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2课《药》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教案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耐心。
而中职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
授课章
节(单
元)
第六单元悲喜人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以及当下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围绕小说中各种人物对待革命者夏瑜受害的态度对人物进行分析归类,剖析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以及当下的教育意义。
教学方
法
问题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新、补
充、删节
的教学
内容
无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学意
图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教学重点:小说情节(双线结构)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百姓的愚昧!
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革命现状令人悲哀!
华家:买药——吃药——谈药——上坟——
迷信、愚昧无知
夏家:就义——被吃——谈论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可悲、
不被人民理解
从双线
结构探
究主
题。
新授一、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夏康阿义
夏瑜被捕是谁告的密?这是大义灭亲吗?夏瑜被捕以后关在牢
里面,是谁对他进行敲诈勒索?而且他在牢里劝牢头造反,说“大
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时候,是谁打了他两个耳光?夏瑜最后
在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又是谁操刀杀了他,并把他的血当药骗取华
老栓的钱财?
这三个人是一类吗?
明确:夏三爷、阿义、康大叔他们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帮凶、
侩子手。
他们对待夏瑜的死抱有什么态度?(提示:冷嘲热讽?
麻木不仁?联系他们三人是为谁而服务的?助纣为虐、为虎作
伥)
具体分析:康大叔
(提示:外貌、动作、语言、他人的反应等分析)
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忠实的卫道士,穷凶极恶,贪得
无厌得刽子手。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以杀人为职业,以
买人血馒头为专利。
对群众蛮横无理,凶恶之极,对革命极端仇
视。
在理清
文章结
构的基
础上,
学生分
组讨
论,将
文中人
物分
类,
并分析
人物形
象,每
组选派
代表进
行汇
报,教
师明确
2、围观群众
情景1;我们平常看电影、看电视、看小说,如果是英雄人物就义,如果是善良的人蒙冤受屈被害,围观的人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可是,这篇课文里围观的群众,他们对革命者夏瑜的英勇就
义同情吗?悲痛吗?对坏人愤慨吗?(观杀取乐)
3、华家三人
华家是以茶馆为生,他们算是劳苦大众,革命解救的对象正是他们,他们应该支持革命,可他们不知道革命是怎么一回事,却把
革命者的鲜血当成给儿子治病的药。
(以血为药)
具体分析:华老栓
(提示:一分为二)
(1)从经营茶馆中还可看出华老栓有什么性格特点?
(熬了夜,也不肯休息省吃俭用,攒钱买药——勤恳、俭朴)
(2)从购药这件事可看出华老栓有什么性格特点?
(买药前:感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十分兴奋,充满希望,受人欺骗愚弄,愚昧无知。
买药中:慌忙抖抖不敢去接——胆小。
买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什么事情?是谁的血?他为何被杀?……“要将
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愚昧无知)
明确: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
具有善良、勤劳、俭朴的美德;又十分愚昧落后,这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毒害造成的。
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了他的愚昧落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4、一群茶客
夏瑜关在牢里,还在劝牢头造反,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红眼睛阿义打了他一耳光。
他们是怎么赞扬阿义的?(提示::驼背五少爷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
受用了。
花白胡子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说可怜可怜哩。
”和总结,并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打了这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幸灾乐祸)
5、亲戚家人
夏瑜的死,别人不理解、不同情,可是亲戚本家又抱什么态度?
情景1:夏瑜的母亲给儿子上坟的时候,发现坟头上有个花环,
其中有一段心理描写是:“这花没有根,不像自家开的,小孩是不会到这里来的,亲戚本家早不来了”,“早不来了”,就说明
亲戚本家开始疏远夏四奶奶。
(怕受连累,被诛连,体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疏远避祸)
情景2:在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小说里边,有许多革命者的
母亲,如高尔基写的母亲、《洪湖赤卫队》里韩英书记的母亲,
《苦菜花》里抗日妇女娟子的母亲都是革命者的母亲。
你们看这些革命者的母亲有个什么共同点?他们的儿女为革命光荣地牺
牲以后,都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儿女感到骄傲自豪。
可是,夏瑜的
母亲也是革命者的母亲啊,夏瑜受害,她是感到骄傲、自豪、光荣,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在上坟的时候,眼前出现了
华大妈,脸上立刻露出了什么颜色?夏四奶奶不敢正大光明去给
儿子上坟,怕见人。
只好偷偷摸摸地去,一旦发现有人,脸上露
出羞愧的颜色,这说明她和别人一样,仍然把自己的儿子当着是被镇压了的犯人来看,认为这是丢人的事,当妈的感到脸上无光。
(悲羞交错)
6、革命战士夏瑜
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革命意志坚定;“不要命”不怕打——革命大无畏精神;说阿义“可怜”——
对深受反动统治之害而又不觉悟、为虎作伥的阿义们的鄙视、愤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形象。
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
鲁迅《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想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坚持斗争,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大义凛然。
但是,夏瑜的斗争是悲剧性的,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牺牲也没有得到群众的同情;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给华小栓治病的“药”。
他的死是悲凉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二、讨论交流,根据人物形象剖析主题。
补充讨论:我们已经把课文中的人物归纳为六类,其实,这六类人还可以概括为三类,你们看,可以归为哪三类?这三类也凸显了小说的三个主题
《药》的悲剧主题深刻性——华、夏两家的悲剧正是当时社会中华民族的悲剧:生者的“无知”与死者的“无辜” ,是无“药”可救的“国民性”痼疾。
三、本文题目是《药》,鲁迅也在试图找出解救中国的良药:探究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以及当下的教育意义。
1、《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解救中国的“良药”是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唤起民众的意识和
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
被吃
被吃
吃人
夏康阿义统治阶级的刽子
围观群众华家三人一群茶客亲戚家人愚昧无知麻木落后
烈士夏瑜
革命战士
统治阶级镇压革命
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毒害
脱离群众
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宣扬革命思想,打破加在民众身上的精神枷锁,中国才有希望。
2、你认为《药》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和将来的社会有什么警示
的作用吗?将来的人还会不会读这部小说呢?
对于愚昧无知:人尤其是我们学生一定要用知识、用科学与民主来武装自己,不愚昧不落后
对于革命脱离群众:“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异( 隔膜), 依然是今日中国创建“和谐社会”难以逾越的障碍。
的不幸人们中, 意思是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
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
要
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总结生者的“无知”与死者的“无辜” ,意在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作业
片段描写:小说的描写非常成功,
请用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写自己的同桌,通过这些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板书设计
被吃
被吃
吃人
夏康阿义统治阶级的刽子
围观群众
华家三人一群茶客亲戚家人愚昧无知麻木落后
烈士夏瑜
革命战士
统治阶级镇压革命
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毒害
脱离群众
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教后记1、《药》这篇文章不仅人物复杂多面,而且线索明暗交替,如何剥茧抽丝,抓住能够揭示主题的内核是关键。
2、启智拨慧,教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