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岳麓书院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岳麓书院概况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被誉为“千年学府”。
一、岳麓书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1.1书院前期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
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1.2书院中期
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
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
正德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
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岳麓学术传统重新得以发展。
1.3书院后期
清朝廷将岳麓书院列为省城大书院,在官府的大力扶持下,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同时,大批有名望的学者被聘任山长,书院办学呈蓬勃发展的景象。
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
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书院改制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原湖南大学堂合并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后迁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2月1日,湖南工专、法专、商专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省立湖南大学,校名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大门。
1937年改省立为国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办学规模扩大,名称、院系几经调整,终于1959年复名湖南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湖南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今日湖南大学是一所理、工、文、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1.5书院的学术研究
岳麓书院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湖南省政府发文由湖南大学修复和管理岳麓书院。
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隶属湖南大学管理。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
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
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
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二、岳麓书院的机构设置与治理结构
2.1岳麓书院的主要负责人
院长:朱汉民
党总支书记:肖永明(兼)陈松长
工会主席:肖永明(兼)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松长(兼)
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建平
中国书院博物馆筹备办综合管理科科长:卓利
2.2岳麓书院的治理结构
由于岳麓书院在行政上隶属于湖南大学管理,所以岳麓书院的治理结构与普通高校下辖科研机构(学院)相类似。
院长和书记是书院的主要负责人,对书院的发展和稳定共同负有重要责任,其中院长是负责书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院务会议(即党政联席会议)是岳麓书院贯彻上级指示,对重大问题和重要行政事项进行决策的会议。
党支部书记、正副院长、督导员和正副办公室主任参加。
院务会议的主要议事内容包括:讨论决定书院发展规划、计划和有关书院发展的重大、重要事项;讨论决定中层组织机构的变动、干部调动和任免、高层次人才引进、职工奖惩;讨论制定教学、科研和管理改革方案和重大措施;讨论通过重要的经济事项和涉及经济支付方案的审定等。
院务会议议题一般由院务会议成员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院长综合意见决定召开并主持会议;必要时,党支部书记也可以召集和主持会议;会议一般每月一次,不定期举行。
院务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少数服从多数,形成会议决定。
办公室主任负责会议记录;整理会议记要、决定;负责会议决定的督办和督查。
院务会的决定一般应向全体职工通报。
属于国家秘密和学校内部保密范围、
涉及个人隐私,公布后可能影响安定团结以及其它不宜公布者除外。
2.3岳麓书院的组织结构框架
由上图可知,岳麓书院在书院领导层下设行政机构、党总支文员会、教学科研机构。
行政机构下又设有综合办公室、文物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党总支委员会下设教工支部、学生第一支部、学生第二支部;教学科研机构下设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所等机构。
由此可知,岳麓书院的组织结构属于职能制组织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同类业务划归同一部门,职有专司,责任确定,利于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但不便于行政组织间各部门的整体协作,使行政领导难于协调。
三、岳麓书院以往的主要业务
3.1岳麓书院的学术研究与教学
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近代的历史与文化。
其中,书院在对中国书院和教育制度的历史和形成原因、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文化名人的作品与思想、古代的哲学思想学说、以及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等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并自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了大量历史学、哲学方面的人才,并取得清代举人社会群体综合研究、高砂脊与炭里河研究、现代新儒家的本体论探索与“中国现代性”设计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2岳麓书院的学术交流与文化活动
岳麓书院的历史悠久、保存着很多具有丰富历史、文学价值的文献,书院的
学术交流也经常围绕着这些珍贵文献展开。
2007年,岳麓书院于香港抢救性收购了一批珍贵秦简,之后书院开展了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一卷)国际研读会、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二卷)国际研读会等学术交流会议。
除此之外,岳麓书院还举办了千年论坛、明伦堂讲会、名山坛席等文化活动。
千年论坛是邀请国内外学者就时政、文化、艺术等内容为主题进行的系列讲座。
明伦堂讲会是由岳麓书院全体研究生为主体、自发组成的青年学术活动团体。
明轮讲堂以“承朱张之绪、弘湖湘学统、沐书院清风、谈天下学术”为指导精神,以拓展学术视野、促进思想交流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
“名山坛席”系列讲座是由岳麓书院学生会主办,面向全院本科生开展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常识”为宗旨,以书院本科生为主体,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交流讲座。
3.3岳麓书院的对外开放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
书院的开放时间为7:30——18:00(5月1日至10月31日)8:00——17:30(11月1日至4月30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票价为30元。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的建筑和人文景观使得书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书院作为宋朝的四大书院之一更是声名远播、被称为“千年学府”,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岳麓书院对外开放,不仅能增加经济收入,其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古代哲学思想等文化层面的意义更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