设为主页,先为朱永新教授“感动中国人物”投上一票,再到自己深情的会员页面上浏览一下朋友的佳篇新作;下午放学下班以后,我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捧着《行动与收获》等一些大会领的经验材料认真阅读者、不停的批注圈划着,感慨之时提笔写下自己的随笔;夜晚的床头灯下我展开了久违了的朱永新教授著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重新学习起来。

我尽情的感受着新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新视觉,我奋力的追随着新教育先行者给自己留下的足迹,渐渐的,我认识到,新教育实验离我们并不遥远,行动与收获同在。

“这是一个洋溢着朝气和活力,充满着憨后大度,笑起来一
脸灿烂的朱永新”(引自《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3起“展现本真”),朱永新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无论是作为教师,作为博士生导师,还是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教育都是他的最爱。

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开篇引言——《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一文中,之里行间抒发了朱教授对教育的挚爱与追求,我为新教育拥有这样一位教育家引领我们而自豪,正如《南风窗》的记者也这样评论我们这些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朋友: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艺术,勾勒出这样一幅图画: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

新教育实验是什么?具体地说,就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双与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只要我们天天付之行动,新教育实验就让我们收获——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从吉林一实小的现场经验展示,新教育实验让教师、学生找到了成长的兴奋与快乐,让学生、教师、学校都在行动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明白:只要优秀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教师、学校整体走向一流。

教育,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是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是从容不迫的顺性引导;是倾注关爱,激发情感;是点燃心灵的过程。

教育者,是萨撒播爱的种子的光明使者,是包涵意蕴、震撼
心灵的跳动的音符。

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一生的负责,用自己的创造谱写学生的辉煌的教育。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乐园。

一所好的学校,能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不光是校舍、质量等表面因素吸引,更主要是由于她的传统,氛围等内在因素所散发出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便是学校的文化和个性。

文化是土壤,内涵丰富的文化熏陶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师生的品位,开启师生求发展的内在区动力,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学校文化简单的讲,就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她让师生自觉自愿的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的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学校与个人的成长。

做为一所建校较早,规模较大的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学校曾拥有她昔日的辉煌,而今面临教育改革的区域性竞争,每一个健康路小学的员工,无不为她的今天、明天而为之沉思凝想,“如负重任、如履薄冰”已是我校领导班子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前景大小会议上常提的一句话,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紧迫意识、竞争意识已越来越多的被我们大家所认同,“以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互相协作的工作态度,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共同创建我们健康路小学的优质教育品牌!”已成为我们全体较职工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曾记得去年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结束后,学校刘校长就在贯彻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上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求发展;强
化管理、激活机制创特色,打造健小品牌。

”的工作思路,今年,适逢“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的春风,学校有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创办新教育实验特色校”的努力目标,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作为学校主抓语文教学的副校长,在激动振奋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使命之重大,自己所面临的挑战、竞争之艰巨,为此,我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要更加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带头投入到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学习、学习、在学习;提高、提高、在提高,从读好每一本教育教学的理论书、写好一篇教育教学随笔等具体的事做起。

因为,一所学校的进步与发展,除了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有明确的办学目标,还要有一个学术、管理、思想上能引领大家的校长及她所率领的校领导班子,这个团队的整合的人格魅力构成了学校的一种亚文化,而这种亚文化将感召、引领她周围的每一个教师,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我愿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我们这支朝气蓬勃、团结务实、真抓实干校领导班子的一员,成为我校新教育实验课题组的排头兵,改革创新队伍中的表率。

写到这里,此时,我很想用《行动与收获》一书中的后记《我们都是行者》这首诗结束我的这篇学习札记:
我们都是行者
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
我们的脸上带着微笑
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们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
从此,我愿跟随新教育实验的同行们,一如既往的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收获明天的精彩与快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明天健康路小学的成就与辉煌!
个人简介:
王小玲,女,46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教高级,现任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副校长,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和德育管理经验。

先后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研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和“诵经典美文,培养人文精神”等课题研究。

曾获“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安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撰写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

指导青年教师做课多次获省、市优质课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