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阋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
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③亭亭净植(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宜乎众矣宜:应当
(2)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
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
③拊:拍。
④搐(chù):收
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________
③一日曝书画曝:________
④尾搐入两股间股: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处士笑而然之。
(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
7.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蕃:________ 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8.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見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⑧之,为庭实⑨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
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③中立不衡: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④体道:体悟仁德。
⑤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⑥砥碗:磨炼。
⑦名行:名节操行。
⑧树:栽植。
⑨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
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1)下列成语中“是”的含义与文中“夫如是”中“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
B.唯利是图
C.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2)文章从竹之“本固”“________”“心空”“________”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使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竹的特征象征君子的品质,物我交融。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1)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善鼓琴________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吾于何逃声哉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甲)中“________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发矢:射箭
B.康肃忿然曰忿然:激动的样子
C.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D.阅十余岁阅: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
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
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
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
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
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
1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
B.中通/外直
C.陶后鲜/有闻
D.荷花/为雨所洗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宜乎众矣(宜:应当)
D.少时,雨过天晴(少时:不久)
(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
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C.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D
解析:(1)停止;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曾经;善于、擅长
(2)D
(3)①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②猫眼瞳孔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
(4)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②要将理论联系实践;③用心思考,认真分析;④积累生活经验。
2.C
解析:(1)神异;大;不加装饰的,朴素的
(2)yi5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C
3.C
解析:(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4.C
解析:(1)多;洗;竖立;少
(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
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5.C
解析:(1)C
(2)D
(3)D
6.C
解析:(1)经历;事物的道理、规律;晒;大腿
(2)C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4)【甲】文能围绕“不可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
【乙】文围绕“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来说明道理。
7.(1)多;很少
(2)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8.D
解析:(1)D
(2)性直;节贞;托物言志
9.D
解析:(1)经历(经过);倒塌;通“猝”,突然;擅长或善于
(2)隐藏;逃跑;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3)D
(4)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②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当求之于上流。
(或:遂反溯流逆上矣)
10.B
解析:(1)B
(2)A
(3)B
11.C
解析:(1)C
(2)B
(3)C
(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
姿态。
12.A
解析:(1)A
(2)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