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76121_20世纪后半期以来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日数明显增加%平 均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大致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 增的 趋 势)?* & 潘 国 艳 等)I* 基 于 赣 江 流 域 59:@( =658 年 58 个水文站的日降水资料%采用 DU 抽样 和 BWY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 @ 个极端降水指标 进行分析%发现 EK5'E9> 和 EX9> 均表现出一定的 增加趋势%但 EG9> 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各 指标在研究时段内均没有发生显著突变& 王永文 等)9* 对赣江流域 I 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后认为突 变主要集中在 5996;和 =666;%5995 年突变次数最 多& 刘裕辉等)56* 以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对赣江上游 章水流域%选用 5= 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结果显示 章水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可能会增强%这与吴 丹瑞等)55*=65? 年赣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研究结果 类似& 可见%由于极端降水的影响因素复杂%各学者 对极端降水指标选取也不尽相同%所得赣江流域极 端降水变化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突变分析结果也 有分歧& 故赣江流域极端降水规律'时空变化特征 及其原因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侧重于对 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趋势性'突变性以及空间 变化分析的规律性认识%以期对赣江流域防洪减灾 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BC研究区概况
!"#$%&'&()M[,1/0/41/5'+',#,'("M:/",&'"\#"7'#"8 9':/1;#&'" *'"5/,R/*/5("-S#$)(),R/DJ,R=/",31%
@:";0-&.B+1&'23"*1&K0&.'$(#F1&'$";01'@A>#)Q1&.'@A(:R+&O10!
DJ 世纪后半期以来赣江流域极端 降水事件分析
邹雄媛!刘燕萍!万A丹!吴A霞!郑A康!赵军凯!
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江西A九江A88=66>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局地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逐渐上升) 选用极端降水阈值$ CBY% '极端降水量 $ E9>% '极端降水 天 数 $ EX9> % ' 极 端 降 水 强 度 $ EG9> % ' 连 续 五 日 最 大 降 水 量 $ EK>3+R% 和 一 日 最 大 降 水 量 $ EK53+R% : 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百分位阈值法'U<V趋势分析法'滑动 ?检验法和 V%4.42.空间插值法对 59:@( =658 年赣江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内大部分站点的极端降水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 势*"各站点极端指数的突变时间大多数集中于 =6 世纪八九十年代!且有少数站突变非常显著$ !h6)65% *#各极 端降水指数除 EX9> 外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与之相反!EX9> 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 赣江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极端降水*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空间差异*赣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B@=:):AA文献标识码DAA文章编号5665<9=8>=6=56?<66@=<6?
表明原序列可能有上升趋势%@w6 表示原序列可能
有下降趋势& 当 @的绝对值大于 或 等 于 579: 和
=7>: 时%分别表示通过了 !h6)6> 和 6)65 的显著 性水平检验&
5# 滑动 ?检验& 滑动 ?检验法是通过考察极端
降水指数时间序列 = 组子序列的平均值差异是否超
过了一定的显著性水平%来判断样本序列是否发生 突变)5>* & 对于具有 & 个样本量的极端降水指数时
赣江 流 域 在 =@f=9jg=9f55jL% 558f86jg 55:f@6jC" 图 5# & 赣江全长 I=8 k&%流域面积约为 I= I66 k&=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I8)@ |56I &8 %是江 西省最长的河流& 赣江流域东倚雩山'武夷山脉%西 倚罗霄山脉%南靠大庾岭%北通鄱阳湖和长江%呈现 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 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5 >I6 &&%其中 @(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I):e%年平均气温在 55): 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珠江A=6=5 年第 ? 期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驱动下%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5* %对人类财产和生命产生 了威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P8* & 中国近 :6 年来 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 势)@* & 长江流域自 =666 年以来正处在由少雨向多 雨转变中)>* %多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从下 游到上游逐渐递减):* &
对于有 & 个样本的序列 D5 %D= %-%D&%U<V法定义了 统计量 I!
& P5 &
Ih# /h5
A# ;4.2"
Oh/s5
DOPD/#
"5#
{5%DOPD/u6
;4.2" DOPD/# h 6%DOPD/h6
"=#
P5%DOPD/w6
式中%;4.2" # 为取符号函数$D/'DO分别为 /'O对
本文选用了极端降水阈值" CBY# '极端降水量 " E9># ' 极 端 降 水 天 数 " EX9> # ' 极 端 降 水 强 度 " EG9># '连续五日最大降水量" EK>3+R# '一日最大 降水量" EK53+R# 等极端降水指数对赣江流域的极 端降水事件进行分析见表 5& 文中用百分位阈值法 确定流域内各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用 U<V趋势检 验法进行各极端降水指数的趋势分析%并用滑动 ? 检验法确定各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情况% 同时在 D%1.4;56)= 平台上利用 V%4.42.空间插值法对各极 端降水指数进行空间分析&
##百分位阈值法& 通常将日降水量超过某一 百分位来定义降水极值)9* & 该方法是把每年各个 站点大于 6)5 &&的逐日降水量数据按升序进行排 列%本文把位于 9> 分位的降水量定义为年极端降水
@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珠江A=6=5 年第 ? 期
第 @= 卷 第 ? 期 人民珠江A =6=5 年 ? 月ABCDEFEGHCE
!""# $$%&'()#*+%,-+"*%)./0)12 3/456789:9 $(74;;275665<9=8>7=6=576?766:
邹雄媛!刘燕萍!万丹!等)=6 世纪后半期以来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T# )人民珠江!=6=5!@=$?% &@= P@I)
应的变量值& H+%" I# 为统计量 I的方差%计算公式
如下!
