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
偏小。
(√)
2.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
解定析。:回该答实下验列的问关题键:是温度的测定,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 高(中1)和为热 准确测测定定的实准验确数性据的,关起键始是时提盐高酸装与置烧的碱保温温效果。
解度析相:同所,测而温终度止2温.9 度℃与与起其始他温温度度之相差差(t1太-大t2),分应舍去,代入计 算别式为的①温2度.3 差℃应,取②①2.4和℃②,的③平2均.9值℃。,则最终代
(3)与反应热的关系
等压条件下,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 时,焓变与化学 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 ΔH=Qp 。
[特别提醒] 物质所聚集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 同,“焓”也不同,一般来说气态>液态>固态。
1.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ΔH>0 为吸热反应,ΔH<0 为放热反应。 2.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时,与能量有什么关系?反应的焓 变与其又有什么关系? 提示:化学键形成时放出能量,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反 应的焓变等于两者之差。 3.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条件有什么关系?
反应。反应产物的总焓小于反应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能
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答案:A
3.下表为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填写空白处。
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键
1 mol A—B化学键
反应中能量变化
H—H Cl—Cl
吸收436 kJ 吸收243 kJ
共吸收_6_7_9__kJ
H—Cl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B.某些化学键形成时吸收能量,某些化学键断裂时放出能量 C.形成新化学键不一定放出能量 D.有热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解析:断裂化学键一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一定放出能量; 有热量变化的过程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答案:A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反应反应热与酸的强弱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
(2)10 mL 1.0 mol·L-1 的 NaOH 溶液与 10 mL 1.0 mol·L-1 的盐酸
混合,20 mL 1.0 mol·L-1 的 NaOH 溶液与 20 mL 1.0 mol·L-1 的
提示:焓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
1.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2.焓变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吸收能量 E1 ↓
反应物―旧新―化化―学学――键键―断形―裂成→反应产物 ↓
放出能量 E2 E1>E2 反应吸收能量 ΔH>0 E1<E2 反应放出能量 ΔH<0 即: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的化 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总和。
解入析计:算式因的为温固度体差N的aO平H均溶值于为水__放2_.3_热5__,__所℃以。如果用 0.50 mol·L-1 的(2盐)在酸操和作氢正氧确化的钠前固提体下进提行高实中验和,反则应实 反应验热中测所定测的出准的确“性中和 热的”关的键热是值__将提__偏高__大装__。置__的__保__温__效__果___。
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1)概念: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用符号 H表示。
(2)意义:相同量的不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其焓不同。 2.焓变
(1)概念: 反应产物总焓与 反应物总焓之差。 (2)表达式:ΔH=_H__(_反__应__产__物__)_-__H__(_反__应__物__)___ , 单位:_k_J_·_m__o_l-__1 或 J·mol-1。
4.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1)。 (2)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用绝热装置, 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 (3)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 量 NaOH 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 响测量结果。 (4)读取中和反应的温度(t2)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5)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 量数值偏低。 (6)反应热的数值是 57.3 kJ·mol-1,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 量无关。
⑤用同样方法测定 KOH 溶液与盐酸反应、NaOH 溶液与
硝酸反应、盐酸与氨水的反应热。
(3)数据处理
一组
实验 NaOH+HCl
溶液温度/K 温度变化 反应热 T1 T2 ΔT/K kJ·mol-1
二组 KOH+HCl
三组 NaOH+HNO3 四组 HCl+NH3·H2O
1.以上四组实验,测得热效应相等吗? 提示:实验测得前三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第四 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最小。 2.实验操作一般重复 2~3 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多次计算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第 1 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 1 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
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 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放出431 kJ
共放出_8_6_2_kJ
结论 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__1_8_3_ kJ的热量
解析:共吸收能量:436 kJ+243 kJ=679 kJ; 共放出能量:2×431 kJ=862 kJ, 共吸收能量-共放出能量=679 kJ-862 kJ=-183 kJ,即 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183 kJ热量。
3.焓变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
放热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关系
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表示 方法
ΔH<0
ΔH>0
图示
4.ΔH 的计算方法 (1)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 能量。 (2)Δ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1.“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B.反应热的变化 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
解析: “焓”描述的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
有的性质。
答案:A
2.已知某反应的焓变小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
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解析: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 时,为放热
2.反应热可用量热计测量,计算公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焓变 ΔH=
H 反应产物 _H 反应物,ΔH>0 时为吸热反应,ΔH<0 时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化学键能的关系:
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成键放出的能 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 释放 或 吸收 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1.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其反应热是相等的, 都约是 57.3 kJ·mol-1。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2.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 热一般小于 57.3 kJ·mol-1,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化合生成 H2O。若反应过 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等),这部 分反应热不在中和反应反应热之内。
返回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 用于测定反应热的仪器称为 量热计 ,由内、外两个筒组成, 内筒为 反应容器 ,外筒起 保温作用 。 2.原理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 Q= -c(T2-T1) ,式中 C 代表体系的 _热__容_,T1、T2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 温度 。
3.利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室温下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实验药品 1.0 mol·L-1 盐酸,1.0 mol·L-1 NaOH 溶液,1.0 mol·L-1 硝酸, 1.0 mol·L-1 氨水,1.0 mol·L-1 KOH 溶液。 (2)实验步骤 ①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盐酸 100 mL,搅拌后测初始温度 T1。 ②向烧杯中加入 NaOH 溶液 100 mL,调节温度为 T1。 ③快速将烧杯中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搅拌,记 录体系的最高温度 T2。 ④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ΔH=-0.418×02.×1 T2-T1 kJ·mol-1。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生成物总 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答案:D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
(3)如果用 0.50 mol·L-1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 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热值将__偏__大____(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
[方法技巧]
中和热测量的误差分析方法 (1)分析误差原理
根据中和热ΔH(即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计算公式:ΔH
-Q = nH2O ,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变小,则中和热(ΔH)偏
返回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一
定是化学变化
D.碘升华时放出能量
解析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光、电、热等能量可转化为化 学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电、热等能量,A 项正确;有 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B 项错误;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如 H2+I2===2HI,2NO +O2===2NO2,但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 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C 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 故 D 项错误。 答案:A
大;反之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变大,则中和热(ΔH)偏小。
[方法技巧] (2)产生误差的原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⑥测过盐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
之间的转化 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
数值不同 ③反应热通常用 Q 表示,反应放热时,Q 为负值,
反应吸热时,Q 为正值
A.只有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全部正确
解析
解析: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 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 释放或吸收,故①正确。反应热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化学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吸热时 Q 为正值,放 热时 Q 为负值,并且可通过实验测得,故②③也正确。 答案:D
盐酸混合,反应热后者是前者的 2 倍。
(√)
(3) 在 稀 溶 液 中 , H + (aq) + OH - (aq)===H2O(l) ΔH = - 57.3
kJ·mol-1,若将含 0.5 mol H2SO4 的浓 H2SO4 与含 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
2.符号:用 Q 表示,反应吸热时,Q 为正值;反应放热时, Q 为负值。
3.单位: kJ·mol-1 或 kJ·mol-1。 4.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 理论 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 称为热化学。
[特别提醒] (1)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如物质的三态变 化、NH4NO3 溶于水吸热、浓 H2SO4 稀释放热等。 (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