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II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5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更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更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2.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历史事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
A.得益于大臣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4.“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
”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B.求贤若渴
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D.知人善任
5.右图反映的是
A.清军入关
B.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
C.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D.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6.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
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7.《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学思结合
8.他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这个人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克思 D.圣西门
9.一生探求真理,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为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以“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而闻名于世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亚历山大大帝
10.下列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错误的是
A.倾向民主制,主张中产阶级执政 B.曾任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
C.主张由哲学家担任国王 D.其思想成为中世纪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11.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这主要是因为《民法典》
A.巩固和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确立了资产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建立在拿破仑伟大的军事成就之上12.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实质是
A.议会与国王争权夺利 B.议会对国王监督制约的权力制衡
C.反抗宗教专制的宗教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利用合法斗争进行革命
13.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 在革命运动史上, 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 是屡见不鲜的事。
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 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下列史实与列宁的说法相符合的是
①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④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克伦威尔执政后,为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颁布《航海条例》B.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C.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D.镇压北美人民独立运动
15.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由此可以看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①阻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②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传播
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使意大利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6.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民族独立 B.维护了共和制度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
17.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传播 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
18.北美独立战争中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大捷
19.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记载:“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
”与该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
20.右图是国民党“一大”期间代表合影,其中有孙
中山、林伯渠等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下列分析最
能够说明图片的是
A.会议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称帝活动
B.会议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会议之后开始了北伐战争
D.会议制定了国共党内合作的方针
21.甘地遇刺身亡主要是哪一矛盾激化的结果
A.宗教矛盾 B.民族矛盾 C.阶级矛盾 D.国大党内部关于斗争方式的矛盾
22. 凯末尔改革中民主化的首要措施是
A.政教分离
B.确立共和制度
C.实行文字改革
D.废除陈规陋习
2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这表明他
A.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4.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一条在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5.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6.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对联颂扬的是
A.康有为
B.洪秀全
C.孙中山
D.毛泽东
28. 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29.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思路的是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论十大关系》
D.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0.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进行拨乱反正的领域是
A.文化教育
B. 交通运输
C.工业生产
D. 党的思想路线
31.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对邓小平南下视察谈话的背景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
C.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对于近代中国著名科学家詹天佑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洋务运动时期首批官办留学生之一
B.主持修建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技术人员独立设计施工建成的铁路
C.入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赢得国际声誉
D.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33.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34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35.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因斯坦向各国呼吁采取联合的经济制裁制止日本对华侵略;20世纪30年代,当战争阴影在德国呈现时,爱因斯坦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
这些行动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B.极具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
开滦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
历史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 (共30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成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国三岛的专制统治者。
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
(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 工商业达到国内的繁荣。
(三)他的外交处置, 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 并富裕了英国的国库。
有利的各通商条约, 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
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 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 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
——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对英国的历史作用。
(3 分)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分)
材料三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2分)
材料四(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
(4)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分)并对此做一简要评价。
(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2分)
37.(15分)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一: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指食、事、财)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
(3分)
人物二: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
该书首先对由来已久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
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
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
(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
(4分)
人物三:科学家钱学森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2分)
(4)综合材料,这些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的优秀品质。
(2分)
开滦二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70分)
‘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36. (1)作用:稳定政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巩固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与商业利益。
(3 分)(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历史传统等。
(2分)
(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