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格障碍的男性更易网络成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格障碍的男性更易网络成瘾
*导读: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了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
报告中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而
据美国调研机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周
在线时间为17.9小时,已经位居全球首位。
……
有韩国科学家指出,在14%的成年男性恋网者中,66.1%的人患
有严重人格障碍。
而且调查显示,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
恋网男性比女性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更突出。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中心了解到,我国也有同样特点,其中六类病态人格更易网络成瘾,男女比例更高达19:1。
有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网络上成瘾
前不久,因为MSN经常不能联机导致有白领情绪焦躁甚至摔文案、砸电脑现象发生。
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网络成瘾的早期表现。
而具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由于网络满足了他的某些需求,就更容易在网络条件下成瘾。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黄秀琴说,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人格特征,而且大多数人在对网络上瘾之前,常有其它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从儿
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出现人格问题,至成年期呈现明显病理性人格,并且会延续终身,而且以男性为主。
黄秀琴说,他们曾经也作过一个统计,统计对象共607例的网络成瘾患者,其中男性网络成瘾患者95%左右,女性是5%左右,这是非常明显的,同时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也一直在研
究网络成瘾问题。
他发现,虽然有些人上网时间较长,但并没有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也就是说,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一定正相关。
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却更容易因成瘾而使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
因人格障碍而成瘾的人是因为成长中的心理缺失
他发现,在人的成长期,心理上需要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
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
但是,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孩子就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而中国人在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
少在家,想尽责也尽不了。
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
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在城市里还存在着“游戏缺失”的问题。
特别是男生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
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
“同伴缺失”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没有伙伴,孩子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
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而短短的在校课间,也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这三个方面的缺失。
同时,黄秀琴也说,成年后,社会角色允许女性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女性非常善于宣泄,而男人由于社会性质导致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宣泄,压抑在心里,时间长了就可能把这个情绪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