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元素的结合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辉铜矿(Cu2O)中,
U卡=256.1· 2· 3· 1/(1.4+1.0)=640.25
U 卡 256 . 1
ZKZA m RK RA
在多元素多相地球化学体系中,若元素
的半径不同时,则存在半径对应结合规律
即离子半径较大的阳离子与离子半径较大的
阴离子结合,离子半径较小的阳离子与离子半
△rG反=∑△fG生成物-∑△fG反应物 ≈∑△fH生成物-∑△fH反应物 =-(∑U生成物-∑U反应物) =-(∑E生成物-∑E反应物)
H为负值—放出能量, △U为正值—放出能量。
当(∑U生成物-∑U反应物)或 (∑E生成物-∑E反应物) 达到最大值时,△rG反的值最小,所形成的矿物 组合最稳定。
具亲硫性的元素有:
( d电子数目 )
3 4 5 6 7 8 Mo 10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Hg Tl Pb Bi W Re Os Ir Pt

亲气元素
惰性气体元素,原子外层
S2P6 ;形成气体分子N2、O2、CO2、H2O,
④ 自发,不可逆过程
反应进行的方向、速率、 限度受地球化学体系的控制,
能量来自地球本身
实验室人工可改变进程 A+B=C+D+Q(放热反应) 冷却,反应→进行
⑤ 产物特点:
a.元素呈组分类,自然组合,按阴离子分类,地壳 中只有:含 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自然元素、 少量砷化物、碲化物。 b.与各种阴离子结合的阳离子可划分成组,组内元 素共生。 c.矿物数目有限,自然化合物种类不多~3000种。 d.自然稳定相矿物,都不是纯化合物,混入物元素与 主成分性质相近,矿物晶格中占有构造位置——固 溶体。元素按丰度量比参加反应。
∑E1=C×m×m/r+C×n×n/r=C(m2+n2)/r ∑E2=C×m×n/r+C×n×m/r=2Cmn/r ,式中C为常数。
∑E1- ∑E2=c(m-n)2/r>0 ,表明自然界中稳定的组 合为AX+BY,即电价对应结合规律,电价差越大,规律 越明显。 例如,自然界中石英(SiO2)与萤石(CaF2)共生, 而没有见到CaO与SiF4的共生组合。
∑△fGi=∑△fHi-T· fSi ∑△
元素的结合规律都取决于各体系的 总的吉布斯函数(自由能)最低法则。 在地球化学多元素多相体系 中,决定交换反应方向的因素是反应的 吉布斯函变。
式中,r代表“化学反 应”,f为“生成” ∵△G=△H-T△S , △S=-R(∑nilnxi) ∴对于交换反应, ∑△S≈0 U—晶格能(内能), E—键能
地质和成矿作用在地球复杂多变的物理化 学条件下,具有不同性质的元素表现出各自的 行为规律,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共生、组 合的规律,称为元素的结合规律。
§2-1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亲和性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行为基本属性 实验室条件没有所谓元素亲合性
矿物学证明,在自然界各种化学元素混
杂存在的体系中,阴阳离子之间的化 合有明显的选择性,即通常选择能形成最 稳定的矿物形式而与之化合,元素的这种 习性称为地球化学亲和性。
②元素性质
第四周期元素的电负性与亲和性
③ 体系物理化学条件
如:当Fe2+、Mn2+呈低价态时,形成FeS2、 MnS,具亲硫性;但当Fe3+、Mn4+呈高价态时, 倾向形成氧化物Fe2O3、MnO2,具亲氧性。
举出类似元素?
5.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热力学因素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表现为选择某种阴离子形成更稳
自然元素之间的结合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

为什么不同岩石、矿物中的元素组合千差万别?
为什么有些元素总是相伴出现,而另外一些元素很少共生呢?
