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宀”的横要长,中间是三横两竖,下横稍长,撇和捺在下横处起笔,要舒展。
秦:一撇贯穿三横,捺在横下起笔,撇和捺要舒展,下边“禾”稍小。
征:左边要窄长,右边“正”左竖要短,右竖连接两横,下横稍长。
四、品读释疑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诗意: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词:“司”横折钩的横稍短,折要长,“一”和“口”要小,位置靠上。
(1)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2)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课后第2题)
渴求良将,渴望和Biblioteka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出塞》一诗中,作者把秦汉以来所进行的边塞战争都概括了出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3.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
5.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家亲人
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7.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8.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2)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凉州地方乐调制成的乐府曲调。“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凉州,唐代属陇右道,典型的边塞地区,在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唐代用这个题目写诗的人很多,内容大多是军营生活。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也是如此。这就使这两首诗有了许多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边塞征战生活
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催:“山”要扁,下边“亻”比左边“亻”要小,右边四横一竖要紧凑,上边有一点。
醉:“酉”框内有一短横,“十”的一竖横上部分要短。
四、品读释疑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诗意: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3.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今天我们跟着边塞将士一起参加出战前的盛宴。
2.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3.小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失望、悲伤。
(1)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边塞远;时间长
(2)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人未还
(3)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2.助读资料:
走近作者: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背诵古诗《出塞》。(重点)
3.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哲理。(难点)
9.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还表达了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秦:一撇贯穿三横,捺在横下起笔,撇和捺要舒展,下边“禾”稍小。
征:左边要窄长,右边“正”左竖要短,右竖连接两横,下横稍长。
四、品读释疑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诗意: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词:“司”横折钩的横稍短,折要长,“一”和“口”要小,位置靠上。
(1)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2)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课后第2题)
渴求良将,渴望和Biblioteka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出塞》一诗中,作者把秦汉以来所进行的边塞战争都概括了出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3.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
5.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家亲人
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7.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8.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2)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凉州地方乐调制成的乐府曲调。“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凉州,唐代属陇右道,典型的边塞地区,在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唐代用这个题目写诗的人很多,内容大多是军营生活。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也是如此。这就使这两首诗有了许多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边塞征战生活
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催:“山”要扁,下边“亻”比左边“亻”要小,右边四横一竖要紧凑,上边有一点。
醉:“酉”框内有一短横,“十”的一竖横上部分要短。
四、品读释疑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诗意: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3.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今天我们跟着边塞将士一起参加出战前的盛宴。
2.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3.小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失望、悲伤。
(1)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边塞远;时间长
(2)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人未还
(3)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2.助读资料:
走近作者: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背诵古诗《出塞》。(重点)
3.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哲理。(难点)
9.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还表达了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