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策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开展,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道德教育环境下逐渐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以学生的终身全面开展为根底,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践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教育;初中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不同,但两者实质教育功能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结合心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信念与高尚的情感,使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功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全面整体开展,提供价值观念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可以自觉遵守并践行社会公德与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风气,不断提高自我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心理教育那么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社会化开展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两者虽然各自具有特殊教育功能,但相互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心理教育辅导,树立以学生人格全面开展为根底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与人格动态情况,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和价值观的引导例如,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教师可以从心理教育角度,引导学生挖掘和剖析“友谊〞的深层内涵,促进学生自我价值感和正常自尊心的形成,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介绍“愿意与哪些同学交朋友。

〞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在思考和讨论中懂得关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同时,为培养学生平等、尊重、宽容、真诚的良好品德,掌握与同学之间交往的技巧、原那么。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自己不小心弄脏了同学的衣服应该怎么办、伤害了朋友的自尊心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等问题,让学生在心灵交流中获取维持友谊的方法。

二、遵循个体开展规律,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在思想学习与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过渡转变非常明显,主要表达在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的心理矛盾,这一时期学生在思想上渴望获得自由。

学生自主和尊重,但又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自身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条件。

因此,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对抗意识较强,他们反对父母的意见,却不得不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思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了学生矛盾和冲动的心理情感。

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中结合心理教育,以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和开展规律为依据,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精神。

例如,教学“爱在家人间〞时,教师要结合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从自觉性和自制性的心理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的亲情之爱,加深对家庭亲情之爱的理解和认知。

由于学生这一阶段矛盾心理较强,在主观情感上希望自觉遵守行为准那么,但客观上又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感。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分析自己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并进一步思考怎样用恰当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与父母的沟通技巧。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关系。

三、丰富实践活动体验,增强思想道德信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符合思想道德品质开展的道德情感,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行为标准。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心理教育的渗透,将知识性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品质性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以实际生活经验为话题,鼓励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体验,正确理解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进而通过自我感知、自觉调整、自我选择,到达相应的道德标准标准。

例如,教学“做守法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案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生活案例“超市保安员疑心小明身上藏有东西要进行搜身,但在生活中搜身是非法行为,可以对违法人员进行法庭起诉,如果你小明会怎么做。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明白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将心理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利用鼓励的眼光与亲切的微笑传递关爱,让学生在积极、乐观、健康的情绪中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对學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开展价值和影响。

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思想道德情操得以全面协调开展,教师要以学生心理开展需求和规律为依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通过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1】胡丽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2】陈彩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21〔8〕:6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