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实为“高富帅”
历史上的武大郎并不是一个矮个子的猥琐男
![历史上的武大郎并不是一个矮个子的猥琐男](https://img.taocdn.com/s3/m/a41e910b14791711cc79172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武大郎并不是一个矮个子的猥琐男导语: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个“三寸丁古书皮”的猥琐男。
《金瓶梅》继承了武大郎这一个特点,并且加倍渲染了武大郎的懦弱无能。
当西门庆和潘金莲通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个“三寸丁古书皮”的猥琐男。
《金瓶梅》继承了武大郎这一个特点,并且加倍渲染了武大郎的懦弱无能。
当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被抓后,武大郎竟然还说,只要潘金莲能够照顾好自己,就原谅潘金莲,一切当作没有发生过,实在是让人倍感憋屈。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小说中的武大郎相差甚远。
我们可以从九十年代一篇有关武大郎坟墓的报导中窥见一二。
武大郎名叫武植,是清河县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武大郎的坟墓就在清河县的武家那村。
九十年代初,《河北日报》曾经发过一篇报导,说武大郎的坟墓已经在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开挖,墓前有护墓碑,碑文证实就是武大郎。
考古人员开馆之后,发现武大郎身材高大,经过骨骼长度测定,大约在一米八左右,绝非《金瓶梅》中所写“三寸丁古树皮”。
报导还配发了图片,上面写着立碑的时间,为“乾隆岁次X申”等字样,清晰可辨。
碑文有些残缺,但是文意商通。
大致的意思为,墓主为武植,在坟场附近,不得动土,不得放牧,不得割草,武氏后人均有责任看护云云。
在《清河县县志》中也有记载,“武家那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武、田、许等姓共同建村,因武姓人多,故名武家那”。
武大郎的故事,虽然是记载在宋朝徽宗年间,可是实际的人事却映衬在明朝。
在永乐年间,武氏迁居清河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于武大郎,在当地还有许多的传说。
清河县人说武大郎出身贫寒,但是自幼好学,经常一边帮助家人干农活,一边辛勤读书。
考中进士之后,钦命为阳谷县令。
生活常识分享。
武大郎潘金莲故事
![武大郎潘金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eafb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0.png)
武大郎潘金莲故事武大郎是一个勤劳诚实的小商贩,他和妻子潘金莲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大郎结识了一个富家千金潘金莲,她美丽聪慧,让武大郎为之倾心。
于是,武大郎对自己的妻子潘金莲渐渐失去了兴趣,心思都放在了富家千金潘金莲身上。
潘金莲虽然知道武大郎对自己的变化,但她却并不怨恨。
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依然对武大郎关怀备至。
然而,富家千金潘金莲却并不是真心喜欢武大郎,她只是利用武大郎为自己谋取利益。
一次,武大郎外出经商,潘金莲趁机勾引了邻村的豪绅西门庆。
西门庆是一个富有、风流、好色的人,他对潘金莲一见倾心,不顾一切地追求她。
潘金莲也被西门庆的豪气和财富所吸引,于是,她开始和西门庆私通。
武大郎虽然外出经商,但也听到了关于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绯闻。
他心中痛苦万分,但却不愿相信自己的妻子会背叛自己。
然而,当他回到家中,却亲眼目睹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不轨行为。
武大郎愤怒至极,他当场将潘金莲赶出家门,并决心要为自己的尊严和家庭复仇。
武大郎找到了西门庆,他和西门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最终,武大郎打败了西门庆,为自己夺回了尊严。
然而,潘金莲却因为自己的背叛而饮恨自尽,死在了西门庆的床上。
武大郎深深地悔恨自己当初的轻信和糊涂,他也为自己的妻子潘金莲感到惋惜和愧疚。
他明白了人心难测,家庭和婚姻的珍贵,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从此,他更加勤劳守信,对待家庭更加珍惜和呵护。
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告诉我们,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维系和守护的。
信任和忠诚是婚姻的基石,而背叛和欺骗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和悲剧。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珍惜彼此,守护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武大郎身高一米五?它的尸骨可是现实他不低哦!
