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动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去确 定 动 词 是 行 不 通 的 。 大多 学 者 都 认 识 到 . 词 类 是 词 的
1 . 休 父 赐 余 马 。( 伯廪父 卣)
2 . 公 赐 厥 顺 子 效 王休 贝 廿朋 。 ( 效尊 ) 3 . 王休宴。( 噩侯鼎 )
4 . 楷伯于遘王 , 休, 亡尤 。 ( 楷伯簋)
道, 动词是句 子的核心和重心 , 与其他词类 相 比 , 它 不 但 数 量较大 , 义 项较 多 , 而 且组 合能 力 较 强 。 所 以, 吕叔 湘 先 生认 为 “ 动 词 及 其 句 型 的 研 究 是 语 言 研 究 中 的 第 一 号 重 要 问
名 动 相 因是 上 古 汉 语 中 常见 的 现象 之一 。在 商 周 出 土
则来 判 定 词 类 。 对 这 一 标 准尽 管 有 所 争 议 , 但 经 过 半 个 多 世
在 西周 金 文 中 , “ 休” 兼有名词 、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当 它 后
面 所 带 的宾 语 或 补语 是 由 表人 名词 充 当 时 ,是 动 词 ,为 休 美、 嘉 善 义 。如 例 1 。 当它 后 面 所带 的宾 语 是 由表 物 名 词 充 时, 是动词 , 为赏 赐 、 停止义。 如例 2 、 3 。 当 它 单 独 作谓 语 ( 常 常为谓语独词句 ) 或与 “ 善” 结合作谓 语时 , 是 形 容词 , 为 美 善 义 。如 例 4 。当 它作 句 子 的宾 语 时 , 是名词 , 为恩惠、 赏 赐 义。如例 5 。
语法分类 . 给汉 语 的动 词 词 汇 进 行 语 法 分 类 , 应 当 依 据 动 词
5 . 十 世 不 忘 献 身 在 毕公 家 , 受 天 子休 。 ( 楷伯簋)
的语 法 功能 来 确 定 。上 个 世 纪 五 十 年 代 ,王 力 先 生 提 出 了
“ 词 义标准 、 形态标 准和句法 ( 功能 ) 标 准的三结合 ” [ 】 的 原
[ 关键词 ] 西周 金 文 ; 动词 ; 综 述 [ 中 图分 类 号 ] H1 0 9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8— 0 1 1 8— 0 4
西 周 金 文 动 词研 究 是 西 周 金 文词 汇 和语 法研 究 中 的重
、
西周 金 文 动 词 的 判 定标 准
从 一百年多前马建忠 的《 马 氏文通》 开始 , 早 期 的语 法
著 作大 都 根 据 意 义 或 概 念 来确 定 动 词 。 应 当承 认 , 词 汇 意 义 是 语 法 意 义 的基 础 , 表 示 动 作 或 行 为 的词 大 部 分 是 动 词 。 但 单 凭 意 义 或 概 念 来 确 定 动 词 是 有 困 难 的 。 通 过 上 个 世 纪 五 十 年代 词 类 问题 的讨 论 ,学 术 界 大 都 明 确 仅 仅 依 据 意 义 标
音动词五百一十个 , 复音动词一百零六个。 西 周 金 文 单 音 动 词 与后 世 动 词 的 主要 不 同 就是 兼 类 现象 较 为 突 出 ,即 动 词 与名 词 、 形 容词 、 介 词 之 间 的 界线 较 为模 糊 。
( 一) 动 词 与 名 词 的 判 定
要 课 题 ,也 是 上 古 汉 语研 究 中 最 复 杂 的 难题 之 一 。 我 们 知
(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文学 与历 史 文 化 学院 齐齐哈尔 1 6 1 0 0 6 )
