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备课名师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
区 递减
复循环
别 在各级生态系统 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具有全
步骤4: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85图4-12 和P86图4-13后,尝试画出碳循环和 氮循环的过程图解,相互交流后展示
和评价,对照【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 的1、2分析,总结规律,并通过例2分 析提高。
步骤5: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列表比较二者 的区别和联系,参照“课堂互动探究 2”的3中表格内容加以修正完善,通 过 分 析 教 材 P90“ 评 价 指 南 ” 的 第 5 小 题、巩固提高。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及其应用。 2.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课标解读 1.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关系。
步骤6:阅读教材P87“课题研究” 栏目,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课外 活动完成化肥与池塘富营养化的 实验探究,写出实验报告。
步骤7:抢答方式完成【正 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 【当堂双基达标】的1、 2、3、4、5题。
步骤8: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 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 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 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 成【课后知能检测】。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B 分解者作用 (4)(a-b)×10%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问题导思】 ①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 如何? 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怎样?
1.碳循环 碳循环是生物圈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如图 所示
分析可知以下几点: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 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 环的。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二是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 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提示】 以CO2的形式。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 (×) 【提示】 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6.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物作 用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问题导思】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如何流动的?有何特点? ②能量“金字塔”可呈倒置状吗? ③研究能量流动有何实践意义?
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举例
2.(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 么?
【提示】 叶绿体、线粒体。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有机物还 是无机物? 【提示】 都不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 出生态系统。(√)
步骤1:情景导课:以 【新课导入建议】引出 本节课题。
步骤2:结合教材第83和84页图4-9 和图4-10分析能量输入生物群落后 发生的变化,通过【课堂互动探 究】探究1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 和规律,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3:结合生产实际分析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的意义,学生回答研究能 量流动的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3.以第二营养级为例分析能量的分流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第 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散失 太阳能或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化光能―合合―作成→用作用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生产者、呼消―吸―费作→者用、分解者能量ATP:用于各项生 命活动热能:散失
算。
6.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 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等。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 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 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教学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 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高考中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考查频度较高,多考查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的理解,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温室效应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 1.对能量流动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P84 图4-10,再根据教材P83图4-9推算相关数据,归纳总结能 量流动的特点。在学习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可先设疑: (1)在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既有高产畜量又不会导致草原退 化?(2)如何使农田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要使学 生懂得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使能量持续 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学观点。
1.能量的输入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3)输入方式 ①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光能光 绿―合 色―作 植→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 ②特殊的生态系统: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化硝能化―合―细成→菌作等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过程
被自身呼吸消耗(即图中“?”),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即图中“B”),后一部分能量最终流入下 一营养级或被分解者分解。狼粪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初级消 费者),即属于图中“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 (a)-粪便量(b),而呼吸量是同化后能量的去向之一。
【答案】 (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 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
【审题导析】 由于该图表示的是能量第二营养级流 入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因此A、B不是代表营养级,应围 绕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考虑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情况。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流经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的来源 与去向。消费者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消费者全部吸 收、同化,没有吸收的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因此图中 “A”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有两个 去向:
演示结束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 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 及关系。
1.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过 程及特点。(重点) 2.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基 本规律及其应用。 (重难点)
1.一般食物链不超过5个营养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能量通过四个左右的营养级,已减少到不足 以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的程度,所以一条食物链中 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概念:又称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是指在生态系统 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 着从 无机环境 到 生物群落 ,再回到 无机环境 的循环过程。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热能的形式流动 的。(×)
【提示】 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3.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是指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占下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 【提示】 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 能量的比例。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碳单质的形式 循环。(×)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 是单向的。
(6)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可将CO2转变为有机 物进入生物群落。
其碳循环过程可以归纳为:
2.氮循环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对生物的各项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2.有关碳循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并补充介绍化石燃料的 燃烧所排放二氧化碳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当注意联系环境, 如联系滥伐森林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与温 室效应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建议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会对碳循环过程产生什么 影响? (2)人类应采取什么 措施 ,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 平 衡,改善生存环境?
(3)能量传递效率:10%。
其计算方法: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4)有关能量计算
①若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增重为N,求最多消耗第一
营养级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算。
②若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总量为M,求最高营养级最
多(或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短(或最长)食物链计
3.有关氮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氮循环 示意图,分组讨论的氮循环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 过程的含义,总结交流比较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异同。
●新课导入建议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播放美国影片“荒岛余生(Cast Away)”的片段。 思考与讨论: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查克一样流落荒 岛,如果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 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 kg玉米。以下哪种生存策 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你选择的救援策略是哪一种?为 什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 传递 和 散失 的过程。
2.过程
3.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再依次流向 下一个营养级 。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 食物链 传递的 过程中 , 每个 营养级的 生物代谢活动 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由一个 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平均约为 10%左右 。 4.研究意义:提高生态系统 能量转化效率。例如:农 田生态系统中,要使更多地能量流向农作物并转化为产量, 就必须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
5.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 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确定的,是在长 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 形式散失,而热能是不能再被利用的。 (2)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 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 排遗物而被分解者利用。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象征 含义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 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
动过程中具有逐级 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
递减的特性
递减
每一阶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
含义 含能量的多少
数目
如一棵树与树上昆虫及 鸟的数量关系:
特殊 形状

(2012· 承 德 高 二 检 测 ) 如 图 表 示 在 生 态 系 统 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先吃母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母鸡,吃母鸡产下 的蛋,最后吃母鸡。 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指出:哪种方法更合理,学了今 天的“生态系统的稳态——能量流动”有关内容,大家可以 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83- ,填写【课前自主导学】,
86
完成“思考交流1、2”。
(1) 图 中 A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 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去向与图中 ______到____________表示的途径最相似。 (4)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排出的粪便量为b,呼 吸量为c,则由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