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迷藏
晨之风
捉迷藏在儿时是很流行的游戏,淮阳俗语称之为“藏老没”。

捉迷藏作为儿童游戏,据说两千年前就流行于希腊,现在看来是小朋友玩的游戏在中世纪却是成人游戏,是工作之余大人们用来舒缓劳动压力的。

捉迷藏在过去豫东一带很流行,是孩子们常玩的游戏,没有电视娱乐的日子里,捉迷藏给孩子们带了无尽的乐趣,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孩子们的探求能力。

所以繁忙的时候想起儿时的捉迷藏游戏,仍然历历在目,别有一番滋味。

捉迷藏游戏玩起来不分冬夏,农忙除外。

特别是冬夏的傍晚,再遇上月朗之时,捉迷藏的良机就来临了。

帮家里大人干了一天活的小伙伴,吃过晚饭,不约而同就开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片空地上,商量玩什么游戏。

白天干了一天活儿,父母们一般都比较开恩,都会准许孩子们玩耍,算是对他们的奖励。

再加上都在村子里玩,没有什么危险。

即使回家很晚也不会联想到遭绑架什么的。

孩子们爱嘈杂,在外面玩耍,大人们免心焦。

捉迷藏是个简单的游戏,但也是群体游戏。

一个人是不行的,基本都是五人以上的小伙伴。

聚在一起的小伙伴先商议好分组,一般分两个组。

大家先采用手心手背的方式把所有的孩子分成2伙,然后
再利用剪子包袱锤头决定胜利者先藏起来,剩下的一伙去找。

这伙小伙伴就在原地站住,先要藏起来的小伙伴就开始到处找地方躲起来,有的孩子躲在柴火里面,上面用乱七八糟的树枝一盖,呵呵,非常的严密;有的孩子干脆爬到树上,还有的藏在门后面……什么主义都想的出来,那时候的想象力也真丰富。

孩子藏好以后,有一个制定的人就吼一嗓子:“藏好了,开始吧。

”负责寻找的孩子就开始到处的寻找,有的人还故意大声的喊:“藏好没有,我可要开始找了。

”有些年幼的小伙伴不知道是诈,就大声的说:“好了。

”哈哈,顺着声音刚好找到他,那个被找到的小伙伴也开开始沮丧自己上当了。

虽然每个小伙伴藏的都很严实,但最后总能被找出来,每次都玩到月亮很高了,每家的父母着急出来寻找孩子,小伙伴们才恋恋不舍的散了,并约好明天再来。

捉迷藏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其中或许可以给你许多意外的地方,所以每个小伙伴都乐此不疲,沉迷其中。

童年时代的冬夜,似乎漫长而黝黯。

新月一钩,只在天边一晃,就钻进西山和星星们去捉迷藏了。


天星星大眼小眼地瞪着寻找,就是捉它不回来,夜,才伸手不见掌得黑,正好孩子们也来玩捉迷藏。

捉的和藏的都在黑暗里,捉的不必黑布护眼儿,藏的不必穿胡同钻草厦,只要大家齐喊一声“溜!”游戏就开始了。

黒灯瞎火地捉迷藏,让人想到猫捉耗子,不过,据说猫长着夜眼,天越黑越看得清,人就不行了,都在神秘无边的黑黢黢里迷失。

有经验的捉家,并不肯盲动,而是闭着眼睛静静地谛听;藏的人们却是真正的“黑帮”,他们恃黑无恐,串通一气,在暗地里胡折腾:跺脚、拍手、吹口哨,闹个动静,躲个地方,有的自报姓名:“傻大头,我是狗旦,你逮不住我!”。

大头精着呢,总是消声敛迹,暗暗地笑,可是,一霎那听准了,顺声摸黑一扑,十有八九逮个正着。

他大喊一声:“逮住了!”好像半筐大坷垃,甩进浅水滩,溅起一阵“哈哈”大笑。

就这样,笑声在黑夜里掀起一波一波的黑浪。

忽然,有颗火星朝我们飘来,而且还不时地眨巴眼儿,人们诧异之间,只听一声咳嗽,星火落地,原来黑狐大爷到了。

他尖嘴猴腮,满脸扎扎胡,且擅长逮皮溜狐子,所以都叫他“黑狐”,习以为常,连他自己也默认了。

人们最爱听他讲妖魔鬼怪和狐仙儿故事,所以,孩子们一见他就围拢过来,央求他来一段儿。

他摸着孩子们的光头,笑盈盈地说:“不怕?”都说:“不怕!”
他用火镰,“嚓嚓”地打着火石星,把火绒引着,点着烟袋锅儿,在明明灭灭烟熏火燎中,他抖动着一蓬黑胡子,慢条斯理地讲起来:
会变媳妇的狐狸精,伸着长长的舌头专吸人血;猫老了蹲墙头拜月亮,人撞见就丢了三魂六魄成了大傻瓜;南街楼胡同,那是妖精洞,常常在夜静更深出来个大闺女,苗条的身材,肥肥的大屁股,把一盘小脸总是望着墙,可是谁也没见过。

