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
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
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
/H/13/106/V20068.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user/home_list.asp?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行道树》作者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生于浙江金华,8岁后赴台。
早在1977年,36岁时就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代表作品有《愁乡石》《再生缘》《我在》。
《第一次真好》作者周素珊:原籍广东中山,1938年赴台湾,做过报纸编辑,现已80高龄,退休在家专心从事创作。
散文《第一次真好》是她的一篇早期作品。
2.柚子树
又名“文旦”、“栾”、“抛”。
芸香科。
常绿乔木。
叶大而厚;叶翼大,呈心脏形。
花大,常簇生成总状花序。
果实大,圆形、扁圆形或阔倒卵形;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橙色。
果皮厚,
嫁接、压条等繁殖。
中国广西、福建、浙江、广东、四川、重庆和湖南等地均有栽培。
有“文旦柚”、“沙田柚”等品种。
果实供生食或加工,果皮可制蜜饯。
花、叶、果皮均可提取芳香油。
3.散文
从广义上讲,属于记叙文文体,它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思想内涵深刻,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
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是以记事、写人为中心内容的散文,“抒情散文”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抒发作者情感的散文。
叙事散文在选材和组材上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
具体讲散文的“形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材。
散文的选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因此,散文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
4.汉语知识
有些词语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常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伟大、聪明、纯洁、高尚、敬爱’’等,带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称为褒义词;“渺小、愚蠢、卑鄙、丑恶、轻视”等,带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称为贬义词。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如勤奋——懒惰。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如果断——武断。
汉语中还有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发动、保护”等。
因此,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语,一定要根据需要去选用。
(一)行道树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奉献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文章结构
《行道树》分三部分:
第二部分(2—5段):写行道树无私奉献,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6段):和开头照应。
3.谋篇布局
(1)阅读《行道树》,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哲理性语句就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就能融会贯通全文,把握住精神实质。
(2)自读《行道树》,注意两个对比,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要准确理解所谓“堕落”;另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注意两个对比,可以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4.语言探究
(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下文明明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是“堕落”呢?查词典,“堕”,落、掉。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
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
(4)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
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绝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
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5.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
①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②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二)第一次真好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经验。
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第一次”,其实都是指生命中各种新的体验。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作者告诉我们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多尝试有益身心的第一次,一定会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美、更艳。
2.文章结构
《第一次真好》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详写了“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孵出的小鸟,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做饭、坐火车,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第6段):点明中心。
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惜第一次经验。
3.谋篇布局
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
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
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
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
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1)文题命作“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
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是一阵惊喜。
(2)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
“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3)“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
“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
“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
可见外形很有差别。
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
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5)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
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
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6)“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内涵是什么?
简短的一句话,内涵却很丰富。
“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来阔视野,丰富经验。
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小生活圈子,就会孤陋寡闻。
第一次不多,生活便会单调乏味。
5.写法探究
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
6.写法探究
(1)以小见大的写法;
(2)夹叙夹议的写法。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贪婪.( ) 烟囱.( ) 孵.出( ) 雏.
形( ) 剔.透( ) 玲珑..( ) 丰硕.( ) 牙龈.
( ) 2.选词填空。
(1)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____(固执 牢固 顽强)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2)路过人家的墙下,____(猛 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____(风情 风光 风景)画。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
,都是红灯绿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小贴士
比喻义和比喻修辞——
比喻义和比喻修辞两者的区别是:比喻义是指在词的范围内面言的,借用 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外—个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
因此,词的比喻义已经成为词的固定成分,在使用时几乎感觉不到它是一种比喻了。
而修辞学中的比喻则是临时打比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对“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面说“不见得很美”,后面又说是“风情画”,前后矛盾。
B.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看到小鸟的惊喜之情。
C.“风情画”与风景画相比更加富有地域特色,融人了风土人情的意味。
D.景色“不见得很美”是因为作者是“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5.请给下列一段文字正确排序。
①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②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③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
④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⑤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⑥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
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
⑦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
A.这座城市变化真大,几年前还很落后.现在哪怕晚上都是一派红灯绿酒的繁华景象。
B.为了感谢刘畅对我的帮助,我特地送给他一架精致的航模,这航模具体而微就像真的一样。
C.她的眼睛玲珑剔透,闪着智慧的光芒。
D.那个报告实在太精彩了,至今大家都还在热情洋溢地讨论,真让人回味无穷。
7.把下列几个词语加以组合,写成一段描述性的话。
清新翠绿自豪珍惜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选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
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8.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情心”表明了行道树怎样的心理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2段首句写夜幕下的城市的繁华、喧闹,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为什么一再渲染行道树的“痛苦”“悲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浙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2.选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叙事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中的“只是”“仅仅”“只有”三个词语去掉了,句子也是通顺的。
那么,这三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一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看十姊妹的雏鸟和“具体而微”的幼鸟情感反应不一样,这一情节,对如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一次”很多,是不是所有的。
第一次”都能尝试?为什么?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
完成文后题目。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作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
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两只脚都站在了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算对付过去了。
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8.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19.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从文中找出根据 (写两处即可,用文中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生会有多少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爬人行道 B.小男孩 C.第一次 D.攀登
写作训练
(一)按要求完成作文。
(1)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时,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的话语……
生活中,你或许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神六”升空的壮丽瞬间,刘翔跨跃的精彩瞬间,国旗升起的骄傲瞬间……
请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而采取了紧
急增肥的办法。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他的体重增长了23公斤:有人告诉他.这种非正常增肥会折损寿命。
可他并不后悔,他说:“一要对得起古人,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二要对得起“上帝”,尊重观众得拿出实际行动;三要对得起艺术家的良心,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嘛。
”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与导解
1.lán cōnɡ fū chú tī línɡ lónɡ shuò yín
2.(1)固执 (2)偶风情
3.(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各种各样的欢快的音乐声。
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3)未定型的样子。
(4)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4.C 5.⑤①③④②⑥⑦ 6.C 7.(略)
8.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城市充满烟尘,实在让人感到悲凉,行道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
9.坦然面对生活,甘愿奉献.虽然“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却并无怨言。
10.对比、反衬,以表现行道树的“痛苦”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1.越是渲染其“痛苦”“悲凉”,越能表现行道树精神之可贵、自我牺牲之伟大。
12.第一段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体现出“第一次”的喜悦与新奇;第二段列举很多“第一次”,表现生命因“第一次”而多姿多彩。
14.表现了小鸟刚孵出来不完备、不健全的样子,强调了它的难看。
15.不矛盾。
如作者见到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
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可能不太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不一定是愉快的。
16.略点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成长过程,多用欣赏的、期待的心态去看。
17.略点拨:分析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回答,有益的“第一次”可以尝试;有害的,比如吸毒、抢劫、损坏他人财物等,就不能去尝试。
文中的“第一次”就从正面去理解。
18.小男孩
19.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人行道的边沿上。
20.马路旁的人行道。
21.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成功地战胜它们。
22.C
23.(1)决一绝是一事和赏
(2)①原句:“五一”黄金周期间,来大连的游客们对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高度的给予了评价。
(2)改后句子:来大连的游客们对这座美丽的海滨的海滨城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②原句:这篇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现象,给人以启示。
改后的句子:①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特点)或塑造(树立、刻画、描写)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形象(“表现”和“形象”只能改一处,改后的句子动宾搭配合理即可)。
(3)略
(4)滨海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滨海中学具有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较少。
/滨海中学不具备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较多。
/滨海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做摘录笔记等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