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

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

笫进士,调乌程尉。

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
....异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参军。

吏部侍郎马載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

”再迁监察御史。

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
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

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
....。

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莞,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

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

”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

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

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

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

”颋顿首谢。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

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颞能推其长。

在帝前奏璟有表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要中璟所执故帝夫尝不从三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

俄检棱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时蜀凋肢,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

颋尚筒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街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

”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

”颋曰:“不然。

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

还,分主十
铨事
..。

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苏颋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B.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C.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D.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良方正是古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由王公大臣举荐,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
B. 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是天子近侍之臣,唐时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C. 颂是以颂扬为宗旨的一种文体,苏颋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奉诏撰写《朝觐坛颂》。

D. 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根据资格条件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颋年少聪敏,颇受赞誉。

他读书过目不忘,进土及第后,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吏部侍郎马载因而称赞他“一日千里”。

B. 苏颋处理政务,思如泉涌。

玄宗平定内乱,积压的公文很多,他口授处理意见,不仅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令李峤自叹不如。

C. 苏颋深得器重,屡获拔擢。

父亲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坚持服满丧制才任职;丧期结束,皇帝又破格任命他为中书侍郎。

D. 苏颋崇尚简静,理政有方。

蜀地民生凋敝,他招募戍卒,发给酬劳,取代百姓劳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2)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
(二)文化常识(本题共2小题,6分)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
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兼”“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D.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李煜《相见欢》一诗中,以景喻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诗中表达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
,。

(3)《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安逸享乐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是:,。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5晏殊的《浣溪沙》一诗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被后人誉为“千
古奇偶”的词句是:,。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是:,。

(7)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诗句是:,。

(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9)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赞赏的诗句是:,。

(10)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4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题(9分)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

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

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

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
B. 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
C. 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
D. 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
1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14.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15.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16.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17.下列理解,与漫画寓意符合的一项是( ) (3分)
A.赞美动物惊人的智慧。

B.调侃人类的自以为是。

C.启发人与动物平等相处。

D.讽刺机械刻板的科学研究。

18.下面是某校毕业生写给母校80年校庆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惊闻母校八十华诞,我百感交集!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那几年,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饮水思源,永难忘怀!敬爱的老师,我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2)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4)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1)。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2)。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3)。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20.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在“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活动中,我们借助“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表”,科学分析了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也认识到了“自我评价”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只要进行了自我学习评价,就能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益。

①进行了自我学习评价,不一定就能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②。

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4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2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4分)
(2)揭示画面寓意。

(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00年前,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引领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民主和科学,也为民族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在地背后的中国航天人团队中,大多数是80、90后的年轻人。

材料三:某单位新来的年轻人小王,不用心、不加班,也不在意业绩,在清淡中领一份基础工资,过着“无所谓”的日子。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B 铅笔正确填涂)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 7【A 】【B 】〖C 〗【D 】 8【A 】【B 】〖C 〗【D 】 9【A 】【B 】〖C 〗【D 】 12【A 】【B 】〖C 〗【D 】 13【A 】【B 】〖C 〗【D 】 14【A 】【B 】〖C 〗【D 】
15【A 】【B 】〖C 〗【D 】
16【A 】【B 】〖C 〗【D 】
17【A 】【B 】〖C 〗【D 】
18【A 】【B 】〖C 〗【D 】
19【A 】【B 】〖C 〗【D 】
21【A 】【B 】〖C 〗【D 】 22【A 】【B 】〖C 〗【D 】23【A 】【B 】〖C 〗【D 】
二(一)文言文阅读翻译(10分)
7(1)(5分)
(2)(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 __ _
(2),。

(3),。

⑷,。

(5),。

(6),。

(7),。

(8),。

(9),。

(10),。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5分)
①将改为②将改为
③将改为④将改为
⑤将改为
19、(6分)
(1)
(2)
(3)
20、(4分)
②。

③。

22、(6分)
(1)(4分)
(2)(2分)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1. C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

故选C。

2.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

故选C。

3. 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 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4. 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由主语璟前断可排除A和D 两项,由主语二人前断可排B项,故选C项。

5. A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A项“由王公大臣举荐”错,被举者须经皇帝亲自策问,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

故选A项。

6.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一日千里:形容良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步神速或事业发展得很快。

吏部侍郎马载称赞苏颋“一日千里”,不是因为他考试成绩好,而是因为他官职升迁得快。

故选A项。

7. (5分)(1)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
我为你感到遗憾。

(2)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每”是时常,“恨”是遗憾;第二句中,“夺”是侵夺,“远近”是偏义复词,距离远。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

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

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

”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

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宥。

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授官中书舍人。

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

书史禀告他说:“请您慢慢说,不然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

”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

”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

苏颋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满丧制才上任。

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

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

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苏颋叩头拜谢。

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长处。

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帝心意之处,苏颋再次申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愉快。

开元八年,苏颋罢免宰相任礼部尚书。

不久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剑南地区盐铁供给本州。

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实粮库。

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

”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

”苏颋说:“不是这样。

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

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二)文化常识(本题共2小题,6分)
8、C A项,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B项,“女弟”是指妹妹。

D项,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