![武大郎身高一米五?它的尸骨可是现实他不低哦!](https://img.taocdn.com/s3/m/d1b030d77c1cfad6195fa77f.png)
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的朋友们对武大郎的印象应该都是个子一米五左右的老实的卖饼大叔。
《水浒传》里是这样说的,武家有两个儿子,二儿子武松身高八尺有余,大儿子却不足五尺,照着现在的计算单位,一尺三十厘米,五尺就是一米五。
武松就两米四,和姚明一样高了。
那小编就要怀疑他们父亲头上可能是一片呼伦贝尔啊!所以说这是作者的夸大手法,为了突
出武松的魁梧。
从我们现实里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武大郎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美男子。
从挖掘出来的尸骨
证明武大郎身高有一米七八左右。
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中上的身高,在古代平均身高还不如
现在的社会比已经很不错了呢。
原文是说武大郎发现西门庆与潘金莲在家苟合,被西门庆一脚给踹残了。
然后就病倒了,然
后让潘金莲照顾自己,又怕潘金莲借此跑掉就威胁他“你要是不好好伺候我,等我弟弟回来你就完了”潘金莲知道武松的脾气,就和王婆、西门庆商量用砒霜毒死大郎。
武大郎喝完药觉得肚子难受,潘金莲做贼心虚怕武大郎挣扎就把他用棉被捂着结果武大郎才
惨叫一声就死了。
回来的武松艰难两个黑骨头肯定是被砒霜毒死的。
其实砒霜本就无色无味,中药本身就难喝而且砒霜的中毒现象一般是腹泻和呕吐,死的没那么快。
死后也不会使骨骼
发黑。
所以毒死武大郎的绝不是砒霜。
但是真相目前不得而知,还要等待专业人士的探索。
真实的武大郎是否如施耐庵写的那样吗 被污蔑千年的历史人物到底如何
![真实的武大郎是否如施耐庵写的那样吗 被污蔑千年的历史人物到底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23770983195f312b3169a5c4.png)
真实的武大郎是否如施耐庵写的那样吗被污蔑千年的历史人物到底如何本文导读:在家喻户晓的水浒传中,对于武松和他的哥哥武大郎的故事,相信读者都十分熟悉,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一段极不般配的婚姻,以及他们的结局令很多读者对他们的热度不减,而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武大郎这个角色手段也十分高明,武大郎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对相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也对潘金莲的狠毒极其鄙视。
那么武大郎这个人物真有原型吗?真实的武大郎是否如施耐庵写的那样?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这位被污蔑千年的历史人物吧。
历史上的武大郎确有其人,他原名叫武植,是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至今那里还有武大郎的坟墓,但是武大郎的身高却不像书中写的那样是三寸丁。
恰好相反,他长得十分高大,史书上记载他的小腿骨长度,大约有1米7,一般来说,身高跟得上了,相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那就说明武大郎长得并不难看。
武大郎其实历史上的武大郎他也不卖饼,他虽然从小父母双亡,但他却十分好学,为人聪明伶俐,知识十分渊博,在大比之年。
他曾高中进士,任山东阳谷县令,这就是真实的武大郎的出身来历,至于为什么书中会写他如此不堪呢?其实都是因为一个同窗好友对他的不满,刻意丑化他。
武大郎武大郎有个同窗好友叫黄堂,他因为落榜家中又遭火灾,便去找武大郎借银子,但当他来到阳谷县后在那里住了半个月!除了第一天见到武大郎一面外,后来再也不见武大郎的人,他以为武大郎高中之后开始瞧不起他,躲着不见他,其实武大郎当时正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准备种庄稼,黄堂并不知道这个内幕,只当武大郎看不起他,便心怀怨恨。
武大郎在回去的路上,他在墙上和树上刻了许多讽刺武大郎的话,就比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这些词,还把武大郎画得十分丑陋,当黄堂回到家后,只见家中新盖了一座十分亮堂的屋子,问妻子才知道是武大郎派人送来的银钱,并且帮他盖好了房子。
本来武大郎想等,一切都搞定后再告诉黄堂,谁知黄堂耐不住性子自己跑了,黄堂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心里十分懊悔,连忙赶回阳谷县,想把一路上他丑化武大郎的画像都檫掉,没想到来不及了,他画的画和写的字都被施耐庵看了,还把他们写进了自己的小说里。
矮穷矬的武大郎,与历史上记载的形象完全不同,颠覆你的想象
![矮穷矬的武大郎,与历史上记载的形象完全不同,颠覆你的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42a7373414791711cc7917d2.png)
