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才是硬道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理解的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才是硬道理
[文中思] 于 2005-04-19 17:09:39上贴
在充斥谎言的现实生活中,好听的话大多是假话,尤其是在政治领域里更是如此,只有逆耳忠言之语,才是苦口良药。

拥有不同观点的对手,才是你的良师益友,你应当尊重他,反之,你的生活将变得无趣和孤独。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只要观点能引起思考或说明些什么,这样的观点也就算有意义了。

科学发展观,是近段时间掀起学习哲学社会科学高潮以来应用频率最高的概念词,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将对中国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因为这个发展观带有科学的内涵,因此,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就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理解也不例外。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已经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义,然而本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科学,对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实践,它不容许带有任何的意识形态偏见和价值取向,它主张无国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一种精神境界。

发展观,是指对事物是否发展变化和怎样发展变化的根本观点,也就是说发展是始终是处在变量、变质、变型和变态的不定变化的关系中,这个变化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认识了科学与发展观的定义后,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不定变化关系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怀疑、质疑和释疑的全过程,因此,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怀疑、质疑和释疑。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无情自有道,世间万物天作成,岂以人为本?和睦共处无事安,古今皆共存。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这句词本无瑕疵,但在世间万物共生的大自然中,“以人为本”只能是定性定量地运用,在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中,“以人为本”不可一概而论,“以自然为本”是万物共生的“大本”,而“以人为本”只是针对“人”定性定量运用的“分本”。

比如,我们建立全社会的“社保体系”就必须“以人为本”、“保护妇女儿童的合
法权益”就必须“以人为本”、“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以人为本”??????,这就是定性定量合理运用“以人为本”。

如果我们无视万物共生的“以自然为本”的“大本”,而非要只打“以人为本”这张“分本”牌的话,我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多年来,巧取豪夺式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型的开发建设,无一不是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已使万物共生的大自然修复功能不堪重负,就连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到了危险的边缘,这是任何理智者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因此,“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难道不值得怀疑、质疑和释疑吗?他真是科学的发展观吗?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思想,必须要把“以人为本”的位置摆正,才能得以实现。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中走过来的,而这一“摸论”正是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法律的不断完善、体制的不断改革、政策的不断修正,也完全符合怀疑、质疑和释疑的不断变化实践的结果,而这些结果还将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不断变化实践中变化。

从过去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变量、变质、变型和变态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怀疑、质疑和释疑的不断变化实践,这些就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由于对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我们的发展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兴利除弊”,一直是我们在“摸论”下前进的思维,打着“以人为本”旗号,盲目地大规模开发建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兴利”,引起严重后果再来“亡羊补牢”地“除弊”,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大于先进国家同等规模的经济建设成本,这类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今天我们必须要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改变“兴利除弊”的传统思维,用“除弊兴利”的思维顺序思考问题,不论制定什么发展计划和规划,首先都放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下审视,先“除弊”而后“兴利”,中国的发展成本将会降到最低限度。

从哲学的定义角度,我认为发展是一个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我们能够知道,今后会怎么发展我们只能假设预期效果,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呢?只要没有到那一天,谁也不敢妄下结论。

因此,我认为发展并不是硬道理,它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发展就是变化,不论你承认与否,发展始终是在变化中进行着。

而这些变化正是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下完成的。

我们今天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等等,都是这样,如果不承认这个科学发展观,一味模仿、盲目跟风式的发展,而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创新精神,华而不实的做大做强最终只会落得过做倒做垮的命运,这样的实例难道还少吗?用原则换投资、用资源换招商、用市场换业态的事层出不穷,换来的除了一支独秀的gdp风景外,却是社会发展中诸多的失衡,所造成的“繁荣景象”只是没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无根繁荣,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怀疑、质疑和释疑吗?这正是:发展无常形万变,生存有道岂求全?有舍有得大智慧,莫使盲从落自惭。

埋头拉车已成为历史,抬头看路已成为共识,只有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中抬头看路的拉车,中国这架大车才不会迷失方向。

动乎理而止于情,当你随心所欲使用手中的权力时,你必须要考虑到你的随心所欲会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伤害。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曾说过:“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

过去,由于我们没有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中国一直依靠“全能政府”搞发展,因为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容置疑,政府的行事对错不容评说,不但导致了几次“一损俱损”的发展,而我们的政府也好累好累。

今天,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下行政的政府,人民除了在《宪法》框架下维护和尊重政府的权威外,政府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始终处于怀疑、质疑和释疑之中,尤其在倡导“以法制国,依法治国”的今天,更是这样。

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就是怀疑;政府所推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不是符合民意?这就是质疑;政府不断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监督律条、人权保障措施、社会民众和舆论的监督办法等等,并通过实践予以实施,交由民众进行测评的动态过程,这就是释疑。

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

智高一点处处占先,谋胜一畴步步为赢,舍得的哲理思想包含着进和退的勇气和智慧。

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行政的政府,他们在怀疑、质疑和释疑的科学发展观下,将会更加廉政、更加亲民、更加健康、更加稳固!社会发展将更加理智和理性,那些非科学的愚民口号和概念将会越来越少。

综上所述,怀疑、质疑和释疑,就是我所理解的科学发展观,是否妥当,供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