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技术3——溷合料组成设计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随着 我国公路建设 的不断加 快 , 高等级公路 施工要求逐 渐 提高 , 加快了我 国公路建设步伐 , 节约投 资成本 , 提高工程质量 , 对公 路建设具有 重要意义 。我国高等级公 路为汽 车创 造舒适 、 安全 的服务 , 可直接承受 自然 因素 、 荷 载作 用影 响。沥青路面是 我 国高等级公路 的构成 的主要部分 , 但我 国对 于沥青混凝 土的 混合料组成设计缺乏相关经验 , 早期的高等级沥青路 面存在许多 不合 理因素 , 发生各 种损坏 问题 。笔者结合 自身多年 的从业 经 验, 探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 旨在提高公路路面质量。
1 沥青 混 凝 土 的 混 合 料 配 合 比设 计 理 论 1 . 1 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 、 强度受到温度影
料组成结构 、 矿料成分 、 沥青性 质影 响耐久性 。根 据沥青混合料
结构, : 考虑沥青混合料 空隙率 , 和矿料 骨料 进行级配 , 同沥青料 压 密度 、 用量相关 。站在耐久性角度 , 沥青混合料 的空隙率 应尽 可能减小 , 防止沥青 老化 , 考虑热稳性 能 , 通 常沥青混合料伴 有 4 — 5 %的空 隙 。若空 隙率较大 , 矿料 和沥青之 间的粘性较 差 , 待 饱 水后 , 沥青和矿 料的粘附力会 下降 , 极 易 出现剥落 , 导致路 面 破 坏 。同时 , 混合 料沥青含量也 影响 了路 面使用 寿命 , , 若 沥青 用量减少 , 沥青膜会 变薄 , 混合料抗变性 能下降 , 脆性提高 。若 沥青用量偏 小 , 会 增大混合料空 隙率 , 较多的暴露沥青膜 , 加快 了老化速度 , 加快渗水性 , 导致沥青剥落 。 1 . 4 抗滑性 。沥青 混合 料路面抗滑性 和沥青 混合料用量 、 级配组成 、 矿料表 面性质等相关 , 在配 料时 , 应 提高粗矿料 耐磨 光性 , : 选取硬质棱 角矿料 , 因硬质矿料 是一种酸性石料 , 和沥青 粘附性较差 。所 以, 沥青混合料 进行配料 时 , 若选择 软质矿料 , 必须掺人硬质矿料 , 组成 掺加抗剥离剂与复合矿料 。 1 . 5 抗疲劳性 。当沥青混合料处 于重 复荷 载租用时 , 路面 的抵抗性 能 , 叫做抗疲劳性 。一般将沥青 混合 料发生疲 劳破坏 时, 出现的重复应力值 , 叫做疲劳强度 , 重复作用 叫做疲劳 寿命 , 无 限次荷 载循环作用 , 且不 出现破裂破坏应力 , 叫做 疲劳极 限。 最佳沥青含 量影 响抗疲 劳性 , 与矿料种类 、 矿料级 配相关 , 随着 空隙率下降 , 混合料疲劳寿命 随之增长 。 1 . 6 工作度。主要指辗压工作 、 混合料摊铺时的难以程度 , 若混合料的工作度 良好 , 极 易辗压 、 摊铺 , 另外还有施 工条件 、 气 温、 混合料性质影响混合料工作度 。 2 沥青混合料 组成设计的空隙率和级 配关 系 在混合料设计 中, 沥青用量是 重要 指标 , 关系着路面使用寿 命, 沥青用量 比最佳沥青用量少 0 . 6 %, 会降低路 面的一半使用寿 命 。在高 等级沥青 路面施 工 时 , 选 择高 质量沥青 , 配合 比设计 时, 流值 与稳 定度可满 足要 求 , 最 终决定最佳沥 青用量 , 仅需考 虑空 隙率 。若沥青 混合料配合 比设 计时 , 通常会碰到 沥青用量 偏低 , 空隙小 于3 %, 而无 法加入沥青 。例如 , A C 一 2 5 I 的沥青混凝 土, 油石 比为 4 . 5 %, 空隙率 为 3 . 1 %, 为确保路面质量可使用手摸 形 式进行初步确认 , 并适 当降低油石 比 , 提 高空隙率 。因此 , 沥 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的空隙率 和级配关系 : 通过调整混合料级配 , 增 大空隙率 , 当沥青油 石 比不变 , 增大矿料 的空隙率 , 从而增长 路 面使用寿命 。