对于《水浒传》中武大郎的想象,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认为他真的是这样一位矮穷矬,但是经过历史的验证,武大郎的真是面貌不是这样的,他不是一位矮穷矬,反而是一位高富帅,这么说肯定很多人都不相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证据:
武大郎的原名为武植,曾有人将他的坟墓被挖出,其身高经过测量有一米八,并且在墓碑上有记载他的生平,说它是原名为武植,小名为大朗,是殷武丁的后裔,幼时和母亲相依为命,其父早死,生活很是艰难,但他自幼聪慧,喜爱读书练武,长大后考取功名,成为一名七品官员,一生清正廉明,受百姓爱戴,从这些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武大郎的真是形象,可以说是一位高富帅了。
对于《水浒传》中描述的武大郎的形象,是有人诬陷所致,因为他的好友黄堂曾接济过他但因他当官后没有提携黄堂,所以被诬陷为一位矮矬穷,在其墓碑中有记载:“然悠悠岁月,历
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所以对于武大郎,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不要再相信小说了。
武大郎在历史上存在么
![武大郎在历史上存在么](https://img.taocdn.com/s3/m/55b5239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a.png)
武大郎在历史上存在么
《水浒传》中最悲剧的角色当属武大郎。
书中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身材短矮,常被人欺负,得了“三寸丁、谷树皮"的外号。
长得丑还不要紧,最后带上了“绿帽子”,还被潘金莲等人用砒霜毒死。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与此却有天壤之别。
史料记载,武大郎原名武植,是山东清河县武家村人,身高1.78米以上,并不像小说中所说的是“三寸丁”。
而且虽然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时曾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
可见,这个武大郎即便算不上“高富帅”,也不能说是“矮矬穷”。
不仅如此,潘金莲也被施耐庵老先生的妙笔给害惨了。
据史料记载,潘金莲是一个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也算得上是名门淑媛。
而且,她和武大郎一直都是和睦恩爱的模范夫妻,并育有四子。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 不是矮矬穷而是高富帅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 不是矮矬穷而是高富帅](https://img.taocdn.com/s3/m/58f1411a02020740be1e9be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不是矮矬穷而是高富帅
导语:武大郎简介武大郎,名武植,是河北清河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同胞弟弟武二郎,名字是不是武松无从考证。
武大郎与武二郎相依为命,兄弟两都
武大郎简介
武大郎,名武植,是河北清河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同胞弟弟武二郎,名字是不是武松无从考证。
武大郎与武二郎相依为命,兄弟两都生的很高大挺拔,一表人才,尤其是武大郎,长得清秀,一副玉树临风的样子。
武大郎从小就酷爱读书,立志科考,而武二郎则喜爱舞刀弄枪的,兄弟两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武大郎与潘金莲
兄弟两成年之后,武二郎外出谋生,武大郎留在家乡继续苦读,有一天他听说清河县的土财主潘家要嫁女儿,这武大郎很早就对天生丽质,贤惠端庄的潘金莲钦慕已久,无奈潘金莲是大家闺秀,而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不料这潘金莲看到武大郎相貌堂堂,又很有志向,也是一见倾心,费武大郎不嫁,于是潘金莲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给了穷书生武大郎。
夫妻二人齐力同心,恩爱无比,在潘金莲的支持下,武大郎一举高中状元,光宗耀祖,又被皇帝钦点清河县令,风光无限,武大郎与潘金莲成为一对让人羡慕的好夫妻。
武大郎有一个同乡,屡次科举不中,穷困潦倒,他看到武大郎做了县令,于是就请求武大郎借钱帮助他,这武大郎夫妇对他好生招待,但就是不提借钱的事,弄得同乡没有面子,回家的路上趁机散布武大郎夫妻的谣言,将这对恩爱的夫妻说的是狼狈不堪,没想到回家一看。
武大郎已经派人将他家房屋修好,这同乡悔恨不已,可是大家以讹传讹,武大郎夫妻的恶名已经传开了,再也没办法挽回了。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https://img.taocdn.com/s3/m/4899f03ed15abe23482f4dfa.png)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三寸丁”,一个是“红杏出墙”,一个是庸庸碌碌,一个是好高骛远。
可是,生活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不是象《水浒》里面写的那样的人。
