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艺术价值来看,《琵琶记》无疑是 一部杰作。 一是善于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理。 二是结构上相当缜密。 三是《琵琶记》的语言,大多是口语, 但又有文采,能根据不同人物,变化 语言的风格。
《琵琶记》问世以后,吸引了不少 文人加入到南戏创作的队伍之中。 《琵琶记》是南戏由民间文学过渡 到文人传奇创作的转折点,它标志 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被称 为“南戏之祖”。
南曲之祖--《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末明初戏曲作 家高明根据民间流行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的。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斜阳古 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 中郎。”
《琵琶记》是一部思想内容相当复杂 的作品,高明改编这个戏的目的是要 宣扬封建教化,端正社会风俗。但它 实际表现的却是“忠孝”所造成的悲 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忠孝”的虚伪 本质,使读者感受到的是忠孝不能两 全,揭示了封建道德的自身矛盾,也 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小资料 戏曲作家高明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 瑞安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约生 于元大德年间,卒于明初。他出生 于书香门第,祖父高天锡、伯父高 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的熏陶,高明 在年青时期就以学识渊博著称,诗 文之外,尤擅长词曲。
中过进士,为官多年,后隐居宁波城 东栋社,闭门谢客,一心从事戏曲创 作,《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 的。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闻其名, 征召其入朝,称病拒绝。一生创作颇 丰,除《琵琶记》外,还有南戏《闵 子骞单衣记》,已失传,诗文有《柔 克斋集》20卷。
四大南戏
南戏发展到元末,进入了鼎盛期,出现了高 明、施惠等优秀的剧作家和许多著名剧种, 其中《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 、《杀狗记》,简称荆、白、拜、杀,是南 戏在元末明初时的代表作品,一直被公认为 我国文学艺术的珍品,被称为“四大南戏”、 “四大传奇”。
《荆钗记》
元朝然柯丹邱所作,是如今影响最大 的戏曲。 作品描写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 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爱 情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 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 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
探究活动 原著与改编本情节比较
南戏《荆钗记》剧本中,王十朋的书信是 被孙汝权篡改的,钱玉莲识破了假书信,知 道了这封书信是诈书,因而坚决不同意改嫁 孙汝权,但她顶不住后母的逼迫毒打而投河 自尽。越剧《荆钗记》改为王十朋写的家书 被孙汝权篡改后,钱玉莲虽有怀疑,但还是 相信了。于是她万念俱灰,含冤投入瓯江自 尽。你认为越剧版本这样改是否合适?为什 么?
曲活化石”
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 南戏剧本之一,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早期 南戏的基本面貌。
议一议
美国著名汉学家奚如谷教授说:“南 戏好,因为它古老,朴素。” 许多外 地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 :“过去只知 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想不到温州人还 会搞文化。” 你认为我们温州有没有必要保护南戏 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拜月亭》
又名《幽闺记》,根据关汉卿杂剧《拜月亭 记》改写而成,作者相传是施惠。是“四大 南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句。 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龙和王 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轻人在乱世 中流离失所,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 合悲欢。
这出戏对封建宗教法制家庭内 部的矛盾和封建家长的专横暴 虐有所揭露。作品提倡“亲睦 为本”、“孝友为先”、“妻 贤夫祸少”,维护封建伦常秩 序的说教气息比较浓厚。
剧目
据文献载录,南戏共有238个剧目,但现在 全本流存的仅有《张协状元》、《荆钗记》、 《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琵琶记》等16种,加上残文佚曲共有 119种。 被誉为 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 “中国第 剧本之一,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早期南戏的基 一戏 本面貌。 ”和“戏
第二章 瓯越文学
本章概述
瓯越文学来自民间,植根于民间的 土壤,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 创造力。 本章主要介绍温州历史上重要的文 学家及文学现象,共分“南戏之乡” 和“永嘉诗韵”两节。
第一章 南戏故乡
1. 了解南戏的产生、发展概况,认识被称为 南戏发源 “南戏之乡”的温州对中华戏剧文化的重 要贡献。 2. 阅读“四大南戏”的主要情节,赏析南戏 四大南戏 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 3. 了解并评价高明及其《琵琶记》的艺术成 就。
南戏之祖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南 宋诗人陆游形容社戏上演时的场面。 温州几乎村村镇镇都有古戏台。 时至今日,温州农村上演社戏时依 然保持着壮观的场面。
南戏发源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 年,最初流行于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 嘉杂剧,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南Βιβλιοθήκη 为什么会 起源于温州呢?原因
首先,温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南戏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其次,温州丰富的民间乐曲,以及初步形成 的温州杂剧,为南戏的诞生提供了戏曲基础。 再次,大批才人汇集温州,形成创作戏剧的 团体—书会,创作了大量的高质量剧本,促 使南戏的繁荣发展。
南戏有多种异名
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 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 曲戏文等名称 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 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