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课标要求]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了解碳元素的多种存在形态及碳的多种同素异形体。
3.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二者的相互转化、区别与鉴定。
,
1.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
2.Na 2CO 3俗称纯碱或苏打,主要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
3.NaHCO 3俗称小苏打,主要用于制造发酵粉;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4.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Na 2CO 3+HCl===NaHCO 3+NaCl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如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O 2和O 3,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C 60等。
[特别提醒]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2)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碳的同素异形体
1.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CaCO 3和MgCO 3 B .O 2和O 3 C .CO 和CO 2
D .H 2O 和H 2O 2
解析:选B 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A 、C 、D 三组物质均为化合物,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2.用短线连接Ⅰ和Ⅱ中相应的物质和用途。
解析:碳元素存在金刚石、石墨和C 60等多种同素异形体,由于它们的颜色、光泽、透明度、质地、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石墨质软,具有润滑性和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电极、电车滑块、润滑剂等;金刚石具有晶莹剔透、硬度大等性质,可用做装饰品和磨具等;C 60具有一些特性,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催化剂或催化剂的载体。
答案:A -⑦ B -⑤⑥ C -①②③④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繁多的含碳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
⎨⎧
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甲烷。
无机物⎩⎪⎨
⎪⎧
氧化物:如CO 、CO 2
等。
碳酸盐:如方解石CaCO 3
、菱铁矿FeCO 3
等。
[特别提醒] (1)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2)碳元素是形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足量盐酸反应
a .Na 2CO 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
b .NaHCO 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 +CO 2↑+H 2O 。
②与碱(NaOH)溶液反应
a .Na 2CO 3溶液与NaOH 溶液不反应。
b .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③稳定性(后续探究) (3)重要应用
①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②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以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
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问题思考]
(1)实验开始时,烧杯a、b中均有气泡冒出,能否说明Na2CO3和NaHCO3加热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提示:不能;因为气体受热时膨胀,烧杯中都会有气泡冒出。
(2)实验时,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而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依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提示:Na2CO3受热不易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气体,因此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3)若将大小试管中的Na2CO3和NaHCO3位置互换,能否给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提示:不能;因为大试管中固体受热温度高而小试管中受热温度低,NaHCO3受热分解的原因也可能是温度高引起的。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问题思考]
(1)分别向等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CaCl2溶液如图1、图2所示,产生的实验现象相同吗?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相同;图1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发生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
图2中无明显现象,因为NaHCO3与CaCl2不反应。
(2)利用该实验方法,能否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提示:因为两者的实验现象不同,故可以鉴别两种溶液。
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1)固体鉴别法——加热法
给固体加热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为NaHCO3,无明显现象的为Na2CO3。
(2)溶液鉴别方法
①沉淀法: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无明显现象的为NaHCO3;
②气体法: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过一会才产生气泡的是Na2CO3。
2.Na2CO3与NaHCO3的除杂
3.Na 2CO 33
涉及反应: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1.有两个试管分别装有Na 2CO 3和NaHCO 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2323323↓+Na 2CO 3+2H 2O ;B 项,Na 2CO 3、NaHCO 3分别与等浓度盐酸反应时,NaHCO 3反应剧烈;C 项,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D 项,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先后发生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反应开始无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气泡。
2.除去Na 2CO 3粉末中NaHCO 3的方法是( ) A .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再蒸发结晶 B .直接加热 C .加入Ba(OH)2固体 D .加入盐酸
解析:选B 除去Na 2CO 3粉末中的NaHCO 3,利用加热分解NaHCO 3的方法。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 B .白磷和红磷 C .Na 2O 和Na 2O 2
D .氧气和臭氧
解析:选C 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反应时,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C 和O 2
B .Na 2CO 3和盐酸
C .Na 和O 2
D .NaHCO 3和NaOH
解析:选D A 项,C +O 2(足量)=====点燃CO 2,2C +O 2(不足)=====点燃
2CO ;B 项,Na 2CO 3+HCl(少量)===NaCl +NaHCO 3、Na 2CO 3+2HCl(足量)===2NaCl +CO 2↑+H 2O ;C 项,4Na +O 2===2Na 2O,2Na +O 2=====△
Na 2O 2;D 项,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3.现有两瓶白色固体化学药品,一瓶为Na 2CO 3,另一瓶为NaHCO 3。
无法将其鉴别开来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 .溶于水,加入CaCl 2溶液
D .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Ba(OH)2溶液
解析:选D 加热时,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生成,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 3,A 项正确;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可根据产生气泡的速度不同鉴别,B 项正确;Na 2CO 3与CaCl 2反应生成沉淀,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C 项正确;两者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均没有明显现象,与Ba(OH)2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完全相同,D 项不能鉴别。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不相同