【2019年整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019年整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93 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2.水泥稳定土2。

1 一般规定2.2 材料2。

3 混合料组成设计2。

4 路拌法施工2.5 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2.6 养生及交通管制2.8 其它3.石灰稳定土3.1 一般规定3.2 材料3。

3 混合料组成设计3.4 路拌法施工3.5 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3.7 养生及交通管制3。

8 其它4.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4。

l 一般规定4.2 材料4.3 混合料组成设计4.4 路拌法施工4。

5 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4。

7 养生及交通管制4。

8 其它5.级配碎石5.1 一般规定5.2 材料5.3 路拌法施工6。

级配砾石6.1 一般规定6。

2 材料6.3 施工7。

填隙碎石7。

1 一般规定7。

2 材料7。

3 施工8.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8。

4 质量管理8。

5 检查验收附录A修订说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是1986年10月1日由交通部批准实行的,编号JTJ034—85,实行6年多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1年交通部决定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修订工作。

对原规范的主要修订如下:1.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本规范对原规范作了某些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如下: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了保证半刚性材料层与其下半刚性材料层之间不会留下素土夹层,除直接铺在土基上的半刚性材料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外,其上各个半刚性材料层都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这不是说对于二级公路不需要这样做,而是因为我国当前的机械水平还达不到二级公路的基层都用集中厂拌法施工,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采用厂拌法施工。

为了保证面层顶面的标高和面层的厚度,以及为了在开放交通后沥青面层的平整度不会较快变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混合科应使用摊铺机摊铺。

[工学]道路工程材料-第3章沥青混合料.ppt

[工学]道路工程材料-第3章沥青混合料.ppt

规定:高速公路,不宜小于800次/mm
一级公路、城市主干道,不宜小于600次/mm
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
沥青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尺寸、形状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2.1 高温稳定性
车辙实验方法首先是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试验所(TRRL) 开发的,并经过了法国、日本等道路工作者的改进与完善。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形变速率也有关,粘聚力 C 值随 形变速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内摩阻角随形变速率的变化很 小。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疲劳特性 耐久性 水稳定性 抗滑性 施工和易性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在沥青用量固定的情况下,矿粉的用量多少也直接影响沥
青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及粘结力,矿粉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使沥
青混合料结团成块,不易施工。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6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理论 影响抗剪强度τ的因素 矿料的级配类型及表面性质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 响
粗、细骨料及填料 较稀沥青分布其间
密实级配的矿质骨架 沥青混合料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5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
胶浆理论:(现代理论) 将高稠度沥青加到矿粉中形成胶浆-微分散体系 将细骨料添加到胶浆中形成沥青砂浆-细分散体系 将粗骨料添加到沥青砂浆中形成沥青混合料-粗分散体系
特点: 高稠度沥青 / 沥青用量大 / 间断级配
道路工程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王林宋树喜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交通局质检站1 引言近年来,随着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认识提高逐渐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引进,为我们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往许多认识的误区正进一步得到澄清,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认识己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往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问题的认识就是许多误区中的一个,我们逐渐认识到,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不再是千篇一律地选择级配范围的中值,而是根据路面的运输和气候条件和集料的自身特性进行优化选择。

正在修订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将级配的选择作为重要的修订内容。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对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性质充分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将笔者近年来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学习和研究的认识加以阐述,以抛砖引玉。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和压实特性。

一般认为,如果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空隙率过小容易出现车辙和泛油现象,而路面空隙率过大也容易出现水损、老化和失稳现象。

沥青混合料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体积特性由矿料的体积特性和沥青胶结料的含量和性质确定。

矿料的体积特性直观地反映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矿料间隙率VMA 的变化。

影响矿料体积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矿料的级配、矿料材质的硬度、表面纹理、颗粒的形状、压实条件。