第二章
元素的结合规律及 赋存状态
本章讨论的自然界控制元素结合的主要规律有:
•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常量元素 • 矿物晶体结晶过程的类质同像 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控制微
自然界元素除少数单质外(C、Au)总以各种化合 物存在
Cr--氧化物 铬铁矿 Cu--硫化物
黄铜矿 K,Na--硅酸盐 长石,粘土矿物
1.地壳中元素常见共生组合现象的观察 a. 矿物大类中的常见元素组合:元素常见
的和分布广的矿物是最稳定的。
氧化物和含氧盐矿物 Si,Al,Na,K,Ca,Mg,W,Sn,U, Th,Nb,Zr,La,B,P等。
②考虑到离子半径、离子数目与晶格类型的关系, 晶格能可用卡氏公式计算:
U 卡 256 . 1
ZKZ
A
m
RK RA
∑m为参加晶格的化学式中的离子数目, ZK、ZA 分别为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电价,RK、RA分别为阳 离子与阴离子半径。
例如,在萤石矿物(CaF2)中,∑m=3,
U卡=256.1· 2· 3· 1/(1.36+1.03)
元素有高的电负性。原子容积大,富集于
大气圈。
⑤ 亲生物元素 富集于动植物体内,亲
气元素(惰性气体除外)、亲石元素。
4.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影响因素
① 丰度因素 阴离子总数<阳离子总数。体系中元素丰度 的这一特征导致了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阳 离子对阴离子的争夺,即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与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有关。
自然体系 实验室条件 ② 自然体系,多组分共存,92种元素 有限组分,纯化学试剂 354种核素(C=92);
浓度(丰度)悬殊 地壳、地球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不相等,
阴离子总数阳离子总数。
元素按丰度量比参加反应 理论量比参加反应
自然体系
③ 开放体系(物质能量交换),
实验室条件
多变度(多控制条件) 单向演化,分阶段演化
径较小的阴离子结合。
如在A+r1、B+r2、X-r1、Y-r2(r1>r2)地球化学体系 中,存在两种结合方式,AX+BY和AY+BX,在这两个组 合中,晶格能最高者即为自然界中的稳定组合,代表 元素的结合规律。
设∑U1=代表AX+BY组合的晶格能,
∑U2=代表AY+BX 组合的晶格能,则
据卡氏公式有,
硫化物和硫盐类矿物 Cu,Pb,Zn,Ag,As,Sb,Bi,Cd, Hg,Mo等。 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 Fe,Ni,Au,Os,Ir,Pt,Ru,Pd, Hg等。
b.岩石划分类型,矿床划分类型
组合规律
反映矿物
酸性岩浆岩:K, Na, Si, Al, Be, Th 等矿物的组合;
长石、石英、云母。
超基性基性岩:Fe, Mg 等矿物的组合;斜长石、
辉石、橄榄石
热液矿床:RO2(石英)—长石—RS(Py、Gn、
Sp、Cp)—RCO3(方解石、菱铁矿)
说明地壳条件下,自然作用体系,元素形成的 组合,有其固定性,同一类型岩石中特定元 素总是相伴出现。
C .元素在陨石中分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个相组合的规律:
陨石或地球,物质都主要由金属相、硅酸盐相 和硫化物相三相组成。 石陨石为硅酸盐相;陨硫铁-硫化物相;铁陨 石-金属相。
原子半径在周期中的变化: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 从左向右过渡时,核的最外电子层每增多一个电子, 核中相应地增多一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的增多,外 层电子因受核的引力增强而有向核靠近的倾向;但外 层电子的增多又加剧了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而有离核 的倾向。两者相比之下,由于核对外层电子引力增强 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自左 向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变化的总趋势是 逐渐减小的。 原子半径在族中的变化:主族元素从 上往下过渡时,尽管核电荷数增多,但是电子层数增 多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原子半径是显著增大。
典型亲石元素: K、Na、Ca、Mg、Si,造岩矿物 成分 ,元素集中在地球岩石圈中、石陨石中,呈
氧化物或硅酸盐等含氧盐存在,电负性小,离子 半径较大,离子构型S2 P6, 原子容积中等。

亲硫(铜)元素
亲硫元素中因Cu分布较广,亲硫性质较强,所以也叫 亲铜元素。
离子外层18e,Cu2+型。陨石中集中于硫化物相 (陨硫铁) ,地壳产于硫化物矿床中。电负 性较低,半径大,富硫情况下,形成硫化物。原 子容积比较小,一些元素Au、Ag可呈自然元素 状态存在。