武大郎和武松在《水浒》里记载是山东清河孔宋庄人,也就是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清河县武家那村的人。
实际上生活上的原型的武大郎,原名叫武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
明初由山西晋阳迁到山东清河居住。
由于幼年丧父,从小就在有着一河之隔的黄金庄的潘家学徒。
武植从小就是好学,喜爱诗词练武,在干完白天工作以后,到了夜间就自己学习,清晨勤练武功。
潘家见武植少年有为,长的身材高大,犹如玉树凌风,并且得到四周的有识之人的好评,都说他以后必能成大才,所以,潘家将女儿许配给武植。
武植中年考取进士,官拜七品,为阳谷县县令。
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深得民众的喜爱,送万民伞以敬之”。
这样的一位好父母官怎么成了卖烧饼的“三寸丁”了呢?在清河就有这样的传说。
武植在少年的时候,就一位王姓同窗好友,与武植特别要好,并且皆为盟友。
王姓的结盟兄弟在武植少年时候没少资助武植,武植并且明确表示与他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进京赶考时,武植中了秀才,王姓盟兄弟名落孙山。
武植被放任到阳谷县做县令,在任期间,时时不忘自己的清贫出身,为清苦百姓任劳任怨,经常深入民进,解决他们的疾苦。
这时,王姓的盟兄弟家道落败,并且有遭到了大火临头,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盟兄弟武植,就到阳谷县找武植去了。
到了阳谷县的第一天,武植热情的招待了他,并且安抚他,自己一定会帮助他的。
可是王姓盟兄弟一直住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见到武植,以为武植是搪塞自己,不想帮助自己,就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回到清河。
在一路之上,王姓盟兄弟越想越有气,就编造了武植在阳谷不是做官而是卖烧饼,人也不是一米八,而是深榭身材矮小的“三寸丁”,夫人潘氏金莲也不是贤妻良母,而是水性杨花,红杏出墙。
水浒传之武大郎解析
![水浒传之武大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1d3f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b.png)
水浒传之武大郎解析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等人率领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与官府对抗的故事。
其中,武大郎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角色。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进行解析,从其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武大郎的性格特点。
武大郎是杨家媳妇潘金莲的第二任丈夫,他性格懦弱、软弱,有点胆小怕事。
这一点可以从他与西门庆的对比中体现出来。
西门庆是潘金莲的情人,他身为地主大家庭的少爷,自负、狂妄,热爱享乐。
而武大郎则是个底层农民,忍辱负重,只能无奈地忍受着潘金莲的出轨,这充分展现了他懦弱的性格。
其次,武大郎的生活经历也对其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小说中,武大郎自幼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
为了生活,他只能嫁给了潘金莲,成为了杨家媳妇。
然而,他与潘金莲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导致了他们在婚后关系的疏离。
这种生活的无奈使得武大郎在家庭中缺乏地位和尊严,更加强化了他软弱、懦弱的形象。
不仅如此,武大郎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也需要加以分析。
他与西门庆是明显的反差。
前文提到,西门庆是典型的恶霸地主,而武大郎则是被压迫者的代表。
他们之间的冲突体现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悬殊,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与武大郎关系最为紧密的还有潘金莲。
潘金莲是一个美貌风流、善变淫荡的女子,她与武大郎的婚姻并不幸福,对他抱有很大的不满。
尽管如此,武大郎依然对潘金莲忠诚无私,这表现出他的善良和对婚姻的坚持。
总结起来,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
他的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生活经历困顿,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复杂。
他的形象在小说中对比鲜明,既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黑暗面,又展示了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形象不仅是小说情节的一部分,更是对于农民阶层的写照和呼唤。