[ 摘 要 ] 西 周金 文 是 最 早 的成 系统 的 汉 民族 书 面语 之 一 。 保 持 着 当时 语 言 的 原 貌 , 是 该 时 期 语 言 的 真 实记 录 , 因此 它 是研 究 上 古 汉语 词 汇 和语 法 的 重要 语 料 。通 过 对 西 周 金 文动 词 的判 定标准 、 词 义 系统 、 语 法功 能和 复 音 词 进 行 全 面的 梳 理 . 为 西 周 金 文 的 释 读 和 应 用 以及 上 古 汉语 动 词 的研 究 奠 定基 础
2 0 1 4年 第 8期 ( 总第 9 8期)
●●语言学研究
理 论 观 察
T 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i f o n
No . 8 , 2 0 1 4 S e Pa l No . 9 8
西周 金 文动 词 研 究 综 述
寇 占 民
题” 。因此, 西 周 金 文 动词 研 究 对上 古汉 语 词 汇 系 统 和语 法
体 系 的构 中这 种 现 象 是 普 遍 存 在 的 。 直到现代汉语 , 尽 管 词 汇 数 量极大地丰富 , 词类分工也更加精细 , 可 是 名 动 兼 类 的 现 象 还有存在 。 那 么 如何 来 区别 西 周 金 文 名 动 兼 类 中 的词 性 呢 ? 我 们 认 为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就 是 要 依 据 它们 在句 子 中 的 位 置 和 与其 他 成 分 之 间 的关 系 来 确 定 。 例 如 :
( 二) 动 词 与 形容 词 的 判 定
纪的实践 , 这 个 标 准 还是 可行 的 . 已被 词 类 研 究 者 广 泛 地 应 用 于语 言实 践 中 。 胡裕树 、 范 晓 二 先 生 在 论述 怎样 研 究 动 词 时, 就 提 出 了 三 个平 面 ( 句法的、 语义的 、 语用的 ) 的原 则 。[ 2 我们 对 西 周 金 文 动 词 的界 定 ,主 要 采 取 目前 较 为 通 行 的 语义 和语 法 相 结 合 的原 则 . 同时 也 吸 收 了语 法 学 界 最 新 的研究成果—— “ 三个平面 ” 的原 则 , 从 中 得 出西 周 金 文 单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2 0
1 . 休 父 赐 余 马 。( 伯廪父 卣)
2 . 公 赐 厥 顺 子 效 王休 贝 廿朋 。 ( 效尊 ) 3 . 王休宴。( 噩侯鼎 )
4 . 楷伯于遘王 , 休, 亡尤 。 ( 楷伯簋)
道, 动词是句 子的核心和重心 , 与其他词类 相 比 , 它 不 但 数 量较大 , 义 项较 多 , 而 且组 合能 力 较 强 。 所 以, 吕叔 湘 先 生认 为 “ 动 词 及 其 句 型 的 研 究 是 语 言 研 究 中 的 第 一 号 重 要 问
名 动 相 因是 上 古 汉 语 中 常见 的 现象 之一 。在 商 周 出 土
则来 判 定 词 类 。 对 这 一 标 准尽 管 有 所 争 议 , 但 经 过 半 个 多 世
在 西周 金 文 中 , “ 休” 兼有名词 、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当 它 后
面 所 带 的宾 语 或 补语 是 由 表人 名词 充 当 时 ,是 动 词 ,为 休 美、 嘉 善 义 。如 例 1 。 当它 后 面 所带 的宾 语 是 由表 物 名 词 充 时, 是动词 , 为赏 赐 、 停止义。 如例 2 、 3 。 当 它 单 独 作谓 语 ( 常 常为谓语独词句 ) 或与 “ 善” 结合作谓 语时 , 是 形 容词 , 为 美 善 义 。如 例 4 。当 它作 句 子 的宾 语 时 , 是名词 , 为恩惠、 赏 赐 义。如例 5 。
语法分类 . 给汉 语 的动 词 词 汇 进 行 语 法 分 类 , 应 当 依 据 动 词
5 . 十 世 不 忘 献 身 在 毕公 家 , 受 天 子休 。 ( 楷伯簋)
的语 法 功能 来 确 定 。上 个 世 纪 五 十 年 代 ,王 力 先 生 提 出 了
