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mm
2
2.5
3.5
5
7
9
14
0.25 0.35 0.5 0.7
1
1.4
3.5 8
5 11
7 15
9 21
14 30
20 42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意义
符 号 意 义 及 说 明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 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 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 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35)
+ 零线 0 基本尺寸(35)
ES EI es ei
孔公差带
+0.025 0 -0.025 -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3)零件的配合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 的关系。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 间隙配合。
3.2
3.2
3.2 1.6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3.2max 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 3.2max 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为3.2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3.2,Ra的下限值为1.6
3.2max 1.6min
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 数的16%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 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偏差与公差 偏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极限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0.4
1.6
1.
3.2
6
12.5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
5 2. 1
3.2
12 .
5
30°
3.2
表面粗糙度 代号中数字及 符号的方向必 须按右图的规 定标注。
3.2
3. 2
12.5
30° 12 .
5
3.2
5 2. 1
3.
2
12.5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
镀(涂)覆或其它表面处理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零线 零线
零线 零线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间隙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间隙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上
最小间隙为零 最小间隙为零
最小间隙 最小间隙
过盈配合
最大过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
零件的每一个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 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零件图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是指该表面 3.2 完工后的要求。 C×45 表面粗糙度符 号、代号一般注在 可见轮廓线、尺寸 界线、引出线或它 们的延长线上。符 号的尖端必须从材 料外指向表面
孔 轴
35 -0.050
-0.025


零线
35
+0.025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用IT表示) 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 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是允许尺寸 的变动量。 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总是 大于下偏差,所以它们的代数差值总为正值,一般将正号 省略,取其绝对值。即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最小过盈
轴公差带
最大过盈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零线
零线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之下
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最小过盈等于零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零线
轴公差带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间隙配合
1.6
1.6
M8×1-6h
1.6
§8-4
二、极限与配合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1、互换性的概念
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部)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 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 性质称为互换性。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要求机器的零(部)件具有互换 性,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就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表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孔 轴
35 -0.050
-0.02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零线
零线
上偏差ES(+0.025)
孔公差T(0.025)
面粗糙度、几何形状等技术要标准和标准化
35
+0.025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2、尺寸公差与配合 (1) 零件的尺寸 基本尺寸 根据零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而确定的尺寸。 极限尺寸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限。分为最 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
表面粗糙度反映了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它对零件表面 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配合精度、疲劳强度及接触刚度和 密封性等都有较大影响。 国家标准规定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应在满足零件表 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国家标准(GB/T 131-1993、 GB/T 1031-1995 、 GB/T 3530-2000)规定了三项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 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这里 只介绍最常用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L内,纵坐标 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Ra数值(GB/T1031-1995) 单位 μm
0.012 0.2 3.2 50
优 选 值
0.025
0.05 0.1 0.008
0.4
0.8 1.6 0.125
6.3
12.5 25 2.0
90
32
0.09
0.016
0.160
0.25 0.32 0.50 0.63 1.00 1.25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 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粉末冶 金等。或者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 上道工序的状况)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 有关参数和说明 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 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a1、a2 :为粗糙度参数代号 及其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b:为加工要求、镀覆、涂 覆、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 c:为取样长度或波纹度, 单位为毫米; d:为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8-4
一、表面粗糙度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的。 若将其截面放大来看,零件的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是 由一些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组成的。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微小间距和微小 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与零件的加工方法、机床与工具的 精度、振动与磨损,以及切削时产生的塑性变形等因素 有关。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孔 轴
35 -0.050
-0.02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零线
35
+0.025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a1 a2
b c/f1
d
f2
d
d
f1:为粗糙度间距参数值 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h:为字高(不标注)。
h
H1=1.4h
H2=2.1H1
各种参数根据需要标注。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意义
代号
3.2


代号
3.2max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a 的最大值为3.2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3.2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 表面粗糙度Ra最大值为3.2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 3.2,Ra的最小值为1.6μm
1.