通过对武大郎形象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浒传这部作品,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与压迫。
武大郎真的是穷鬼吗
![武大郎真的是穷鬼吗](https://img.taocdn.com/s3/m/df61fa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1.png)
武大郎真的是穷鬼吗武大郎真的是穷鬼吗武大郎给一般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穷鬼。
他挑着一付担子,满大街上叫卖“炊饼!炊饼!”尤其在电视剧中,武大郎更是以代表穷苦大众的身份出现的,衣衫褴褛的形象,总是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事实上,武大郎不过就是长的矮罢了。
矮和穷,是两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硬要扯的话,矮子多半要比正常人更有财运。
武大郎就是属于财运较好的那种人。
之所以把他当作穷鬼,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阶级”去衡量他,以为他是穷人阶级,就必然会穷。
可你知道在闹市区卖小吃的铺位一年能挣多少吗?谁说卖粑粑的就发不了财?!“武大郎烧饼”可是个品牌哩!《金瓶梅》绝不是你想象中的农耕社会,而讲的是地地道道的商业社会。
里面有穷人不假,但你也很难找到几个失业的人出来。
物价比我们现在低。
要知道,那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啊。
武大郎在这样的地方做买卖,还是有财运的。
我们来看武大郎捉奸前的一段,一个卖梨子的小家伙,唤作郓哥,才十五六岁,想赚西门庆的钱没赚到,反转过来找武大郎说话。
武大郎请他到馆子里吃了一顿酒,打听到老婆有奸情。
然后武大郎就身上掏出一叠钱,说:“兄弟,我有两贯钱,我把你去,你到明日早早来巷口等我。
”郓哥拿了钱和烧饼走了,武大郎又付了酒钱。
这一段至少可以说明2个问题:1. 武大郎随身携带的钱,肯定不止两贯钱。
只会大于两贯钱,因为是先给的郓哥,后付的酒钱。
2. 平时随身携带的钱,和愿意爽快地一次性支付的钱,又是两个概念。
武大郎至少有自愿支付两贯钱“好处费”的能力。
那么,两贯钱是多少呢?两贯钱是铜钱,或是相等的纸币(交子),换算成银钱,是二两银子。
两贯铜钱 = 二两银子 = 我们现在的600元人民币。
当时,武大郎请这小猴子到馆子里吃了酒不算,又随手掏出600元大票子,作为“小费”给出:“兄弟,这600块钱你先拿着吧,明天等我。
”这个动作,足以说明武大郎的收入了吧。
这600块钱,抵一个月的生活,西门大药房的员工就是一个月发600块钱的工资。
武大郎设宴
![武大郎设宴](https://img.taocdn.com/s3/m/a69899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b.png)
武大郎设宴武大郎是中国民间故事《武大郎与潘金莲》中的主要人物,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位贪婪而又色相的男人,通过欺骗和暴力对待自己的妻子,最终被妻子和她的情人杀害的悲剧。
而在故事中,也有一个以武大郎为主角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景,我们来看看武大郎设宴的情节。
故事中,武大郎是个市井小民,身材壮硕,但心胸狭窄,贪心好色。
娶到潘金莲后,却并不知足,还常常与妓女进行不正当的关系,这让潘金莲非常伤心和愤怒。
而同时,潘金莲和西门庆相识,并一起策划了暗杀武大郎的计划。
为了庆祝一年来的收入,武大郎决定设宴招待亲朋好友。
他的设宴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势,并向社会展示他的地位。
他将宴会设置在家中的大厅中,因为那是他家中最宏伟的地方,也是展示自己财富的最好地方。
武大郎的设宴异常盛大。
大厅里装饰华丽,到处摆放着珍贵的花鸟画、瓷器和贵族家具。
宴会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和饮品,诱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房间。
宴会开始时,武大郎表现得十分奢侈和挥霍,他不停地敬酒给亲朋好友,和每位宾客亲昵的交谈。
他还点燃了一些珍贵的香薰,让整个宴会场景更加奢华。
然而,尽管武大郎表现出非常满足和自豪的样子,事实上他内心里并不是真正快乐的。
他知道自己贪得无厌,不顾家庭的幸福,对妻子潘金莲也是不公平的。
无论他怎样虚张声势,他都无法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满。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宴会结束后不久,潘金莲在武大郎面前表现出对西门庆的爱慕。
武大郎生气地杀死了潘金莲,并试图向西门庆报仇。
然而,武大郎的行为并没有得到赞同,结果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合谋杀害。
这个故事中的武大郎设宴场景,展现出了一个自私、贪婪而又色相的男人的荒唐行为。
