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辞赋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辞赋的发展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谓“骚体赋”,代表作家和作品
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等;
2、其后则逐渐演进为存有单一制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就是汉赋的主体,也就是
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存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短杨》,班固的《两都诗赋》等;
3、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和作
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
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尽管散体大赋有其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
弊病,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赋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它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辞句以
及技法方面,在促进文学观念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赋就是在汉代涌现的一种存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就是贫韵融合,专事设色。

从赋
的形式来看,是“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道,侧重于“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
以分成5类:一就是图形宫殿城市;二就是描绘帝王游猎;三就是描述旅行经历;四就是
抒写不遇之情;五就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
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
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成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做散体大赋,规模非常大,结构恢弘,气势磅礴,语
汇华丽,往往就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

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坐、司马相如、杨雄,东
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就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摈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六边形、舍本
逐末、缺少情感的瑕疵,在留存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缔造出来篇幅较小、文采温婉、
嘲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就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

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真正
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

《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至全盛期。

这一时期成就了声望最小、在汉赋史
上占据“诗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剩《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

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含《子
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低成就。

司马相如在两诗赋中基本规定了汉
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六边形辞藻,极尽生硬美饰之能事,最后以酒色不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谄媚做为结尾,铸造“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

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步入转型期,即为朝着吻合现实的方向转变。

张衡的《归属
于田赋》,批评社会政治,整体表现反感女性主义,初步打下小赋基础。

蔡邕的《述行赋》并使之沦为汉赋第二大家。

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宜,鞭打了社会的虚伪,对人民的
疾苦则表示出来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