B .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
D .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
解析:选D A 项,根据碳原子守恒,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
B 项,发生反应:CO 2-
3+H +
===HCO -
3,不生成CO 2。
C 项,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 3产生的CO 2多。
D 项,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时发生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反应中消耗H 2O ,且生成的NaHCO 3溶解度小、质量多,故NaHCO 3会结晶析出。
5.在下列的空白处填写最适宜的除杂试剂或方法。
(1)小苏打溶液中含少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打固体中含少量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HCl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Cl 中含有少量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除杂时发生的反应分别为:(1)Na 2CO 3+CO 2+H 2O===2NaHCO 3;(2)2NaHCO 3=====△
Na 2CO 3
+CO 2↑+H 2O ;(3)NaHCO 3+HCl===NaCl +CO 2↑+H 2O ;(4)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
答案:(1)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 (2)充分加热 (3)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的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 (4)加适量稀盐酸
1.“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
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与金刚石、C 60、C 70是同素异形体
B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C .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
D .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
解析:选A B 项,石墨烯不是有机物;C 项,石墨烯中碳原子呈0价;D 项,石墨烯是单质,不是电解质。
2.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和俗名一致的是( ) A .碳酸钙、CaCO 3、生石灰 B .氢氧化钠、NaOH 、纯碱 C .碳酸钠、Na 2CO 3、苏打 D .碳酸氢钠、NaHCO 3、苏打
解析:选C A 项中,生石灰是CaO ;B 项中,纯碱是Na 2CO 3;D 项中,苏打是Na 2CO 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铅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儿童在使用时不会引起中毒
B .CO 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地吸收CO ,防止煤气中毒
C .纯碱水溶液显碱性,但不属于碱
D .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选B CO 不溶于水,故居室内放置清水,不能减少CO 的含量。
4.除去NaHC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 2CO 3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加入稀盐酸
解析:选A 二氧化碳与Na 2CO 3反应而不与NaHCO 3反应,A 正确;Na 2CO 3溶液、NaHCO 3
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盐酸均能发生反应,B、C、D错误。
5.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
A.Na2CO3溶液 B.CaCO3
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解析:选C A项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项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C项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D项既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
6.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HCO-3、CO2-3
B.K+、H+、CO2-3、HCO-3
C.Na+、Ba2+、HCO-3、OH-
D.Ca2+、Ba2+、Cl-、HCO-3
解析:选D A项,Ca2++CO2-3===CaCO3↓;B项,H++HCO-3===CO2↑+H2O,2H++CO2-3===CO2↑+H2O;C项,HCO-3+OH-===CO2-3+H2O,Ba2++CO2-3===BaCO3↓。
7.下列试剂能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是( )
A.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NaCl溶液 D.NaOH溶液
解析:选A 由于盐酸与NaHCO3反应比与Na2CO3反应剧烈,A项可以;澄清石灰水与NaHCO3、Na2CO3溶液均能生成白色沉淀,B项不可以;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NaCl溶液均不反应,C项不可以;Na2CO3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D项不可以。
8.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 )
A.2∶1 B.1∶1
C.1∶2 D.4∶1
解析:选B 不论NaHCO3是直接与酸反应,还是受热分解后的固体再与酸反应,其中的Na+均转化为NaCl,即有关系NaHCO3~NaCl~HCl,因此,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比为1∶1。
9.(1)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________。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
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CO 2-
3与H +
分两步反应,开始时发生反应:CO 2-
3+H +
===HCO -
3,HCO -
3浓度增大,随着盐酸不断滴入,发生反应:HCO -
3+H +
===H 2O +CO 2↑,HCO -
3浓度减小
(2)2Na +
+CO 2-
3+CO 2+H 2O===2NaHCO 3↓
析出晶体(或溶液变浑浊) NaHCO 3的溶解度比Na 2CO 3的小,且溶剂质量减小,溶质NaHCO 3
结晶析出
10.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9 g ,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了3.1 g ,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在剩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反应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析:(1)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Δm 168 g 62 g m 3.1 g
m =
3.1 g
62 g
×168 g=8.4 g , 则碳酸钠的质量为:19 g -8.4 g =10.6 g 。
(2)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106 g 22.4 L (19-3.1) g V
V =
19-3.1 g
106 g
×22.4 L=3.36 L 。
答案:(1)10.6 g (2)3.36 L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C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D .C 60也是碳的单质
解析:选D 由金刚石、石墨组成的混合物只含碳元素,A 项错误;由于金刚石、石墨的空间结构不同,才导致二者性质不同,B 项错误;石墨、金刚石属于不同物质,二者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 项错误。
2.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稀盐酸
解析:选A A项,NaHCO3+NaOH===Na2CO3+H2O;B项,NaHCO3+NaHSO4===Na2SO4+CO2↑+H2O,有气体生成;C项,NaHCO3+Ba(OH)2===NaOH+BaCO3↓+H2O或2NaHCO3+Ba(OH)2===Na2CO3+BaCO3↓+2H2O,有沉淀生成;D项,NaHCO3+HCl===NaCl+CO2↑+H2O,有气体生成。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析:选D NaHCO3与石灰水反应时,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也不相同,但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都有CaCO3生成。