级配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矿料不同粒径的分布,一般采用各个筛孔的通过率表示。

它是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最重要特性,几乎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几乎所有重要特性,包括劲度、稳定性、耐久性、渗水性、施工和易性、抗疲劳能力、抗滑能力甚至抗开裂能力。

根据美国沥青路面协会NAPA的资料指出,对于高压力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如果是一个稳定的混合料,高温车辙的抗力80%是由集料骨架结构提供的,其余的20%是由沥青胶结料提供。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的安全和舒适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沥青路面因其出色的行驶体验、抗滑性能、减震吸音特性,已成为当今道路建设的首选,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也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关键环节及其实现过程,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及应对措施,从而推动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沥青道路;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施工质量影响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正确的配合比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和保证路面的质量。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的性能,本文将对原材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拌和工艺进行全面研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从而实现更高的施工水平,大大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料,其中矿料金额沥青结合料的含量可以根据其结构的不同进行划分,其中包括连续级配、间断级配等。

在使用沥青混合料之前,必须先通过相关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合格,尤其是当单档集料的某一个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只有当其他级配类型的沥青配合比也达到规定的标准时,才可以被允许使用,这种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等都会受到影响。

由于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其技术要求也各异[1]。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马歇尔试验的设计方式,综合考虑各种矿料的组成和沥青的使用量,确保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需要,该过程涵盖了目标配合比的确定、ACK的测试和验证等步骤。

任务的目标是:为设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①在设计阶段,应该仔细考虑沥青和矿料的配合比,以达到预期的目标;②根据不同的级配,确定最优的沥青用量和油石比,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来自不同省份的原料。

由于这些原料的性能会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建议使用经过拌合设备加热、冷却至室温的混合料。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普通沥青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高温稳定性检验
•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小梁弯曲试验:试验温度-10℃ 加载速率50mm/min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7-18
5-14
AC-13 细粒式
AC-10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内容提纲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配合比设计检验
4
知识点一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 组成材料的选择 • 配合比设计 • 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目标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1.冬严寒区
气候分区及年最低气 温(℃)
(< -37.0)
1-1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
26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进行了论述,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沥青等各种原材的特点、以及容易引发的问题。

而后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的确定进行了总体论述。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集料摊铺运输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高等级路面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一个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配合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达到真正优化的目的。

一、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一)原材料:1-1粗集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

本标段的粗集料采用夏冲石料厂的碎石,其基本要求如下: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3、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

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1-2细集料: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

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1-3填充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1、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宜使用混合料生产中干法除尘的回收粉。

2、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量总量的2%。

3、对于沥青表面层混合料不推荐使用在混合料生产回收粉,当塑性指数小于4且亲水系数小于0.8时,经过实验可以使用,回收粉用量每盘不能超过矿粉总量的1/4。

本路面采用矿粉作为填充料。

1-4沥青1、沥青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沥青每车都必须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

文章编号:0451-0712(2001)12-0017-04 中图分类号:U414.750 文献标识码:B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 F 法张肖宁,王绍怀,吴旷怀,王端宜(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 510641) 摘 要:在简要分析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特性、路面性能要求与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材料组成体积方面入手,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主骨料填充法(CAV F 法),10年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设计目的性强,方法简便易行,适用面广,与现场的生产配合比设计衔接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该法用于Superpav e 粗级配的应用,并对CAV F 法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C AV F 法 随着沥青路面技术进步,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1998年1月,美国国家沥青中心(NCA T )发表了对于Superpav e 热拌沥青混合料(HM A)旋转压实方法的评价[1],指出了Superpave 研究中应用旋转压实方法设计HM A 矿质混合料级配、压实标准、空隙率计算等方面的不足。

2001年2月,美国联邦公路局(FHW A )发表了Superpav e 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2],指南吸取Wes Track 试验路的经验教训,对Superpav e 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

美国专家在对21世纪沥青技术进行预测时指出:未来,高质量集料的不足将成为很多地区的主要问题,由于高质量集料行将枯竭,更重要的将是为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选择适当的集料试验方法和级配。

