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红枣产业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泽红枣产业发展的思考
临泽县的枣树栽培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指一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

临泽小枣是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名、优、特产品,是“中华老字号”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发展红枣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建龙头、扩基地、拓市场、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引导,逐步扩大基地规模,红枣产量逐年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

2013年全县现有枣园13.2万亩,红枣产量已达2.52万吨,产值达10108.8万元,创历年之最。

一、红枣产业发展的现状
1.枣树是临泽的乡土树种,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品质优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等特点。

被人们誉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但是,枣农对枣树的管理观念陈旧,大多数仍沿用传统的栽而不管的方法,多数老枣园长期以来只采枣不投入或少投入,不能合理密植,不能科学修剪,不重视花期管护,导致树型紊乱,造成树膛内通风透光差,病老残枝自由生长,单产水平低,优枣率下降。

对枣树的丰产技术(喷水、施肥、开甲摘心、施肥)得不到有效推广和应用,致使产量低而不稳,商品率差。

近年来由于制种业的兴起,曾经的名、特、产品由主导地位退居二线,广泛的生长于农田林网上,地埂边上,居民房前屋后,间作物以玉米为主,与枣树争水,肥料,病虫害严重,使得
枣农对枣树的管理更加粗放,枣树正常生长的土、肥、水条件严
重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高档优质枣品的需求。

枣果的品质下降,导致干条等劣质枣剧增,枣果上市失去竞争实力。

大多数枣农仍采用“棒打棍敲”、土法晾晒和随意用编织袋包装的采收方式,造成烂果率高、皮皱、黑头多,影响了红枣的质量。

2.
临泽县红枣产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现有西域,京沙、昭武、绿然等八家企业,每年加工红枣200吨,销售范围也仅限于省内,在沙河、鸭暖等发展起来的小型初级加工厂约20家,其加工能力占全县红枣产量的50%,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享有盛誉。

由于只进行分级清洗、烘干、精选、包装,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有时为争外来客商相互压挤压价,掺杂使假、优劣不分等现象经常发生。

加工厂由于资金少、场地小,多存在原料无处堆放,造成所收原枣发黑, 3.今年县上进一步加大枣树食心虫防治力度,县、乡、村、社和农户五级联动,抽调林业,农民技术员,现场包村指导,跟班作业,指导农户对全县枣树进行全面的化学防治,召开培训会716次,培训枣农52000多人,发放枣树病虫防治技术资料30000多份,发送手机短信条,悬挂性诱剂、粘虫版5000套,农药44吨,投入资金达774.56万元。

防治率达到95.94%,红枣平均虫果率由2012年的4.86%下降到今年的4.06%。

防治工作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部分农户枣树分散、枣园效益低,且防虫的关键时机正好与玉米植种的抽雄时间相冲突,农户的防治积极性不高,忙于抽雄,错过防治时机或干脆放弃防治,尤其对枣粮间作及农田林网枣树虫害防治一般,使得虫害进一步
蔓延。

4.县上连年出台政策对新建密植枣园和老枣树更新复壮,补助资金并视其规模给予林业贴息贷款扶持,至目前已新建高密枣园1158亩,老枣树更新复壮亩,起到了典型带头示范的作用,但是,这些种植大户对枣农的影响小,多数枣农不理解、不知晓。

5.农户不注重品牌,枣果未熟透就急于采收,一般来说红枣成熟后自然荫干,比晒干的枣在饱满度和色泽外观上要优越的多,表皮也不易发黑起皱,农户虽意识到这一问题却贪图快不去改变,农户的晾晒方法不得当,致使临泽红枣不经存放,表皮容易发黑起皱,外观色泽饱满度比不上外地产品的红枣,这种情况也影响了红枣的价格和声誉。

二、红枣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高度重视枣树食心虫病虫害防治,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树,最大限度的降低虫果率,层层签订病虫害目标责任书,并作为产业发展的年度考核内容,安排专人负责,组织技术力量,督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扎实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财政部门要把枣树病虫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长期不懈防治枣树病虫害提供经费保证。

2.大力推广酸枣直播建园的模式,从酸枣播种、新品种引进、田间管理等环节全面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改稀植枣园为密植枣园,坚持标准化管理。

引导广大枣农延迟采收,合理晾晒;坚持在树上吊干以后再采收;把好晾晒关口,确保红枣质量,y
让枣农生产一大批精品枣,满足加工需求。

新疆、陕西、宁夏等地竞先发展红枣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品牌效益显著,给我县的红枣销售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了提升枣品质量,通过名优新品种的引种栽培示范,带动广大枣农积极引种红枣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品质和效益。

积极引导农户对现有老枣树更新复壮,快速提高果品质量,使老枣园重新焕发生机,在红枣主产区,加强示范园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红枣专业村专业户。

靠示范基地、专业村专业户带动大面积果园增产增收,切实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

3.加强林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积极整合林果科技力量,合理配置人力,稳定科技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大力开展枣农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枣农的素质和技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时效。

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在红枣产业发展与技术服务推广中的引领作用、鼓励支持科技人员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围绕红枣的生产管理,直接向农民传授实用时效,通俗易懂的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示范、服务、咨询、培训。

4.积极培育壮大红枣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来临泽发展枣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推进红枣企业由原枣加工型向深加工、外向型、高附加值转变,把县内外从事红枣供销的单位和个人整合起来,在同一销售区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质量。

合理划分销售市场,牢固树立
以质取胜的观念,提高加工转化能力,最大限度的增加红枣产业的经济效益。

扩大产业规模,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租赁等方式参与红枣基地开发建设,提高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引导鼓励枣农参与红枣产品的初加工,储藏保鲜,并在信贷资金、林业贴息贷款、土地划拨、厂房修建提供政策倾斜,在税收上要充分考虑到红枣加工企业对农业、农民的带动作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倡导和鼓励红枣种植大户、运销专业户和农民经济人,组建红枣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中介服务和营销活动,壮大销售队伍,扩张销售网络。

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做大做强红枣产业,要加大对枣农的科技培训力度,开展以红枣栽培模式,枣树病虫害防治,枣树整形修剪,酸枣直播进园,低产量枣园改造,密植枣园建设,红枣产品和市场销售等实用技术为重点,增强枣农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切实解决红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红枣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