当加入少量石灰水时,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当加入过量石灰水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a(OH)2===NaOH+CaCO3↓+H2O,C正确;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得到等量的CO2,D不正确。
4.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HCO3固体受热容易分解,而Na2CO3固体受热不容易分解
B.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盐酸的量比后者多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溶液,前者颜色比后者深
D.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解析:选D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知A正确;53 g (0.5 mol) Na2CO3消耗1 mol HCl,84 g (1 mol) NaHCO3消耗1 mol HCl,故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Na2CO3消耗盐酸的量比NaHCO3多,B正确;Na2CO3比NaHCO3水解能力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碱性更强,滴加酚酞溶液,前者颜色比后者深,C 正确;Na2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2-3===BaCO3↓,NaHCO3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CO-3+2OH-===BaCO3↓+CO2-3+2H2O,D错误。
5.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硫酸,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粉末,待Na2CO3和NaHCO3完全反应,则天平两边( )
A.放Na2CO3的一端托盘下沉
B.放NaHCO3的一端托盘下沉
C .仍保持平衡
D .无法判断
解析:选A 设两者的质量均为m g ,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m /106 mol ,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m /84 mol ,1 mol 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1 mol 二氧化碳,1 mol 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也生成1 mol 二氧化碳,因为相同质量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故碳酸氢钠放出的二氧化碳多,即反应后放碳酸氢钠一端质量小,所以A 项正确。
6.下列各组物质不用任何外加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就能鉴别的是( )
A .AgNO 3溶液和NaCl 溶液
B .BaCl 2溶液和KHSO 4溶液
C .CaCl 2溶液和Na 2CO 3溶液
D .Na 2CO 3溶液和盐酸
解析:选D 不用外加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就能鉴别,必须是两种溶液改变互相滴加顺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D 项,Na 2CO 3溶液滴入盐酸中: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立即有气体产生,盐酸滴入Na 2CO 3溶液中时:HCl +Na 2CO 3===NaCl +NaHCO 3、NaHCO 3+HCl===NaCl +CO 2↑+H 2O ,开始无气体,后来产生气体。
7.将106 g 的Na 2CO 3和84 g 的NaHCO 3都经充分加热,再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耗盐酸一样多
B .放出CO 2的总量一样多
C .后者生成的NaCl 是前者的一半
D .后者消耗盐酸是前者的一半
解析:选A 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106 g Na 2CO 3恰好与2 mol HCl 反应,
生成2 mol NaCl 、1 mol CO 2。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84 g NaHCO 3分解产生0.5 mol
Na 2CO 3、0.5 mol CO 2;0.5 mol Na 2CO 3再与HCl 反应,消耗1 mol HCl ,产生0.5 mol CO 2、1 mol NaCl 。
B 、C 、D 正确,A 错误。
8.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84w 2-53w 131w 1 B.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115w 2-84w 131w 1
解析:选A 由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Δm
2×84 62
m (NaHCO 3) w 1-w 2
m (NaHCO 3)=w 1-w 231,
则m (Na 2CO 3)=w 1-m (NaHCO 3)=
84w 2-53w 131,Na 2CO 3的纯度为m 2CO 3w 1×100%=
84w 2-53w 131w 1。
9.如图所示,向某Na 2CO 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CO 2的过程。
(1)写出a 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 点到b 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Na 2CO 3溶液中含m mol Na 2CO 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 -和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滴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等于________ mol(用m 表示)。
解析:(1)a 点以前无CO 2产生,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HCl===NaCl +NaHCO 3。
(2)a 点到b 点产生CO 2的量随加入盐酸的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发生的反应为NaHCO 3+HCl===NaCl +CO 2↑+H 2O 。
(3)当溶液中n (Cl -)∶n (HCO -3)=2∶1时,设n (Cl -)=x mol, 则n (HCO -3)=x 2 mol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离子为Na +、Cl -、HCO -3,据电荷守恒规律可得: x mol +x 2
mol =n (Na +)=2m mol , 解得x =43
m mol 。
由氯离子个数守恒得n (HCl)=n (Cl -)=43
m mol 。
答案:(1)CO 2-3+H +===HCO -
3
(2)HCO -3+H +===CO 2↑+H 2O
(3)4m 3
10.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Ⅰ中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X为Na2CO3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为NaHCO3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可知此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
(2)Ⅱ装置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Ⅳ装置均利用了Na2CO3和NaHCO3________性的区别。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
有的同学在盛Na2CO3的导管口观察到开始加热时也有气泡产生,据此该同学认为Na2CO3加热也能分解。
你认为此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分析此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以上方法,请你再举出一例鉴别二者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CO3、NaHCO3均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故Ⅰ装置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2)Ⅱ装置中由于NaHCO3、Na2CO3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其中NaH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从而鉴别二者。
(3)Ⅲ、Ⅳ装置均利用NaHCO3受热易分解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答案:(1)①CO2-3+2H+===H2O+CO2↑
②HCO-3+H+===H2O+CO2↑③不能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加NaHCO3的气球膨胀较快且较大
(3)热稳定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4)NaHCO 3 错误 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5)将Na 2CO 3、NaHCO 3分别配制成溶液,然后分别滴加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等),生成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Na 2CO 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NaHCO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