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这是郑国伐交策略的胜利,烛之武只用三言数语,就瓦解 了秦、晋联盟,化解了亡国危机。烛之武的说辞抓住了秦君的心 理,即为利而兴兵,有利则动,无利则止,既然秦国看到帮助晋 国伐郑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就没有热情了。
秦晋殽之战
时间: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 地点:殽山(今河南陕县) 参战方:秦国、晋国
• 晋楚城濮之战 • 烛之武退秦师 • 秦晋殽之战 • 秦晋彭衙之战 • 晋楚邲[bì]之战 • 齐晋鞌[ān]之战 • 晋楚鄢陵之战 • 吴楚柏举之战 • 勾践灭吴
城濮之战
时间: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 地点:城濮(卫地,今河南范县,一说今山东濮县)
参战方:晋国、宋国、齐国、秦国为一方,楚国、陈国、蔡国
晋文公:重耳(前671-前628年)
重耳后在秦国帮助下,回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起初 ,晋惠公旧臣吕省、隙芮虽已投降,但拉拢勃鞮密划刺杀重耳,勃 鞮思前想后,还是通过狐偃想告见晋文公,重耳不但不见还派卫兵 到门外臭骂了勃鞮,勃鞮笑回“君在外逃难十九年,谁能看透世事 ?献公你父亲,惠公你兄弟,父子之间尚且相互残杀,何况外人呢 ?”重耳这才召见他并粉碎了叛乱。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女儿)怀赢也 在其中。(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洗手,重耳 洗完,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说:“秦晋两国 是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
课后作业
• 疏通课文1-4段,扎实掌握重点实词、 虚词等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左传》相关文化常识。
妻(qì):用作动词,嫁给。盾:赵盾,后为晋国名臣。 适:往,到。 谓……曰:对……说。 请待子:请允许我等着您。 处:居住 译文:后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 开狄国)到齐国,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我如) 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 岁了,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 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缘由:前一年,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留守郑国的秦将愿 作内应,请求秦国发兵袭郑,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执意 出兵
结果:秦军行军中途,路遇郑国商人弦高,弦高一面假托 郑君旨意,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送信,及时拆穿了秦 军的阴谋。秦军袭郑不逞,顺路灭了滑国,在回国途中, 遭到晋军伏击,秦军三将孟明视、西乙术、白乙丙被俘。 可惜晋襄公听了嫡母文嬴(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的 谎话,放三人回国。
获:俘获。 纳诸公子:把二女送给公子。诸:“之于” 的合音。“之”:指二女;“于”:介词, 给。 取:后来写作“娶”。
译文: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两个姑娘 叔隗季隗,就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 季隗,生了伯鲦和叔刘;
二、文本解析(2)
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 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 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重耳之亡》 课时安排
预习:1课时 讲授:3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 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想 办法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重耳出奔、 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故事,我们从中体会 到如何在磨难中成长以及如何对待生命赐予 我们的苦难。
晋国君关系图
晋 献 公
申生 • (齐姜-齐桓公之女)
穆姬 • (齐姜-齐桓公之女)

秦穆公
晋文公重耳 • (大戎狐姬)
晋惠公夷吾 • (小戎狐姬)
• (骊姬)
奚齐
卓子 • (少姬-骊姬之妹)
怀赢
文学常识 鲁郑伐许 桓王伐郑 楚武王侵随 曹刿论战 屈完退齐师 假途伐虢 秦晋韩之战 宋楚泓之战
文学常识
《左传》又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 作者在记事中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恶德恶行, 也表彰了一些所谓的明君、贤相、忠臣、义士的 美德懿行。 《左传》的文学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写战争, 特别是注意从战略和战术的运用上记事,使战争 描写富有深刻的思想性并具历史借鉴意义。 《左传》善于记事,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较之前代 历史散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运用多种 手法表现人物的风貌和性格,堪称是春秋时代历 史人物的画廊。
晋国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 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 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 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
二、文本解析(1)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 者狐偃、赵衰[cu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有人:与“得人”义同。校:同“较”,较量,抵抗。 罪莫大焉: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的了。焉:兼词,于 是。于:在;是;指“有人而校”。 吾其奔也:我还是逃亡吧。其: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可译为“还是”。奔:出奔,逃亡。 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赵衰(cuī):字子馀;魏武 子,名犨(chōu);司空季子,一名胥臣,字季子。
作业答案:
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通“避 ” 重耳不可 允许,许可 保君父之命 倚仗 将适齐 到 欲薄而观之 靠近 子盍早自贰焉 何不 有不同、有贰心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繁(旺) 盛 晋郑同侪 辈、类 及楚,楚子飨之 招待 晋公子广而俭 谦逊 秦晋匹也 相当、相等 他日,公享之 设宴款待 请由此亡 告辞



