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
(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
B.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C. 地球公转轨道是完美的圆形
D. 地球自转轴始终指向太阳
2、中国四大盆地中,位于最西端的是哪一个?
A. 柴达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4、以下关于长江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B、长江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内河交通大动脉
C、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D、长江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
5、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最小?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特征
D. 人口密度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更替
C. 极昼极夜现象
D. 昼夜交替
7、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东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8、以下哪个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9、下列关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中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B.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C.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D. 东北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10、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A. 上海
B. 重庆
C. 深圳
D. 天津
11、【题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中,主要根据气候特征划分的是:
A. 黑河-腾冲线
B. 秦岭-淮河线
C. 长江-黄河线
D. 阴山-贺兰山线
12、【题目】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是:
A. 长江的冲积平原
B.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C. 黄河的三角洲
D. 雨季的洪水泛滥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层次?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大气圈
1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A. 地球自转
B. 地心引力
C. 板块之间的摩擦力
D. 地幔对流产生的推动力
15、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C. 我国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 我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6、以下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B.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三大地理区域
C. 海河是我国第三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两个地理区域
D. 珠江是我国第四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一个地理区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背景:
假设你正在研究中国某区域的地理特征,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多条河流和湖泊,并且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问题描述:
1.请根据上述背景信息,指出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有哪些?(至少列举两种)
2.针对每一种列出的自然灾害,请简要说明其成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两项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二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
【小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小题2】分析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第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多样,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丰富。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材料二:
该地区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主要河流的流向特点。

(3)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些?分别简述其分布区域。

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
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
B.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C. 地球公转轨道是完美的圆形
D. 地球自转轴始终指向太阳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确实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选项A错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远短于其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大约365.25天)。

选项C不准确,虽然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接近圆形,但实际上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圆。

选项D也是错误的,地球自转轴并不是指向太阳而是大致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个点,在一年中会有轻微变化但总体方向不变。

2、中国四大盆地中,位于最西端的是哪一个?
A. 柴达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答案:C
•解析: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同时也是四大盆地中最靠西的一个。

柴达木盆地主要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川盆地处于四川省东部至重庆市之间;而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虽也较偏西,但在位置上不如塔里木盆地更加西侧。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答案:D
解析:中国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不属于高原,而是一个广阔的平原地区,因此正确答案是D。

4、以下关于长江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B、长江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内河交通大动脉
C、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D、长江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
答案:C
解析:长江流域确实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但描述错误的是C选项,因为长江流域不仅气候湿润,而且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他选项A、B、D都是关于长江的正确描述。

5、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最小?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特征
D. 人口密度
答案:D. 人口密度
解析:气候主要受到纬度位置、海陆分布以及地形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虽然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小气候,但就宏观气候而言,人口密度不是决定性因素。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更替
C. 极昼极夜现象
D. 昼夜交替
答案:D. 昼夜交替
解析: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及极昼极夜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及其轴倾斜角所引起的。

7、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东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答案:A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

8、以下哪个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D
解析:我国地势分为三个阶梯,黄土高原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介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和第三阶梯的华北平原之间。

其他选项分别为第一阶梯和第三阶梯。

9、下列关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中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B.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C.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D. 东北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C. 静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解析: A选项错误,因为中国地形多样,并不以平原为主,而是山区占了相当大
的比例。

B选项不正确,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而非黄河。

D选项也不准确,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青藏高原确实为世界上海拔最高且面积较大的高原,因此C选项正确。

10、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A. 上海
B. 重庆
C. 深圳
D. 天津
答案:C. 深圳
解析:中国的四大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重庆。

深圳虽然在经济上非常重要,但它属于广东省的一个副省级市,并非直辖市。

因此,根据题目要求选出不属于直辖市的城市,则正确答案为C选项深圳。

11、【题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中,主要根据气候特征划分的是:
A. 黑河-腾冲线
B. 秦岭-淮河线
C. 长江-黄河线
D. 阴山-贺兰山线
【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依据气候特征划分,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也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其他选项的分界线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划分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2、【题目】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是:
A. 长江的冲积平原
B.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C. 黄河的三角洲
D. 雨季的洪水泛滥
【答案】B
【解析】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中的地壳隆起和碰撞作用,属于地质作用。

A、C、D选项中,长江的冲积平原、黄河的三角洲和雨季的洪水泛滥虽然与地质作用有关,但更多的是受水流、沉积等外力作用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层次?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大气圈
【答案】D. 大气圈
【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大气圈属于地球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

1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A. 地球自转
B. 地心引力
C. 板块之间的摩擦力
D. 地幔对流产生的推动力
【答案】D. 地幔对流产生的推动力
【解析】岩石圈板块的移动主要是由地幔内部热对流所产生的力量驱动的。

地幔中的物质因为热量分布不均而产生对流运动,这种对流进一步影响了位于其上的板块运动。

其他选项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板块,但不是主要驱动力。

15、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C. 我国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 我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其中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因此,选项B正确。

16、以下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B.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三大地理区域
C. 海河是我国第三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两个地理区域
D. 珠江是我国第四长的河流,流经我国一个地理区域
答案:A
解析: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我国三大地理区域。

海河和珠江的长度均不及黄河。

因此,选项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背景:
假设你正在研究中国某区域的地理特征,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多条河流和湖泊,并且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问题描述:
1.请根据上述背景信息,指出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有哪些?(至少列举两种)
2.针对每一种列出的自然灾害,请简要说明其成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两项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
1.该地区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
•洪涝灾害
•台风
2.成因及其影响分析如下:
•洪涝灾害
•成因: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尤其是夏季常受季风影响导致降水量大;加之该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时容易积水形成内涝。

此外,当上游来水过多或短时间内降雨量极大时,河流超出承载能力也会引发洪水。

•影响:造成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甚至绝收;房屋倒塌或损坏;道路中断影响交通;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

•台风
•成因:每年夏秋季节,热带海洋上空形成的低压系统在适宜条件下发展成为强风暴即为台风。

东南沿海处于太平洋西北部,是台风登陆中国大陆的主要路径之一。

•影响:带来强风暴雨天气,破坏力巨大。

不仅能够摧毁建筑物、基础设施,而且会导致严重的水患问题,如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

3.防灾减灾措施建议: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比如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等,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对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区地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从而降低山洪暴发的风险;
•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居民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第二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
【小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小题2】分析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答案】
【小题1】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1.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3.靠近我国东部沿海,临近海洋。

【小题2】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1.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2.成因: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靠近太平洋;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解析】
【小题1】通过观察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靠近海洋,同时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我国北方地区。

【小题2】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靠近太平洋,受到季风的影响。

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第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多样,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丰富。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材料二:
该地区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主要河流的流向特点。

(3)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些?分别简述其分布区域。

答案:
(1)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降水丰富,水资源总量丰富。

(2)该地区主要河流的流向特点: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山地和高原。

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气候类型多样,降水丰富,水资源总量丰富,因此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2)结合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说明该地区主要河流的流向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地理常识,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高原,并且可以分别简述其分布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