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34
课程英文名称:Foreign Literature Reading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精选现当代散文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讲授,主要介绍现当代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是对现当代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全面审视。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散文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散文的发展情况,系统而有重点地研读重点篇章的作者、版本、成书时间、成书过程、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汲取作品带给人们的人生智慧及启示,进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与理论分析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一定帮助。
(三)实施说明
1.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使用,共32
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在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以每堂课老师留的作业为主,实践环节可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堂讨论来实现,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现当代散文的发展情况,包括作者、版本、成书时间、成书过程、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作出恰当的评析。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林非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二、中文摘要
现当代散文阅读与欣赏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精选现当代散文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讲授,主要介绍现当代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是对现当代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全面审视。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散文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现代散文作品
总学时(单位: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背影》(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简单介绍作家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重点:
《背影》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的语言特色以及运用白描的写作特点。
难点:
《背影》如何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习题:
补充练习。
第1.2部分荷塘月色(讲课4学时)
介绍作品所处的时代及作家写作时的情感。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重点:
《荷塘月色》的构思特色,文章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形散而神不散,画面感强。
难点:
文章的语言四美,即朴素美、凝练美、音乐美、修辞美。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匆匆》(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简单介绍作家写作的时代特征。
《匆匆》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重点:
《匆匆》的结构特点,文字特色,情景交融。
难点:
文章的节奏美。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4部分《落花生》(讲课4学时)
简单介绍作家的情况及写作背景。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重点:
文章是一篇记叙散文,运用对话写人记事,行文简洁明快,在家人的闲谈中流露出朴素的思想。
难点:
文章如何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5部分《荔枝蜜》(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简单介绍作家的文学成就。
《荔枝蜜》巧妙地运用了卒章显志,借物喻人这一技法。
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
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
重点:
这篇散文赞美蜜蜂的奉献精神,实质上说的就是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抒写的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
难点:
文章如何托物言志。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6部分《泰山极顶》(讲课4学时)
简单介绍泰山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泰山极顶》是现代散文作家杨朔塑造写的一片现代散文,主要描写泰山奇景,一度被人认作是现代散文的典范。
重点:
这篇散文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难点:
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当代散文作品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泰山极顶》(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简单介绍作家史铁生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重点:
这篇散文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语言主要具有三个特征,即简洁、形象、朴实。
难点:
散文是如何表达“生命”的困难与意义的。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2部分《江南小镇》(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介绍作家余秋雨的文学成就及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江南小镇》为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所写的一部散文,作者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
重点:
诗化地思索天下。
他笔下蕴藏的“诗化”灵魂,是给一系列精神悖论提供优美的仪式。
难点:
散文是如何体现诗化地思索天下的。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