《之
左 传

》︼
1. 重耳流亡
第一课时 预习课
• 1、听录音范读,正字音。
• 2、自行通读课文,试着梳理文本,勾
画重点和疑难文言知识点。
• 3、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次疏通文本。
• 4、完成课后作业。
作业答案:
以叔隗妻赵衰 名词作动词 以女嫁人 醉而遣之 使动 使 醉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名词作动词 辅佐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使动 使平定、安定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 名词作动词 在人之上 其 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名词作动词 尽力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意动用法 以为卑 看不起 秦伯纳之 使动 使接纳 子盍蚤自贰焉 通“早” 离外之患。通罹,遭受
❖ 【段意】重耳忍别季隗。
❖ 【重耳性格】儿女情长,谲 而不正。
重耳出亡路线图
二、文本解析(3)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 野人与之块。
卫文公:卫国国君,名毁。礼:用作动词,礼待。 焉:兼词,于之。于:介词,对;之;指重耳一行。 出:经过。 于:介词,从。 乞食:讨要食物, 野人:农夫。 野人与之块:农夫拿着土块给他们。此句《国语·晋语 四》作“野人举块以与之”。
叛乱平息后,特赦了吕、隙两族家眷随从;举行复国封赏,安 排了归附旧臣。介子推被忘,母子到绵山隐居。重耳放火烧山他都 没出来,此日清明前一天,后为纪念介子推,禁火热食,这就是“ 寒食节”。
晋文公在位后,任用赵衰、狐偃等人,整顿内政,发展农业、 强备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局面。也因平 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 。邀周天子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会集诸侯,成为成为春秋五霸之 一。
译文❖ 【:有段了意属】下重人耳民逃的亡拥缘戴,由就。同君父对抗起来, 没什❖ 【么比重这耳再性大格的】罪不过谙了世。我事还,是忠逃厚走、吧庸”碌于。是
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还有狐偃、赵衰、 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重耳出亡路线图
二、文本解析(2)
狄人伐廧咎[qiáng gāo]如,获其二女叔隗 [wěi]、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 儵[yóu]、叔刘。
历史背景
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前659年,深受 晋献公宠爱的骊姬预谋立自己儿子奚齐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申生深感无立 足之地便上吊自尽。骊姬便又诬陷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以至重耳逃 到蒲城,夷吾逃到屈城。
晋献公因两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就派公使勃鞮[dī]去讨 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他通告众人说:的故国翟国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 实词和虚词及其用法
结合重耳逃亡的路线图逐个讲解重 耳途经各国发生的小故事,分析重 耳的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 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 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春秋外传》《左氏外传》——国语 《左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记事周详的历史著 作。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 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所记史事以鲁国为中心,包括春秋时代 250多年间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斗争 以及各国间的外交活动。也广泛地记述了当时的礼 仪制度、社会风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保存 了丰富的古史传说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地点:氾南(郑地,今河南中牟) 参战方:晋国、秦国、郑国
缘由:晋文公重耳流亡时,郑国未曾礼遇之,又投靠楚国,因此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
结果: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夜入秦军,见秦穆公,分析利害,剖 白得失,使秦军主动撤回。烛之武对三国关系的分析精到而有说 服力:“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 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 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什么 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 (2)“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 或者将建诸!
“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赶不上的。晋公子身 上有三件事不寻常,这或是上天要立他(为君)吧? (3)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 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儿子奚齐为君,里克杀骊姬和 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去翟国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于是里克迎接在 梁的夷吾,夷吾谋臣难信里克,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归晋,前650年 夷吾登君主位,自立为晋惠公。
归立后,夷吾杀晋大夫里克及其党。背约不割许秦之地,失信于民。前643 年,晋惠公恐晋人依附重耳,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在翟居住十二年的重耳, 听说齐桓公宰相管仲去世,他决定去效劳齐桓公,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本文即 是重耳逃亡的过程。
分析:秦、晋本是盟国,关系亲密,但是两国都在扩张之中,有竞 争就会有冲突。秦国利欲熏心,劳师袭远,晋国不念旧好,见利而 取,一切都是本国扩张的利益使然。郑国前有烛之武,后有弦高, 都以三寸之舌退三军之众,不仅本人立下大功,名垂青史;也反映 出郑国政治相对修明,上下团结,国家有难时才有人挺身而出。文 嬴可以算作秦国安插在晋国的间谍。
二、文本解析
二、文本解析(1)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 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于是乎得人;
及于难:遭到祸难。晋太子申生之死。前655年。 晋人:晋国的军队。 诸:“之于”的合音。“之”:取消独立性。 “于”:介词,到。 不可:不认可,不同意。 得人:拥有百姓。
为一方
缘由:晋、楚两国同时扩张势力,晋侵曹、楚围宋,宋向
晋求救,两个大国难免一战
结果:晋国采用了先轸计谋,由宋国向齐、秦两国行贿,形成联盟; 再暗许曹、卫两国复国,使曹、卫两国绝楚投晋;此消彼长,形成 了有利于己方的战略优势。楚王本不欲战,令尹子玉强烈求战,楚 王“少与之师”,只有“六卒”即180辆兵车,而晋国方有兵车700 乘,实力明显处于下风。即便如此,晋国还是履行了当初文公的许 诺(重耳流亡时,曾得楚王厚待),主动退避三舍;而楚军穷追不 舍,一意求战。晋军战术运用得当,“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 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 遁(诱兵之计),楚师驰之,原轸、卻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 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 不败。”
晋国君关系图?齐姜齐桓公之女申生?齐姜齐桓公之女穆姬?秦穆公?大戎狐姬晋文公重耳?小戎狐姬晋惠公夷吾?骊姬奚齐?少姬骊姬之妹卓子晋献公公怀赢?鲁郑伐许?桓王伐郑?楚武王侵随?曹刿论战?屈完退齐师?假途伐虢?秦晋韩之战?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秦晋彭衙之战?晋楚邲b之战?齐晋鞌n之战?晋楚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勾践灭吴文学常识城濮之戓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