武大郎用这个宴会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但却忽略了亲情、爱情和幸福。
他的挥霍和奢侈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满,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无论我们在生活中取得多大的成功,如果忽略了家庭、亲情和爱情,我们最终只会变得孤独和空虚。
宁犯强人刀,勿惹文人笔!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夫妻恩爱为官清廉
![宁犯强人刀,勿惹文人笔!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夫妻恩爱为官清廉](https://img.taocdn.com/s3/m/907c3d5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b.png)
宁犯强人刀,勿惹文人笔!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夫妻恩爱为官清廉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
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
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
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
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大郎墓志铭众所周知,武大郎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他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兄长,也是潘金莲的丈夫。
自小父母双亡,且性情懦弱的武大郎因身长不足五尺,面目丑陋,所以时常被人嘲笑为“三寸丁谷树皮”。
为人质朴的武大郎非常疼爱武松,他靠着卖炊饼将武松养大成人,还买了一套小木房。
后来,老实的武大郎在无意间还娶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潘金莲,没想到,却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最终命丧黄泉。
实际上,武大郎和潘金莲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只不过,有关武大郎夫妻的事情,和小说及影视剧中所描述的大有不同!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武大郎,原名武植,出生于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
出身贫寒的武植自幼就聪慧过人,崇文尚武,后来还考中了进士,并在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公元1424年)出任了山东阳谷县的县令。
武植的配偶潘金莲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是一个妥妥的大家闺秀,她对丈夫武植也是一心一意,夫妻二人情投意合且恩爱有加。
为官清廉的武植身高七尺,在乡里的口碑也一直很好。
直到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才使得这个历史上真正的武植由一个身材高大、清正廉明的父母官,从此成为了矮小丑陋、软弱无能的“炊饼哥”武大郎。
据说,武植在当县令之前,曾经接受过一位好友黄堂的资助。
后来,黄堂的家中不慎起火,于是他便投奔了武植,希望武植可以帮他谋个一官半职。
然而,虽说武植在家好酒好菜的招待了他好几个月,但却始终没有提携他当官的意思,黄堂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极为不满。
卖炊饼的武大郎,为啥能住二层楼房,还能养得起潘金莲
![卖炊饼的武大郎,为啥能住二层楼房,还能养得起潘金莲](https://img.taocdn.com/s3/m/4f581e9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2.png)
卖炊饼的武大郎,为啥能住二层楼房,还能养得起潘金莲
很多人都看过《水浒传》,那有没有人注意到,武大郎作为一个卖炊饼的底层人物,而且身体还有残疾,可是为什么他可以在县城中的繁华街道有一个两层的楼房呢?而且在家中还养着一个漂亮的媳妇。
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还达到那样的生活水平在现在是很难的,难道当初宋朝的经济就已经那样发达了?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武大郎是虚构的,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呢。
那假设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在当时可以那样生活吗?从宋朝官员看起,当时的宰相俸禄每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百万,知县每月一万五,虽然不算太高,但是真的不低。
那宋朝小商贩的收入水平如何呢?