6
6.3
1.6
抛光
6.3
重复要素粗糙度注法
1.6
连续表面粗糙度注法
3.2
0.8
6.3
3.2
同一表面粗糙度 要求不同的注法
齿轮工作表面 的粗糙度注法
Rc1/2
6.3
6.3
Rc1/2
M8×1-6h
1.6
M8×1-6h
2
6.3
M8×1-6h
M8×1-6h
1.6
M8×1-6h
螺纹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
=
相同表面粗糙度统一标注方法 (符号、代号和说明文字的高度均 应是图形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和 文字的1.4倍)
2.5
25
=
简化标注方法
其余
6.3
其余
25
3.2 =
=
3.2 100 =
省略标注
2×B3.15 6 1.
6.3
6.3
2 3.
R
12.5 C2
中心孔、键槽、圆角、倒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简化注法
过盈配合
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
标 准 公 IT8 差 IT9 等 级 IT9 IT11 IT12 IT13 mm 3 4 4 5 6 7 8 9 12 14 16 4 5 6 8 9 11 13 15 18 20 23 6 8 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9 12 15 18 21 25 30 35 40 46 52 14 18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25 30 36 43 52 62 74 87 90 115 130 40 48 58 70 84 90 120 140 160 185 29 60 75 90 19 130 160 190 220 250 290 320 0.1 0.12 0.15 0.18 0.21 0.25 0.3 0.35 0.4 0.46 0.52 0.14 0.18 0.22 0.27 0.33 0.39 0.46 0.54 0.63 0.72 0.81 0.25 0.3 0.36 0.43 0.52 0.62 0.74 0.87 1 1.15 1.3 0.4 0.48 0.58 0.7 0.84 1 1.2 1.4 1.6 1.85 2.1 0.6 0.75 0.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1 1.2 1.5 1.8 2.1 2.5 3 3.5 4 4.6 5.2 1.4 1.8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2.5
4.0 5.0 8.0 9.0 16.0 20
40
63
补 充 值
0.020 0.032 0.040 0.063 0.080
80
零件的每一个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 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
视图轮廓线的线宽 数字与大写字母 (或/和小写字母)的 高度h 符号的线宽d' 数字与字母的笔画 宽度d 高度H1 高度H2 0.35 0.5 0.7 1 1.4
镀覆 镀覆 镀覆 a a a
镀覆前镀覆前 镀覆前 a1 a1 a1
镀覆 镀覆 镀覆 a a a a1 a1 a1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
3. 2
其余
30°
2 锪平
30°
12.5
带横线的粗糙度符号标注方法
地位狭小或不便标注时,符 号、代号可以引出标注
2.
5
6.3
6.3
25
B
其余
B BA A A B B 1.6 0.8
§8-4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除了用视图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用尺 寸表达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外,通常 还标注有关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 ◊ ◊ ◊
表面粗糙度;
极限与配合; 形状和位置公差;
零件热处理、表面处理及表面修饰等说明。
这些内容中凡有规定代号的,用代号直接注在图上; 无规定代号的则用文字说明,写在标题栏上方。
32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10镀覆镀覆镀覆前a1a1镀涂覆或其它表面处理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镀覆镀覆镀覆前a1镀覆镀覆镀覆前a1a111带横线的粗糙度符号标注方法地位狭小或不便标注时符号代号可以引出标注125其余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注12简化标注方法0816其余256363相同表面粗糙度统一标注方法符号代号和说明文字的高度均应是图形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和文字的14倍13省略标注其余3210032其余2514c2125中心孔键槽圆角倒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简化注法15重复要素粗糙度注法636316抛光连续表面粗糙度注法16同一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的注法0863齿轮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3217螺纹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m816hrc1263m816hrc1263m816hrc1263181互换性的概念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部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 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正偏差位于其上,负偏差位 于其下。 公差带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由代表上、下偏差或最 大、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上偏差es(-0.025) 下偏差ei(-0.050) 下偏差EI(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