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活动和固定两种义齿在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活动和固定两种义齿在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修复治
疗中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牙周病伴随牙列缺损患者应用活动与固定两种义齿修复的临床
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牙周病伴随牙
列缺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
照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研究组给予固定义齿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
指数以及咀嚼功能情况、基牙健康状态。
结果研究组患者基牙健康指数优良率
为92.00%,明显较对照组80.00%优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对比(p<0.05),对照
组治疗后出血指数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固定义齿,可显著改善其咀嚼功能与基牙健康状态,但活动义齿修复在出血指数改善中优于固定义齿,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治疗方法。
关键词:牙周病;牙列缺损;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牙周病属于常见口腔疾病,由于早期无显著症状,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从而
造成牙周组织的长期慢性感染,炎症的反复发作,对口腔咀嚼系统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在牙周病患者中很容易出现牙列缺损的情况,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对美观与发音有着较
大的影响,甚至对其颞下颌关节以及口颌系统的肌肉功能有所损害。
临床中对其治疗包括固
定义齿修复与活动义齿修复等等[2]。
本次为研究活动、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病牙列缺损患者的
效果,对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取结果较好,将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牙周病伴随牙列缺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23±2.45)岁,患牙 61 颗,上颌 21 颗,下颌 29颗;研究组男性24例,
女性26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0.19±2.48)岁,患牙 60 颗,上颌 22 颗,下颌 28 颗。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患牙状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纳
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相关禁忌症以精神异常;排除中途脱出研
究者,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无法配合研究者或者同时参与多种
研究者。
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牙周病治疗,并应用X线与全景片分析余留牙周、炎症、残根残冠、根
尖等,根据患者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齿的松动状态,决定义齿内聚角度问题,同时选择适合修
复体方法与人工牙齿排列情况。
对照组应用活动义齿修复:制作活动义齿,制作临时冠与基
牙后再制作可卸代型和内外冠,于硅橡胶印模之内放置内外冠,同时应用凡士林对内冠组织
进行涂抹,对应用树脂材料进行灌注,安插固定钉,最后完成义齿的制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指数以及咀嚼功能改善情况、基牙健康状态。
咀嚼功能改善
分为显效、无效、有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患者修复后义齿、余留牙均无移位、松动,且
咀嚼功能正常;有效为修复后义齿与余留牙无松动,咀嚼功能恢复一般;无效为患者修复义
齿与余留牙无松动,同时也无咀嚼功能。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基牙健康
优良情况判断标准:义齿修复后牙齿松动与牙槽骨吸收症状显著好转为优;义齿修复后牙齿
松动与牙槽骨吸收症状缓解为良;义齿修复后牙齿松动与牙槽骨吸收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为差;优良率=(良+优)/n×100%。
1.4统计学处理
把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用“x±s”形式录入,而
计数用“%”形式进行录入,结果应用t/χ2检验;当显示p<a(α=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存
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对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各组间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对比(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血指数显著低于研究
组(p<0.05)。
2.2两组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总有效率为
94.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00%。
2.3两组患者基牙健康指数对比研究组患者基牙健康指数优良率为92.00%,明显较对照
组80.00%优异。
3讨论
在临床中牙列缺损属于口腔科的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机率占30%左右,有牙列缺损患
者不仅美观差,同时其口腔、咀嚼功能、全身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生活质量较原
基础显著降低。
而牙周病则是出现于牙支持的组织中的口腔病变,其主要包括牙周炎、牙龈病;牙周病患者不仅会有牙齿松动、炎症、牙龈出血、咀嚼物理、牙周袋形成等。
临床中对
于牙周病伴随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较多,包括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等。
本次研究就活动、固定两种义齿修复方法对牙周炎伴随牙列缺损患者治疗进行研究;固
定义齿主要是对缺失牙自然形态、生理功能等进行恢复,其主要治疗机理是参考了桥梁力学
原理,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的同时患者牙齿的美观目的也能够满足。
活动义齿修复主要是应
用卡环将义齿固定于剩余的天然牙,依靠者患者剩余的天然牙以及黏膜达到修复缺失牙以及
恢复患者咀嚼功能的效果。
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均有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出血指数较好,且修复效果也甚为满意,而部分学者认
为固定义齿修复效果也甚佳,同时对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而本次通过研究结果进行
分析,发现固定义齿修复患者基牙健康指数优良率为92.00%,明显较活动义齿修复患者
80.00%优异;而应用两种修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
组间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对比改善明显,但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治疗后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固定
义齿修复的患者;固定义齿修复患者在修复后咀嚼功能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优于活动义
齿修复患者的82.00%;提示本次研究再次证实了固定义齿在患者咀嚼功能改善以及基牙健康
指数效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活动义齿对于出血指数均有降低作用,较固定义齿优势也甚
为明显,可见活动义齿修复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综上所述,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固定义齿,可显著改善其咀嚼功能与基牙健康状态,但活动义齿修复方法在出血指数改善中优于固定义齿,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01):62-64.
[2]崔三哲,施生根,汤楚华.牙周病治疗中修复学和种植学方法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