南宋年间,卖猪肉的每日可以达到200文,买黄鳝的小贩每日可达到300问,可以看出宋朝的小贩每日收入在100到300文之间。
当时的劳动力每日大约也可以收入100文,由此可见100文应该是宋朝的社会底层基本收入。
当时宋朝的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是武大郎更是不需要多大的开销,宋朝对于平民的救济是每个人每日20文。
可见100文就能养活5口人,当然,这是是最基本的温饱生活。
在武大郎生活的那个小县城,即便是那样的临街楼房,租金也不会太贵,而且他的家中只要他和妻子两个人,所以想在宋朝那样的社会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大概值需要150文。
如果武大郎每日买炊饼可以赚钱200文,那样他完全可以租的起两层的楼房,并且也能养的起自己漂亮的老婆,如果不是西门庆,可能两个人会一直过着安逸的日子。
这样看来,武大郎住着二层楼房,养着漂亮的老婆,并不是假事,而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新知!史上真实的武大郎竟然是个高富帅
![新知!史上真实的武大郎竟然是个高富帅](https://img.taocdn.com/s3/m/8dbfae2d0b4c2e3f572763be.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知!史上真实的武大郎竟然是个高富帅
导语:“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知道这是小说虚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清朝方浚师的《蕉轩随录》对此有考据。
首先,景阳冈这地方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知道这是小说虚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清朝方浚师的《蕉轩随录》对此有考据。
首先,景阳冈这地方不是子虚乌有,它地处阳谷县,当地流行一句话:“山东有二宝,东阿驴胶,阳谷虎皮”。
清朝的时候,阳谷县库里还藏着一张虎皮,大家都认为这是武松当年打死的老虎留下的皮。
据考证,大郎名叫武植,系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
武植有两个老婆,一姓潘,一姓金。
武县令为官贪得无厌,两个老婆又助纣为虐,百姓十分痛恨他们,送武县令两个绰号,一为“武皮匠”,讽刺他剥百姓之皮;一为“卖饼大郎”,买饼的人从消费者的口边赚钱,而武县令则抢百姓口边的钱,“言其于小民口边求利也”。
估计武大郎就这么塑造出来了,两个老婆则合成潘金莲。
武县令经常盘剥阳谷县西门一名姓庆的大户,这就是西门庆的原型。
小说里却颠覆了,变成西门庆欺负武大郎。
又据说武植的潘姓妻子,也说是潘金莲,她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
两人最后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另有一种说法是武植当县令后得罪了一位对自己有过帮助的发小,他这位发小觉得武植当官后忘恩负义,一气之下,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村村说唱,乡乡
生活常识分享。
水浒传中,武大郎为何这么有钱?
![水浒传中,武大郎为何这么有钱?](https://img.taocdn.com/s3/m/0794533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8.png)
水浒传中,武大郎为何这么有钱?在我们印象当中,武大郎一直是一个老实、木讷的男人,一个无房、无车、无钱的三无产品,一个身材短小,长相丑陋的怪胎。
然而,小编最近在仔细品读水浒传的时候发现,武大郎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样子。
起码在经济条件上,武大郎的条件远远高于一般的普通男人。
我们先来看一看当时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水平。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西门庆药店一个普通的小厮一个月的收入是两贯钱。
在药店打工,总归是要一些专业的知识的。
因此,西门庆的一个小厮的工资应该不低于社会的平均工资。
我们由此也可以认定当时社会的平均工资是两贯钱。
我们再看一看武大郎的收入,小说当中并没有直接描写。
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事情当中推出武大郎的收入。
第一,武大郎和潘金莲租住的是一个二层小楼,要不然潘金莲不会开窗户打到西门庆。
能够在一层租一个二层小楼,可以看出武大郎的经济状况是比较不错的。
第二,潘金莲与西门庆私下往来时,武大郎还不知情,是郓哥告诉他的。
为了感谢郓哥为自己提供如此重要的情报,武大郎当时从身上掏出两贯钱给了郓哥。
也就是说,武大郎平时带在身上的零用钱就有两贯之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这件事也足以说明武大郎并不穷。
那么武大郎一个卖炊饼的为什么会这么有钱呢?第一,卖炊饼这个行业的利润率特别高。
武大郎所卖的炊饼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馒头,是用面粉做的。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斤面粉是不需要多少钱的,但是可以做出很多个馒头。
一般来说,今天街边卖馒头的利润率一般在30%左右。
相比于今天的包子铺。
武大郎既不用交租金也不用交税。
因此,他的利润率应该在50%以上.。
第二,武大郎的炊饼生意很好。
根据水浒传的记载,武大郎每天可以卖十扇笼的炊饼。
我们即使按照每扇笼30个,武大郎每天可以卖出300个炊饼。
我们按照每个炊饼挣三文钱计算,武大郎每天可以挣900文钱,差不多是一个小厮半个月的工资。
第三,武大郎比较有经济头脑。
武大郎租住的地方靠近紫石街,也就是阳谷县的市中心。
十句话证明武大郎是优秀男人
![十句话证明武大郎是优秀男人](https://img.taocdn.com/s3/m/a99795283169a4517723a3c9.png)
1.武大郎很懦弱是没错,可懦弱也是另类的温柔,现在的男人有几个是温柔的?
