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材
中小学教材,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以及小学和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2个学科部分教材的总称。
中小学教材分为三个不同版本:部编版、人教版、粤教版。
部编版教材从2016年开始使用并逐步向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开放使用。
人教版教材为普通高中使用教材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粤教版教材按照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安排使用;粤教版教材由全国教材主编、各学科编写组成员组织编写;粤教版教材为国家中小学教材建设中心组织编写、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完成。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从2016年开始使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配套教材;2016年10月16日~18日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8年修订)》进行修订。
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三年级进入“同课异构”教学阶段。
2020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新课程正式实施。
中小学教材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019年9月19日—22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教材改革工作会议并正式发布了中小学教材选用办法,要求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材改革工作开展,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国家中小学教材建设中心按照国家教材
委员会统一部署要求,加强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配合,认真做好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
二、主要特点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这次教材改革与以往相比有四个特点:一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二是体现核心素养要求;三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四是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规定》明确教材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体现时代精神和特色;三是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四是严格管理。
“四个编写出版”具体是指:一是制定教材目录;二是开展教材编写与使用培训;三是组织编写教材;四是进行培训和考核。
《规定》还明确编写出版单位是国家中小学教材建设中心(以下简称教材中心)。
三、使用情况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工作。
目前,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目录中共有义务教育教科书737种(部编组编、人教部编组编、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470种(含人教版和部编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包括中央直属学校)负责中小学教材使用管理工作。
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确定了小学五年各学段教辅材料目录(详见附表)。
数据统计表明:小学三年各学段教辅材料目录基本统一;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目录统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历史教材中个别章节统一;初中思想政治、英语、道德与法治、物
理教材中个别章节统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个别章节独立;物理教材中个别章节独立、有的知识内容统一;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一年内分别更新一次;道德与法治一年内分别更新两次;道德与法治两年内分别更新一次。
四、存在问题
教材编撰的规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影响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科课本中一些知识涉及“两纲”内容,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很不方便;同时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名义把知识“搬”到课堂上来进行组织领导、教学管理,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其次是一些教科书存在“知识泛化”倾向和教材“教化”倾向。
有的教材只强调学科知识而忽视核心素养和价值引领等教育理念;有的教学内容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和养成;有的甚至把传统文化课程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体系不相适应等。
再次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