H+%" I#
h&"
&
P5# "=& 5I
s>#
"8#
@@
)
IP5 H+%" I# *
5
P= %Iu6
@h6%AA A AIh6
"@#பைடு நூலகம்
)
Is5 H+%" I# *
5
P= %Iw6
式中%@为 一 个 服 从 正 态 分 布 的 统 计 量% @u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课题项目 JTT5I6968 收稿日期=6=5 P65 P=6 作者简介邹雄媛女主要从事地理科学方面的研究 CP&+4,=95I:5I589Qyy)1/& 通讯作者赵军凯男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与水资源 CP&+4,595?68=I>Qyy)1/&
@=
量的总和
指年内超过 9> 百分位极端降 极端降水天数" EX9># $3
水阈值的降水日数
一年内 9> 百分位极端降水量
极端降水强度" EG9># $
" &&03 P5 #
与该站该年 9> 百分位极端降
水天数的比值
连续五日最大降水量 一年内连续五日最大降水总量
" EK>3+R# $&&
一日最大降水量 " EK53+R# $&&
59): d%无霜期长达 =@6 g86? 3&
图 BC赣江流域及气象站点分布
DC数据与方法 D)BC数据
由于收集到的气象数据时间序列参差不齐%本 文选用气象数据时间区间为 59:8(=658 年%数据来 源为中国气象科学 数 据 网 " !""#! $$3+"+)1&+)12# & 选取赣江流域的吉安'宁都'宜春'龙南'南昌'赣县' 遂川等 ? 个气象站"图 5#进行研究& D)DC主要研究方法
量阈值%依次计算各站点各年份的极端降水阈值%以 多年极端降水量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站点的最终极 端降水阈值%日降水量超过这个阈值即认为发生了 一次极端降水事件&
表 BC极端降水指数及其含义
指数名称" 缩写# 及单位
定义
指日降水量超过某一百分位的 极端降水阈值" CBY# $&&
降水量极值
年内按非零日降水序 列 超 过 极端降水量" E9># $&& 9> 百分位极端降 水 阈 值 降 水
ZM1!//,/\Y/S%4;&+23 J*/.%+#!R]T4S(4+2._240*%;4"R]T4S(4+2.88=66>][!42+b
!>&,1#5,?_23*%"!*a+1k.%/S23 /\.,/a+,-+%&42.]"!*\%*yS*21R/\,/1+,*^"%*&*#%*14#4"+"4/2 *0*2";421%*+;*;.%+3S+,,R)Y!4;#+#*% ;*,*1";;4^*^"%*&*#%*14#4"+"4/2 423*^*;;S1! "!**^"%*&*#%*14#4"+"4/2 "!%*;!/,3 ZCBYb]*^"%*&*#%*14#4"+"4/2 ZE9> b]*^"%*&* #%*14#4"+"4/2 3+R;ZEX9>b]*^"%*&*#%*14#4"+"4/2 42"*2;4"RZEG9>b]&+^4&S& #%*14#4"+"4/2 \/%\40*1/2;*1S"40*3+R;ZEK>3+Rb+23 &+^4&S&#%*14#4"+"4/2 \/%/2*3+RZEK53+Rb]+23 +2+,R'*;"!**^"%*&*#%*14#4"+"4/2 *0*2";42 J+2(4+2.E40*%O+;42 \%/&59:@ "/=658 aR#*%1*2"4,*"!%*;!/,3 &*"!/3]U<V"%*23 +2+,R;4;&*"!/3];,4342.?"*;"&*"!/3 +23 V%4.42.;#+"4+,42"*%#/,+"4/2 &*"!/3)Y!*%*;S,"; ;!/-"!+"c! Y!**^"%*&*#%*14#4"+"4/2 423*^/\&/;";"+"4/2;42 J+2(4+2.E40*%O+;42 ;!/-;2/2<;4.24\41+2"S#-+%3 "%*23`" Y!* &S"+"4/2 "4&*/\*^"%*&*#%*14#4"+"4/2 423*^/\*+1! ;"+"4/2 4;&/;",R1/21*2"%+"*3 42 "!*59I6;+23 5996;]+23 +\*-;"+"4/2;!+0* ;4.24\41+2"&S"+"4/2 Z!h6)65b`#C^1*#"\/%EX9>]+,,"!**^"%*&*#%*14#4"+"4/2 423*^*;3*1%*+;*\%/& *+;""/-*;"]/2 "!*1/2"%+%R] EX9> 3*1%*+;*;\%/&-*;""/*+;")Y!*%*;*+%1! %*;S,";1+2 #%/043*%*\*%*21*\/%\,//3 1/2"%/,]34;+;"*%%*3S1"4/2 +23 -+"*%%*;/S%1*; 3*0*,/#&*2"+23 S"4,4'+"4/2 42 J+2(4+2.E40*%O+;42) @/%A(1-&?*^"%*&*#%*14#4"+"4/2`"%*23 +2+,R;4;`&S"+"4/2 +2+,R;4;`;#+"4+,34\\*%*21*`J+2(4+2.E40*%O+;42
一年内一日最大的降水量
注极端降水指数定义参考文献:95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