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用语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文字和科学速写,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发展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
初学化学的初中生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组成化学用语的外文字母符号,他们定会觉得枯草难记,甚至产生畏惧厌烦情绪。
多年来为了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心态,结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我作个一些摸索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学习化学用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表述化学知识的化学用语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这既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由于不能与具体物质联系起来,学习只凭机械背诵,记忆是很困难的,即使记住了也是空洞的形式知识,不可能牢固掌握。
要使学生掌握化学用语就需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散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量,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层层渗透、步步落实、使新旧知识前后联系、互相呼应、反复练习、经常运用。
如教学元素符号时,我将大纲要求记忆常见的二十四种元素符号,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四组,一组为:N、 O、 He 、Ne、 Ar;二组为:Na 、K 、Ca、 F 、Cl 、Si;三组为:Fe、Mg、 S 、C、 P、Mn;四组为:H、 Cu、 Zn 、Hg 、Ba、 Al、 Ag。
第一组在复习第一章(小结空气组成)进行:
空气化学式元素符号
氮气 N2 N
氧气 O2 O
氦气 He He
氖气 Ne Ne
氩气 Ar Ar
初次接触元素符号虽然没有理解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概念,但学生极感兴趣,以此说明这是世界化学界统一规定,掌握它可以进行国际交流,具有书写方便等特点,学生很快熟记。
第二组在学习离子、离子化合物形成时,结合典型金属、非金属最外层电子特点以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推出元素符号,根据其结构特点加强他们的记忆。
第三组是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和制气时进行,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铁、镁、硫、磷、碳充分认识其各自突出的物理性质,其次通过实验观察他们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最后推出他们的元素符号。
在氧气制气中抓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特点推出锰元素,学生在试验中很快记住。
老师有意识指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中增加物质的化学式为以后教学埋下伏笔。
第四组完全掌握推迟到第六章金属的性质中进行,首先让学生感知锌、铜、汞、银突出的物理性质,然后在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中逐步推出元素符号,抓住氢、钡突出特点推出元素符号,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学生很快用方程式表达反应,在愉悦的气氛中对相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再次认识,同时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实验、综合等各种能力进行培养。
二、学习化学用语应理解含义,抓住要点读、写并重。
化学用语本身就含有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他不仅代表物质及其变化实质,而且有代表量的关系。
如在化学式书写教学中,首先在检查复习元素、元素符号、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纯净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指出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确知各纯净物有一定的固定组成,中文的名称不能确切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果用语言文字表述物质的组成又很累赘,学习和研究上极不方便。
以常见水的化学式为例引导学生得出概念,明确化学式表示纯物质的分子构成及分子中原子种类和个数,也表示水及组成的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特别强调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不能凭空臆造。
然后水到渠成推出单质、化合物的读法、写法。
在识别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经常练习读写运用,训练中老师引导学生寻求规律,要求学生在读写中联想含义并加强记忆,严格训练书写技能和习惯,从而达到熟练掌握。
三化学用语应名副其实。
初学化学用语随意拼凑现象较为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手段,结合具体实物,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讲授,使学生正确了解每个化学用语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化学事实。
如在教学怎样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为让学生意识到要尊重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设计这样的三个实验;三个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分别与对应的磷发生反应,其中一反应磷过剩,一反应氧气过剩,一反应刚好。
教学时首先演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结合问题观察现象(1、反应条件是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生产新物质?)用事实说明生产的物质是五氧化二磷,并以次告诉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间的反应要尊重事实,绝不能随意拼凑,同时指出初学化学方程式很多是在前人实验的结论上进行。
(P+O2=P2O5)然后演示氧气和磷过剩反应,通过学生对比第一个实验不同之处用过剩的事实说明物质间的反应其质量一定成比例,即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现为配平( 4P+5O2=2P2O5 )事实让学生
懂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在后面学习中尽可能让实验得出。
学生联想到化学实验事实记忆极为方便,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用语教学中还应不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在掌握化学用语的同时,也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化学用语记忆同样能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