材料性能依赖于其所处小环境(湿度,冰冻和温度)的变化和荷载条件,必须采取与集料行为直接相关的试验方法。

集料级配的缺陷(例如,断级配和过细的级配)也需要大大减少,这可借助于取消过于宽泛的技术标准,以及发展与结构行为有关的级配要求收稿日期:2001-10-10图4 边坡剪应力等值线图图5 边坡加固后剪应力等值线图挡土墙的作用。

路面工程施工准备—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工程施工准备—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9
5
0.075
0.0
0.0
0.0
0.0
0.0
0.0
0.9
0.1
4.3
0.7 84.2 1.7 93.9 1.9
4.3
3
承包人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围 100 100 100 93 75 65 45 34 24 18 13 10
6
级配曲线
100
.
90
80
下限
通过百分率(%)
70
60
上限
50
40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内容纲要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1
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2
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3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的拟定与调整
4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最好都是 碱性材料
沥青材料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粗集料
各种粒径 的碎石 (方孔筛)
细集料
天然砂 机制砂 石屑
填料
矿粉
内容纲要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4
沥青混凝土路面
地方道路
何为沥青 混合料?
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对 路面的路用性能的影响!
波浪
泛油
车辙 裂缝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性
马歇尔试验—稳定度MS(KN)、流值FL(mm) 马歇尔模数T=MS/FL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确定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2019年整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019年整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WORD格式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2.水泥稳定土2.1一般规定2.2材料2.3混合料组成设计2.4路拌法施工2.5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2.6养生及交通管制2.8其它3.石灰稳定土3.1一般规定3.2材料WORD格式2.7混合料组成设计2.8路拌法施工2.9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2.9养生及交通管制2.10其它4.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3.3l一般规定4.2材料4.3混合料组成设计4.4路拌法施工4.5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4.7养生及交通管制4.8其它5.级配碎石5.1一般规定5.2材料5.3路拌法施工6.级配砾石6.1一般规定6.2材料2.10施工2.11填隙碎石3.4一般规定3.5材料3.6施工8.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4.6质量管理4.7检查验收附录A修订说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是1986年10月1日由交通部批准实行的,编号JTJ034-85,实行6年多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1年交通部决定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修订工作。

对原规范的主要修订如下:1.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本规范对原规范作了某些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如下: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了保证半刚性材料层与其下半刚性材料层之间不会留下素土夹层,除直接铺在土基上的半刚性材料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外,其上各个半刚性材料层都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这不是说对于二级公路不需要这样做,而是因为我国当前的机械水平还达不到二级公路的基层都用集中厂拌法施工,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采用厂拌法施工。

为了保证面层顶面的标高和面层的厚度,以及为了在开放交通后沥青面层的平整度不会较快变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混合科应使用摊铺机摊铺。

为了减少基层混合料在拌和、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减少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磨损,以及为使基层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将用作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缩小到方孔筛30mm。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t h e b i t u mi n o u s m i x t u r e c o mp o s i t i o n ,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c o n c r e t e p r o j e c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De s i g n a n d Re s e a r c h o n Bi t u mi n o u s Mi x t u r e Co mp o s i t i o n
LI Te ng — —y u n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N o . 3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o u p C o .L t d , T a i y u a n , S h a n x i 0 3 0 0 0 1 , C h i n a )
研究结论 : ( 1 ) 规范 的级配范 围修改趋 向也证 明 S型密实嵌挤型级配在一定程度上 已被普遍接受 ; ( 2 ) 沥
青混合料 的组成设计应充分考虑原材料成本 、 混合料拌合 生产成本 、 施 工控制成 本、 后期养 护成本 , 把沥青混
合料 的综合施工成本控制到最低 ; ( 3 ) 在容许情况下 , 应尽可能把 粗骨料 的矿料间 隙率设计 的小一些 , 通过调
Ab s t r a c t : Re s e a r c h p ur po s e s: Th i s p a pe r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c o a r s e a n d f i ne a g g r e g a t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e mbe d d e d c r o we d s k e l e t o n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i nt e n s i v e s u s p e nd e d g r a d a t i o n ma i n l y t h e a r e a s o f t h e d e s i g n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材料准备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规定。

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选定。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各国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D)同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的关系均有规定,除前苏联规定矿料最大粒径分别为面层厚度的0.6倍与底基层厚度的0.7倍外,一般均规定为0.5借以下。