2.武大郎是穷,可他穷的有志气,从来不收不义之财。
3.武大郎对潘金莲百依百顺,从不打骂,潘金莲有那么个疼爱她的相公也应该懂得珍惜了。
4.武大郎对家里很负责,不会像现在的男人一样,只知道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他卖的不是炊饼,而是他对这个家的责任,他流的不是汗而是对妻子的爱。
5.武大郎身材不好是没错,可只有他身材不好么?在众多历史材料里都记载着他身材不好,可见他的身材不好有多到位。
6.窝囊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温柔,所以武大郎不是窝囊而是温柔。
7.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我们都懂,可真正在每件事上做到这点的,恐怕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吧。
8.武大郎长得让人能放心,这种男人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你,两口子过日子这点最重要。
9.武大郎大度,他知道妻子有外遇却还宠着惯着,无非是想用他的大度给她一个机会,像这样的男人如今却早已灭绝。
10.在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名言里,他只动了心计,可见真正的君子都要让他三分。
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名言里,他都是用沉默对待,可见他已超越了君子二字。
【历史典故】武大郎真实身高起码一米八以上
![【历史典故】武大郎真实身高起码一米八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1669b36a6529647d26285247.png)
【历史典故】武大郎真实身高起码一米八以上?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
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
首先,是关于武大郎。
武大郎矮吗?一点也不。
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
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都还挺让人羡慕的。
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平均身高比现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当时多么令人仰视了!还有,武大郎卖烧饼吗?真实的武大郎,连烧饼都不会做,是“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
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
所以,武大郎不是卖烧饼,而是当官的。
而且,这官儿当得还不错,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儿。
蒙冤的不仅有武大郎,还有潘金莲。
事实上,真实的潘金莲,可是个好姑娘。
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对武大郎一心一意。
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接济他。
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颇有才华,潘金莲又贤良淑惠,那怎么会成了《水浒传》的那等模样?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
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
这黄堂心里想呀,以前赞助过武大郎,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今,这小子发达了,自己却落魄了,怎么也该表示一下吧!哪知道,住在武大郎处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赞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
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都不出一点,这算哪门子的哥们?于是,黄堂就开始报复了。
古往今来,最常见的报复,无非就是那几招,其一就是抹黑造谣,把名声搞臭!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大字报”。
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都是交友不慎惹的祸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
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
这黄堂心里想呀,以前赞助过武大郎,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今,这小子发达了,自己却落魄了,怎么也该表示一下吧!
哪知道,住在武大郎处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赞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
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都不出一点,这算哪门子的哥们?于是,黄堂就开始报复了。
古往今来,最常见的报复,无非就是那几招,其一就是抹黑造谣,把名声搞臭!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
张贴“大字报”。
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西门庆也适时出场了。
西门庆本是一个流氓,唯恐天下不乱,见黄堂抹黑好友这么起劲,于是也在一旁跟着策划出点子。
最后,这位仁兄还“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
当然,这仅是西门庆的一厢情愿。
现实中,西门庆这位小流氓,挺不招女人待见的!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
但黄堂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
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来建的!这下,愧疚之心,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
武植本想给黄堂一个惊喜,哪知还没开始“喜”,就已经够“惊”了!
可造谣容易,灭谣难。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施耐庵这位大才子都信以为真,于是写进了《水浒传》。
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这桩冤案,见于施耐庵后人的道歉诗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志铭中得到了证明。
看来呀,一旦交友不慎,真有可能会无端端“遗臭万年”!
武大郎实为“高富帅”
形象惨遭扭曲
武大郎矮吗?一点也不。
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
武植之墓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都还挺让人羡慕的。
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平均身高比现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当时多么令人仰视了!
还有,武大郎卖烧饼吗?真实的武大郎,连烧饼都不会做,是“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
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
所以,武大郎不是卖烧饼,而是当官的。
而且,这官儿当得还不错,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儿。
蒙冤的不仅有武大郎,还有潘金莲。
事实上,真实的潘金莲,可是个好姑娘。
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对武大郎一心一意。
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接济他。
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颇有才华,潘金莲又贤良淑惠,那怎么会成了《水浒传》的那等模样?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电视剧潘金莲扮演者。
新历史/真相
文_郭华悦
编辑:黄映凤 版式:陈鲜
ECENT HISTORY R
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很多人知晓,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
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
三人,却截然不同。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