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
本文是关于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感谢您的阅读!
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董西厢是指金代下层文人董解元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元缜的小说《莺莺传》,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编写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被后人称为“董西厢”。

在情节上,“董西厢”对《莺莺传》做了很多修改和补充,特别是改变了故事结局,使佳人才子终成眷属。

《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散》、《远山戏》。

《鸣凤记》是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作品,产生于隆庆年间,是一部关切当代政治事件的剧作,作者说法不一。

剧本表现嘉靖时期夏言、杨继盛、董传策等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从而维护嘉靖皇帝的“圣明”品性。

该剧虽以政治事件为创作对象,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注意对事实的裁剪。

此剧由于人物品格极端化,矛盾冲突显得格外强烈,是当时戏剧中少有的。

语言骈俪雕琢,过多地引经据典,显得古板造作。

简答: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1)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a.曲辞缠绵徘侧,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

(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
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

(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简答: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答案要点:(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
论述: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答案要点:(1)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

(3)聪明伶俐、热情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生活;(4)剧中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5)剧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57—62页)
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

(参考《元明戏曲》194—
201页)
简答: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答案要点:(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这是古典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参考《明清小说》11—13页)简答:《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要点:(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3)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参考《明清小说》93一94页)
论述: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答案要点:科举考试制度造成了封建知识分子以及整个社会对科举的热衷、对功名富贵的追求:(1)周进中举之前的穷困卑微、因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得而产生的空虚悲哀以及众人对他的侮辱、蔑视,中举后境遇的变化、众人对他的巴结奉承。

(2)范进中举前的凄苦可怜,中举后的发疯和骤然富贵以及众人对他的攀附巴结。

这两个故事
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至死不肯回头的社会原因,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扭曲的灵魂。

(参考《明清小说》226——228页)
论述: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

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1)喝酒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一方面是因为有酒壮胆力的现实依据;(2)上山过程的描写,不仅写了他独身上山的非凡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3)打虎过程的描写,既写出了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

(参考《明清小说》》75—78页》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