我国研究表明: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

相反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

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人与最大粒径口之比应控制在h/D>2。

尤其是在使用国产沥青时, h/D就更接近于2。

例如最大粒径的30-3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7cm,D为20-25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5cm,D为1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最小结构厚度应为3cm。

只有控制了结构层厚度与最大粒径之比,才能拌和均匀,易于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保证施工质量。

(3)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计算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

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窃度”供计算物理常数备用。

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式中:Cw——路面渗水系数(mL/min); V1——第一次计时时的水量(mL),通常为100mL; V2——第二次计时时的水量(mL),通常为500mL; t1——第一次计时的时间(s); t2——第二次计时的时间(s)
(2)低温抗裂性检验——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T 0739) 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弯曲破坏的 力学性质。一般采用试验温度为150C (+-)0.50C。 试件尺寸:长250mm(+-)2.0mm,宽30mm(+-)2.0mm,高 35mm(+-)2.0mm,棱柱体小梁
(3)水稳定性检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T 0739) 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 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 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
(3)对于寒冷区道路和其他等级的公路和城市道路,最佳沥 青用量可以在中限值OAC2与上限值OAC max范围内确定,但不 宜大雨中限值OAC的0.3%。
7.进行配合比检验 (1)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T 0719) 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 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碾压成型试样制作。
(2)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 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相 同。
T=MS/FL
MS0=(MS1/MS)x100
式中:T-试件马歇尔模数(kN/mm) 式中:MS0 -试件浸水残留稳定度(%) MS-试件的稳定度; FL-试件的流值 MS1 -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
沥青延度试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
是表示沥青软硬程度和稠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反映 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的指标。在25℃和5秒时间内, 在100克的荷重下,标准会垂直穿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 以1/10毫米定仪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 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 将试样放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重量的 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5±0.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 下沉达到25.4mm时,记下该时温度即为该试样软化点。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沥青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沥青施工技术

④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含水量的稳定,各级集料不得 窜料
⑤ 拌和时间不得缩短,以生产出稳定、均匀的水泥稳 定碎石混合料
⑥ 在细集料的料斗出口处,可以装上连续式含水量测 定仪,否则细集料的含水量试验每天应做两次以上, 发生含水量变化时,应即时进行抽检,通知控制室, 以调节供水量
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楼
一、基层、底基层施工 技术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与管理
⑤ 当生产碎石材料发生异常时,应检查颚破的颚板是否需要更换,调整排料口 尺寸,反击破板锤是否需要更换,反击板是否严重磨损,调整反击板与板锤 之间的间隙大小。检查振动筛是否堵塞、磨损。
一、基层、底基层施工 技术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与管理
主要内容:
(1) 冷拌场要求 (2)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机设备 (3) 冷料仓流量调制
主要内容
基层、底基层施工

原稳
材 料 的 生 产 和
碎 石 混 合 料 生
管产
理与




水 稳 碎 石 混 合 料 组 成 设
稳 (底) 基 层 试 验 路 铺 筑 要
水 稳 (底) 基
层 施 工 要 求
稳 (底) 基
层 试 验
、 质 量 检
计求

沥青路面施工
原 材 料 要 求 与 生 产 管 理
(3) 试验路总结
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需进行总结,对试验段出现的设备、人员、 协调、工序等问题应进行整改,以便进行大面积施工
一、基层、底基层施工 技术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要求
(1) 对下承面的要求 (2) 施工放样 (3) 纵面基准面选择 (4) 水泥稳定碎石混和料拌和 (5) 水泥稳定混合料运输 (6) 水泥稳定混合料摊铺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碾压 (8) 水泥稳定碎石调头处和横向接缝处理 (9)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养生

道路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案范本

道路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案范本

道路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案范本
一、一般规定
1.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2.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4.原材料检验应包括结合料、被稳定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的试验。

所有检测指标均应满足相关设计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5.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选择级配范围。

(2)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3)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6.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2)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3)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7.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

(2)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3)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8.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9.应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和混合料设计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选择最优的工程级配。