3.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分类
在地球系统中,元素丰度值最高的阴离子是 氧, 其次是硫。
地球中能以自然金属形式存在的丰度最高的元 素是铁。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分类:
亲 氧 性 元 素 ( oxyphile element lithophile element) 亲硫性元素(sulfophile element) 亲铁性元素(Siderophile element)。
定化合物,热力学上,元素间的结合规律服从体
系总能量最低法则。
• 例如,AX+BY BX+AY 化学反应的方向取决于能量最低的一方。
FeS + Cu2O = FeO + Cu2S 上式反应自由能:△Gr =Σ△G生成物 -Σ△G反应物
=-81.91 kj/mol
自然作用中 FeO+Cu2S 组合比 FeS+Cu2O 组合更稳定
主族原子半径大小示意图
① 亲铁元素
典型,Co、Ni、ΣPt,与金
属铁 共生,在自然界 以金属状态产出 。集
中于铁陨石和地球铁镍核,地壳中之所以缺 少贵金属,原因与此有关。 特点:电负性中等,形成自然状态,原子容积 小,高压下富集。
② 亲氧(石)元素
亲氧元素和氧结合以后形成的 氧化物 、 含氧盐 等矿物是构成岩石圈的主体形式,因此亲氧元素 又被称为亲石元素。
即高价阳离子与高价阴离子结合,低价
阳离子与低价阴离子结合。
如在Am+、Bn+、Xm-、Yn-(m>n)地球化学体系中,存
在两种结合方式,AX+BY和AY+BX,在这两个组合中,
键能最高者即为自然界中的稳定组合,代表元素的 结合规律。 ∑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E ,∑E反应物=0, 元素为离子状态无反应物键能。 设∑E1=代表AX+BY组合的键能,∑E2=代表AY+BX 组 合的键能,则有
∑U1- ∑U2=c(r1-r2)2/„2r1r2(r1+r2)‟>0 , 所以,自然界存在半径对应结合规律。
③当阳离子外层有d层电子时,则有附加“极化能”。 U卡=U+△U,极化能△U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U
4 .5 m Z M n d X
A
X
M
XA、XM分别为阴离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电负性,m 为金属阳离子在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数目,ZM为金属阳 离子电价,nd为金属阳离子最外层d轨道上的电子数 目。如,在辉铜矿(Cu2O)中,△U=4.5×2×1×10/
提出元素在阴阳离子互相化合的过程中存在亲和性
选择的规律
2.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自然体系 实验室条件
① P、T变化幅度与人为实验制备的条件相比有限。 自然体系 实验室条件 温度 -80(地壳) ~ 1800℃(上地幔) 10-6K (绝对零度) ~5×104℃(等离子火焰) ~ 100M℃(聚核反应) 压力 0.0n ~ 1010Pa(,105 b,10万大气压) 真空 ~ 1.3×1011Pa
晶格能或键能越大,矿物组合越稳定。
5.1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规律
①当元素结合成离子键化合物时,键能可用 波恩公式计算:
E
q1 q 2 r
(1
1 n
)
式中,r—核间距,q1、q2—离子电价,n 为排斥系数(与离子外电子层结构有关, 为5~12)。
在多元素多相地球化学体系中,存在
电价对应结合规律
电负性:指分子中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 大,得电子能力越强。 根据元素的电负性,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的相对强弱。元素的电负性值越大,表示该元素 的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元素的电负性值越小, 表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 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 增大,表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 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 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至于 副族元素,电负性变化不甚规律,以至金属性的变化 也没有明显的规律。
观察证明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矿石加工流程中, 元素都表现出选择性化合共生的结合习性,即亲和 性规律。在自然界多种元素混杂存在的体系中,元 素的选择性化合更具有意义。
d. 戈尔德施密特(1932)的观察:
在德国曼斯费尔德(Mansfeld)含铜页岩矿石冶炼炉 熔炼过程中元素的分层分异现象: 熔炉最底层为铁镍金属层 其上为铜银等元素的硫化物层 再上为硅酸盐炉渣 熔炉顶部富集了气相化合物 戈氏首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