据说有人曾搬转她的肩膀看了一眼,原来只是一片肉平板,只长着一张大嘴,呼呼地吐黑气,你见到谁的脸上布满了雀斑,准是让她喷过一口的;小心你家大门扇上贴了个大粘饼子精,专粘住小孩的鼻子亲嘴儿,腻崴崴的粘住了就不放……
听得孩子们入了迷,尽管吓得头发根子直立楞。

不觉间已是斗转星移,夜凉如水,个个睏得直打哈欠,也不肯回家睡觉去。

忽然他猛地一声:“看,灯笼鬼来啦!”孩子们吓得一激灵,睏意全无,都瞪着眼睛朝村外张望。

果然,黑魆魆的旷野有几盏鬼火,倏忽流窜,一忽儿飘到村口,兰兰的火苗晃动;一忽儿飞驰而去,转瞬即逝,有的孩子吓得差了声地问:“那是什麽?”边说边往他怀里偎。

他神秘地说:“孩子,别怕,那是漫地里的磷火随风飘游,世上根本没有鬼!”我们几个胆大的男孩子却来了精气神儿,非摽着黑狐大爷要和灯笼鬼捉迷藏;他推脱不过,悄声说:“臭小子们,那还不容易吗!来,都把鞋脱了,鞋尖朝后,倒过来穿上,跟我慢慢走,见灯笼鬼过来,谁也不许吭声,不许把鞋丢了,”石墩问:“为什麽?”他说:“咱们人和灯笼鬼捉迷藏,双方都看得很清楚,鬼呀祟的更滑头,它见你鞋尖朝前,以为是要来捉他,那,它还能不跑了吗?”就这样几个孩子跟着他朝乱葬岗子上战战惊惊地走;那里几天前才埋了一个“倒卧”。

所以没走几步,有人鞋就掉了,战战兢兢摸黑穿上,又掉了,再穿上。

鞋底拖地“嘶啦嘶啦”地山响。

突然,从坟堑里窜出一溜火光,“嗖”地一声,远远的奔去,跳过黑狐爷家的土墙头,不见了。

大家不由地“啊!”一声惊呼,转身提鞋回奔到家,钻进被窝做噩梦。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探头探脑地来到黑狐爷家看个究竟,黑狐爷正蹲在草厦子口,看他的“鸡头闸”。

里边关着一只娇小玲珑的走兽,像只小狗,可是浑身毛色赤红、翘翘的鼻子、尖尖的吻;长长的身段踡伏着、蓬松的大尾巴苫住半张脸,露着一只细觑的媚眼,显得疲倦、狡黠而可怜,就是刺鼻的腥臊,让人讨厌。

二柱问:“这是个什麽玩艺儿?”
黑狐爷说:“这就是夜隔黑天和咱们捉迷藏从坟堑里窜出来的那个灯笼鬼!”
我仔细端详一会儿说:“别蒙人了,这不是只骚狐狸吗?”
“孩子,你倒有见识,这只骚狐,半月来,它偷吃了我家和东邻西舍的几只鸡了。

我在夹道、鸡窝边、栅栏口、草棚子安了走线枪、地枷子、鸡头闸。

它光给我捉迷藏,就是逮不住,多亏咱们昨晚到乱葬岗子,一阵打草惊蛇,逼它到村里转悠,才钻进了我的鸡头闸,看它还往哪里跑?”
那鸡头闸,只不过是一只炕洞宽,四尺长的大木箱子,里头放了一只死鸡头,狐子饿急了,只顾了吃,踩上了箱子口设置的机关,才被活活地关在里面。

有人刨根问底:“黑狐爷怎麽你把骚狐子当灯笼鬼,难道它会发光吗?”
黑狐爷“嗬嗬”一笑说:“孩子呀,这可是大学问,谁懂得,快上学堂问问你的先生!”
时下的高考可谓甚嚣尘上,说它牵动全民神经绝不为过。

从学校到家长,从中央到地方,一到高考均如临大敌。

在中国老百姓都知道高考是国考,并且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规模的考试,是莘莘学子跳龙门的途径。

尽管现在就业观念变了,挣钱的门路多多,广大家长还是寄希望于上学这条路。

看看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高中学校吧,在这里升学率名副其实的是生命线,为了提高升学率敢于顶着政府压力明目张胆搞应试教育。

走进高中高三课堂,中国特色的铺天盖地的资料书,老师的谆谆教导,一切善意的教育让人喘不过气来。

学校领导绷紧神经,唯恐有所闪失,为了取得好成绩可谓绞尽脑汁,其状动人。

家长们更是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随时听从学校的召唤。

可高考过后几家欢乐几家愁,金榜题名者喜气洋洋,名落孙山者无颜见江东父老,郁郁度日。

高考成了十足的分水岭,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大家又乐意过这道分水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