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位于中心离子(原子) 周围,与中心离子(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分子或 负离子称为配位体(配体),如F–、Cl – 、S2O32-、 NH3等。配体的特征是能提供孤对电子。 配体中具有孤对电子、直接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 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常见的配位原子是位于 周期表中Ⅴ、Ⅵ、Ⅶ三个主族的元素,如F、Cl、O、 P、C、N等。 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将 配体分为单齿(单基)配体和多齿(多基)配体。
H
K
a2
c
a1
1 c / K
再若 [HA-]/Ka1>20, 则“1”可略,得
最简式
H
Ka Ka
1
2
5. 弱酸及其共轭碱溶液
精确式
H K
c 1 OH
a
c2
H H OH
若溶液呈酸性时,
近似式
H
K
6.最小pH的计算及林旁曲线
溶液pH对滴定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1)提高溶液pH,酸效应系数减小,KMY'增大, 有利于滴定; (2)提高溶液pH,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使 KM'Y减小,不有利于滴定。 两种因素相互制约,具有:最佳点(或范围)。 当某pH时,条件稳定常数能够满足滴定要求, 同时金属离子也不发生水解,则此时的pH 即:最 小pH。 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最小pH值及最大pH值。
一. 配位化合物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 配合物的定义 2. 配合物的组成 3. 配合物的命名 4. 配合物的类型
(二)配位解离平衡
1. 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和解离常数 2. 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 配合物的定义
定义:以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为中心 (统称中心原子),一定数目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 子为配位体,两者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形成以配位个 体为特征的化合物,叫做配(位化)合物。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命名比一般无机化合物命名更复杂的 地方在于配合物的内界。处于配合物内界的配离子, 其命名方法一般地依照如下顺序: 配位体数—配位体的名称(不同配位体名称之 间以中原点(· )分开)—“合”字—中心离子名 称—中心离子氧化态(加括号:用罗马数字说明)。
现举例加以说明: (1)氢配酸和氢配酸盐(配阴离子配合物): 氢配酸的命名次序是:①酸性原子团;②中性原子团; ③中心原子;④词尾用氢酸,氢字可以略去。
5.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对金属离子发生的副反应进行处理,引入副反 应系数:
αM = [M'] / [Mn+] 它表示未与EDTA配位的金属离子的各种 存在形式的总浓度[M‘ ]与游离金属离子浓 度[Mn+]之比。
例题:
计算pH=2.0 和 pH=5.0 时的条件稳定常数 lgK 'ZnY 。 解:查表得:lgKZnY=16.5 pH=2.0 时, lgαY(H)=13.51 pH=5.0 时, lgαY(H)= 6.6 由公式: lgK 'MY = lgKMY - lgαY(H) 得: pH=2.0时, lgK 'ZnY =16.5-13.5=3.0 pH=5.0时, lgK 'ZnY=16.5-6.6=9.9 pH=5时,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可滴定; pH=2时,条件稳定常数降低至3.0,不能滴定。
c1 H
a
c2
Hale Waihona Puke H
若溶液呈碱性时, 近似式
OH K
c 2 OH
b
c1
OH
若弱酸及其共轭碱的分析浓度较大(即c1>>[OH-]-[H+]; c2>>[H+]-[OH-])时, 最简式
H K
c1
a
c2
19.3 配位滴定法
一. 配位化合物 二.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 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定义: αY(H) =[Y']/[Y]
溶液中EDTA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Y'],与能参加配 位反应的有效存在形式Y4-的平衡浓度[Y]的比值。
酸效应系数αY(H) —用来衡量酸效应大小的值。
表 不同pH值时的lgαY(H)
由上式和表中数据可见:
a.酸效应系数随溶液酸度增加而增大,随溶液pH增 大而减小; b.αY(H)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 重; c.通常αY(H) >1, [Y' ]>[Y]。 当αY(H) =1时,表示总浓度[Y' ]=[Y]; d.酸效应系数与分布系数为倒数关系。 αY(H) =1/δ 由于酸效应的影响,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 物的稳定常数不能反映不同pH条件下的实际情况。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配位数
直接同中心离子(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 目称为该中心离子(原子)的配位数。中心原子的 配位数一般为2、4、6、8,最常见的是6和4。 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与配体的齿数有关。如果是 单齿配体,则中心原子的配位数就是配体的数目; 若是多齿配体,则配位数为配体的数目与其齿数的 乘积。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氢配酸盐的命名顺序同上,惟词尾用酸而不用氢酸,酸 字后面附上金属名称。如: H2[SiF6] 六氟合硅(Ⅳ)(氢)酸 Cu2[SiF6] 六氟合硅(Ⅳ)酸亚铜 K2[Co(SO4)2] 二硫酸根合钴(Ⅱ)酸钾 K2[Fe(CN)5(NO)] 五氰· 亚硝酰合铁(Ⅲ)酸钾 (2)配阳离子配合物的命名次序是: ①外界离子;②酸性原 子团;③中性原子团;④中心原子。如: [Pt(NH3)6]Cl4 四氯化六氨合铂(Ⅳ) [Co(NH3)5(H2O)]Cl3 三氯化一水· 五氨合钴(Ⅲ) (3)中性配合物的命名次序是: ①酸性原子团;②中性原子 团;③中心原子。如: [Pt(NH3)2]Cl2 二氯· 二氨合铂(Ⅱ) [Co(NH3)3(NO2)3] 三硝基· 三氨合钴(Ⅲ)
2.EDTA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 六级离解平衡和七种存在形式:
不同pH溶液中,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
1). 在pH >12时, 以Y4-形式在;
2). Y4-形式是配位 的有效形式;
3.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4.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若Ka2很小,则 (2 Ka2 /[H+])<<1,可略去
近似式
H
K a H 2 A
1
若c/Ka1>500,则
最简式
H
Ka c
1
4. 两性物质溶液
精确式
[H
]
K
(K a1 K
[HA a2
a1
] KW )
[HA
]
