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灵魂所在,记录着人类社会
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
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许多传承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列举中国的十大非物
质文化遗产,让大家一饱眼福。

NO10.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
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
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9.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
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
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
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
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8古琴艺术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

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
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在古
代称作“琴”,还有“丝桐”、“瑶琴”等别称。

虽说“伏羲制琴”、”
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7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
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
时﹐经纬三才”。

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6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
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

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
定岁之所在。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
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
变换有密切关系。

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5中国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
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
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
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
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4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
(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
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
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汉字为依托,是
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3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

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
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
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2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

印刷术作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
大影响。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
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
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1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
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
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
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
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
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
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
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
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