10.用于基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满足要求时,尚宜检验其抗冲刷和抗裂性能。

11.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结合料品种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见下图
三、强度要求。

三项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案

三项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总体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沥青摊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材料实验及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劳动力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重要施工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沥青面层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结合料
稳定类型 底 基 层 无结合料
稳定类型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 基层
水泥稳定类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石灰稳定类
基层、 底基层
柔性基层、 底基层
刚性基层
热拌沥青碎石 贯入式沥青碎石 级配碎石 填隙碎石 泥结碎石
贫混凝土
•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
石灰稳定土的材料要求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 中,掺入足量的石灰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具 有一定强度的材料,称为石灰稳定土。
用石灰稳定细粒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石灰土。 用石灰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得到的混合料,视所用原 材料而定,原材料为天然砂砾土时,简称石灰砂砾土;原 材料为天然碎石土时,简称石灰碎石土。 用石灰稳定级配砂砾(砂砾中无土)和级配碎石(包括未 筛分碎石)时,也分别简称石灰砂砾土和石灰碎石土。
振碾混凝土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水泥稳定类
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 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
二灰稳定类
悬浮密实结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骨架密实结构石密级配沥青碎石
大粒径沥青碎石(LSM) 沥青稳定碎石(ATB)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要求——土
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53mm, 土颗粒组成应在表1所列范围内,同时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 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 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O.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 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 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 石灰综合稳定。
公路路面施工技术
——路面基层(垫层)施工
学习情境1 混合料组成设计
内容提要
•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 路面基层(垫层)对材料的要求 •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组成设计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无机结合料 稳定类整体型
水泥稳定类 石灰稳定类
工业废渣稳定类
基 层
嵌锁型
粒料类嵌锁型 和级配型
(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7.5mm。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应在表2范围内。集料中不宜含 有塑性指数的土。对于二级公路应按级配范围的下限组配混合 料。
(3)适宜做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材料有:级配碎石、未筛分碎 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等。碎石 包括岩石碎石和矿渣碎石。
石灰稳定土的材料要求——土
• 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 和粗粒土均适宜于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在15以上的粘性土更 适宜于用石灰和水泥综合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 碎石和未筛分碎石,应在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后才能用石灰 稳定。塑性指数在10以下的亚砂土和砂土用石灰稳定时,应采 取适当的措施或采用水泥稳定。
• 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表4要求。 • 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一
夜后再用水泥稳定。 • 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水泥稳定。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要求——水泥
•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 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 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32.5级或42.5级的水泥。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要求——土
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级配曲线应为较平顺的曲线, 颗粒组成采用应在表3所列1号级配范围内。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 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 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 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 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 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宜采用表3中的2号级配,但小于0.075 mm 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集料的颗粒组成应在表3所列3号级配范围内。
(3)用水泥稳定土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或砾石,应预先筛分 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表3所列3号级配范 围内。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要求——土
• 水泥稳定粒径较均匀的砂时,宜在砂中添加少部分塑性指数 小于10的粘性土或石灰土,也可添加部分粉煤灰,加入比例 可按使混合料的标准干密度接近最大值确定,一般为20%~ 40%。
级配型
泥结碎石 泥灰结碎石 填隙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86)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类型
有结合料 稳定类型
基 层
无结合料 稳定类型
有机结合料 稳定类型
无机结合料 稳定类型
嵌锁型
级配型
热拌沥青碎石 乳化沥青沥青碎石 沥青贯入碎石
水泥稳定类 石灰稳定类 工业废渣稳定类 泥结碎石 泥灰结碎石 填隙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
沥青碎石基层 半开级配 沥青碎石(AM)
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
贫混凝土基层
密级型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
路面基层(垫层)对材料的要求
水泥稳定土的材料要求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 掺人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及养生 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称为水泥稳定土。用水泥 稳定砂性土、粉性土和黏性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土; 稳定砂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砂;用水泥稳定粗粒土和 中粒土得到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可简称水泥碎石(级 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水泥砂砾等。
• 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施工中应加强粉碎,其土块最大尺寸 不应大于15 mm。
• 石灰稳定土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时,颗粒的最大 粒径不应超过37.5 mm,用做其他等级公路的底基层时,颗粒 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