若: Ka1>>Ka2, [HA-]≈c 又 Ka2 c>20Kw,可略去“Kw” 则得 近似式
(二) 配位解离平衡
1. 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和解离常数
2. 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
二、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1.氨羧试剂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胺羧试剂 最常见: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简称: EDTA ( H4Y),溶解度较小,常用其二纳盐。 环己烷二胺四乙酸(CyD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EGTA) 乙二胺四丙酸(EDTP)
配合物的内、外界组成示意图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 中心原子(离子) 中心原子(离子)又称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它是 配合物的核心部分。其特征是:具有空的价电子原 子轨道,能接受孤对电子,与配位体形成配位键。 中心原子最常见的是一些过渡元素的金属原子,如 Fe,Co,Cu等。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也可作为中心 原子,如B,Si
胺羧试剂的特点:
a. 配位能力强;氨氮和羧 氧两种配位原子; b. 多元弱酸;EDTA可获 得两个质子,生成六元弱酸; c.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多个 多元环,配合物的稳定性高; d. 与大多数金属离子1∶1 配位, 计算方便; 右图为 NiY 结构
(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及其稳定性 金属离子与 EDTA的配位反应, 略去电荷, 可简写成: M + Y = MY 稳定常数: KMY=[MY]/[M][Y]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 强酸溶液
精确式
H
2
c H
K
w
0
条件为:如果c2﹥20Kw,则可忽略[OH-]
最简式
H c
2. 一元弱酸溶液
精确式
[H ]
K a [HA] K W
若Ka·[HA] ≥20KW,可忽略KW
近似式
[H ]
K a[H A] 1
若配离子与外界离子组成电中性配合物,可以根 据外界离子的电荷确定配离子的电荷。例如:
K4[Fe(CN)6]中配离子的电荷为–4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法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如果配合物中的酸根是一个简单的阳离子,则称某 化某,如[Co(NH3)2Cl4] Cl,称为氯化二氯四氨合钴 (Ⅲ);如果酸根是一个复杂的阴离子,则称为某酸 某,如[Cu(NH3)4]SO4则称为硫酸四氨合铜(Ⅱ) ; 若外界为氢离子,配阴离子的名称之后用酸字结尾, 如H[PtCl3(NH3)],称为三氯氨合铂(Ⅱ)酸;它的盐 如K[PtCl3(NH3)]则称为三氯氨合铂(Ⅱ)酸钾。
(1)配离子与带有异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
如 [Cu(NH3)4]SO4 K4[Fe(CN)6] (2)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 如 [Co(NH3)3Cl3]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 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 内界(配离子) 外界
中心离子 配位体
[Cu (NH3)4]
外界离子
SO4
配位键
离子键
配位原子
最小pH的计算:
最小pH值取决于允许的误差和检测终点的准确度: 配位滴定的目测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两者的pM差 值一般为±0.2,若允许的相对误差为0.1%,则根 据终点误差公式可得: K'MY = [MY]/( [M][Y' ] ) = c / (c 0.1% c 0.1%)=1/(c 10-6) lgcK'MY≥6 当: [c]=10-2 mol/L 时, lgK'MY≥8 lgαY(H) ≤lgKMY - lgK'MY =lgKMY -8 将各种金属离子的lgKMY 与其最小pH值绘成曲 线,称为EDTA的酸效应曲线或林旁曲线。
中心原子配位数与中心原子及配体的性质(电荷、半径、 电子层结构等)有关,同时还与形成配合物的外界条件有关, 增大配体的浓度,降低反应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 配合物。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4)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原子电荷和配体总电荷的 代数和。例如:
[Co(NH3)2Cl4] –的配离子电荷数=(+3)+2×0+4×(–1)= –1
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
a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 KMY<3; b.碱土金属离子的 lgKMY=8-11; c.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Al3+的lgKMY=15-19 d.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Hg2+的lgKMY>20. 表中数据是指无副反应的情况下的数据, 不能反 映实际滴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金属离子自身 性质和外界条件。 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
2
K a ( c [ H ])
[H ]= ( K a K a 4 c K a 若[H+]<<c,即HA的解离度很小时(一般在)
c/Ka≥500且c· a≥20Kw时 ) K
最简式
2
[H
]
cK
a
3. 多元酸溶液
精确式
H
K a H 2 A 2K a 1 2 1 [H ] H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某些配位体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由于配位原子不同, 而有不同的命名,使用时一定要严加注意。如: –NO2 (以N原子为配位原子) 硝基根 –ONO (以O原子为配位原子) 亚硝酸根
–SCN (以S原子为配位原子)
硫氰酸根
–NCS (以N原子为配位原子) 异硫氰酸根 一些常见的配合物,通常都用习惯上的简单叫法。如 [Cu(NH3)4] 2+称为铜氨配离子;[Ag(NH3)2] +为银氨配离子; K3[Fe(CN6)称为铁氰化钾(赤血盐); K4[Fe(CN6)称为亚铁 氰化钾(黄血盐);H2SiF6 称为氟硅酸;K2PtCl6称为氯铂 酸钾等。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4. 配合物的类型
配合物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组 成和结构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简单配合物
由单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简单配位而形成的配合物,称 为简单配合物。如[Ag(NH3)2] Cl、 K3[Fe(CN) 6 ]
(2) 螯合物
由多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 合物,称为螯合物。