“ 词 义标准 、 形态标 准和句法 ( 功能 ) 标 准的三结合 ” [ 】 的 原
[ 关键词 ] 西周 金 文 ; 动词 ; 综 述 [ 中 图分 类 号 ] H1 0 9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8— 0 1 1 8— 0 4
西 周 金 文 动 词研 究 是 西 周 金 文词 汇 和语 法研 究 中 的重
、
西周 金 文 动 词 的 判 定标 准
从 一百年多前马建忠 的《 马 氏文通》 开始 , 早 期 的语 法
著 作大 都 根 据 意 义 或 概 念 来确 定 动 词 。 应 当承 认 , 词 汇 意 义 是 语 法 意 义 的基 础 , 表 示 动 作 或 行 为 的词 大 部 分 是 动 词 。 但 单 凭 意 义 或 概 念 来 确 定 动 词 是 有 困 难 的 。 通 过 上 个 世 纪 五 十 年代 词 类 问题 的讨 论 ,学 术 界 大 都 明 确 仅 仅 依 据 意 义 标
音动词五百一十个 , 复音动词一百零六个。 西 周 金 文 单 音 动 词 与后 世 动 词 的 主要 不 同 就是 兼 类 现象 较 为 突 出 ,即 动 词 与名 词 、 形 容词 、 介 词 之 间 的 界线 较 为模 糊 。
( 一) 动 词 与 名 词 的 判 定
要 课 题 ,也 是 上 古 汉 语研 究 中 最 复 杂 的 难题 之 一 。 我 们 知
(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文学 与历 史 文 化 学院 齐齐哈尔 1 6 1 0 0 6 )
[ 摘 要 ] 西 周金 文 是 最 早 的成 系统 的 汉 民族 书 面语 之 一 。 保 持 着 当时 语 言 的 原 貌 , 是 该 时 期 语 言 的 真 实记 录 , 因此 它 是研 究 上 古 汉语 词 汇 和语 法 的 重要 语 料 。通 过 对 西 周 金 文动 词 的判 定标准 、 词 义 系统 、 语 法功 能和 复 音 词 进 行 全 面的 梳 理 . 为 西 周 金 文 的 释 读 和 应 用 以及 上 古 汉语 动 词 的研 究 奠 定基 础
2 0 1 4年 第 8期 ( 总第 9 8期)
●●语言学研究
理 论 观 察
T 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i f o n
No . 8 , 2 0 1 4 S e Pa l No . 9 8
西周 金 文动 词 研 究 综 述
寇 占 民
题” 。因此, 西 周 金 文 动词 研 究 对上 古汉 语 词 汇 系 统 和语 法
体 系 的构 中这 种 现 象 是 普 遍 存 在 的 。 直到现代汉语 , 尽 管 词 汇 数 量极大地丰富 , 词类分工也更加精细 , 可 是 名 动 兼 类 的 现 象 还有存在 。 那 么 如何 来 区别 西 周 金 文 名 动 兼 类 中 的词 性 呢 ? 我 们 认 为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就 是 要 依 据 它们 在句 子 中 的 位 置 和 与其 他 成 分 之 间 的关 系 来 确 定 。 例 如 :
( 二) 动 词 与 形容 词 的 判 定
纪的实践 , 这 个 标 准 还是 可行 的 . 已被 词 类 研 究 者 广 泛 地 应 用 于语 言实 践 中 。 胡裕树 、 范 晓 二 先 生 在 论述 怎样 研 究 动 词 时, 就 提 出 了 三 个平 面 ( 句法的、 语义的 、 语用的 ) 的原 则 。[ 2 我们 对 西 周 金 文 动 词 的界 定 ,主 要 采 取 目前 较 为 通 行 的 语义 和语 法 相 结 合 的原 则 . 同时 也 吸 收 了语 法 学 界 最 新 的研究成果—— “ 三个平面 ” 的原 则 , 从 中 得 出西 周 金 文 单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