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学习】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
反思
K12研究教育: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小学生预防传染病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为什么要预防传染病。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以及怎样预防等基本卫生知识。

课前准备:预防传染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体格检查》,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新课。

板书:预防传染病。

二、教学新课:
教师:我们班上有哪些同学曾经得过传染病?
学生:痢疾、疟疾等。

教师:对,这些都是传染病。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
学生:会传染给别人的病。

教师:对,要预防传染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我们把能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叫做传染源,也就是说,患有某种传染病的人就叫做传染源。

教师:有了传染源,是不是就能传播疾病呢?
学生:有了传染源,还必须有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样传染病才能传播开来。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播途径吗?
学生: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动物传播。

教师:知道了传播途径,你们知道要怎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了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预防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空气、水、食物、接触、动物
指导思想:
本次课程旨在突显学生研究的主体性,通过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除了初步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外,还能提高自主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珍爱生命,愉快地研究、健康地成长。

K12研究教育
间传播,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传播途径。

活动2:小组合作,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活动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每组探究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血液传播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探究传染病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总结。

3)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三)巩固拓展,综合应用
活动1:小组合作,制作海报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

活动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传染病,制作宣传海报,介绍该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应用,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活动2:个人思考,反思自我预防传染病的做法。

活动方法:
1)让学生个人思考,回顾自己平时预防传染病的做法,是否存在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措施,鼓励学生主动预防疾病,增强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十、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记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非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在密闭、拥挤的场所,如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易造成传播。

2)如何预防非典?
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非典疫区等。

同时,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了解非典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禽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潜伏期一般不超过7天。

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相似,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腹泻、腹痛和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体温一般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

如果引起了病毒性肺炎,预后会很差,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接触病(死)禽类及其排泄
物和分泌物、吸入病禽咳嗽或鸣叫时喷射出的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以及食用病禽制品或被病禽污染的肉制品等食物。

因此,普通人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禽流感,如避免接触病
(死)禽类、禽流感患者和未煮熟的禽类食品,勤洗手,并在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及时就医。

对于饲养人员来说,更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惯,穿上工作服和口罩,减少与家禽直接接触的机会,经常清洗和消毒工作服,处理鸡场粪污时应戴手套,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的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并穿上防护衣等。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霍乱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和呕吐,继而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腹泻和呕吐是霍乱发病的主要表现,患者的排便次数通常不是很多,但排泄量大,开始时大便为稀便,继而呈淘米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无明显的粪臭味。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霍乱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霍乱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患者的粪便中含有霍乱弧菌,粪便可污染水源和食物。

因此,预防霍乱的关键在于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喝被污染的水或吃被污染的食物。

教师引导孩子们探讨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方式,以及常见的传染病种类。

通过调查和讨论,孩子们了解了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睛、皮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在春季易传播。

接着,教师引导孩子们探讨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保证充足睡眠、接种流感疫苗、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等。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